关于云南
很多人问我,怎样拍好民俗片?我想,关键是要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美。呵呵,发一篇我发表过的文章,也算是我的心理历程吧。希望指教。
云南,无论你怎么看,她都是美的。大气磅礴的江水,雄视千古的高山,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壮阔的审美空间;绚丽的民族文化,丰富的人文景观,让我们永远充满着探究的激情和梦幻的童贞。云南的山峰永远比任何现代化的高楼更超拔壮美,云南的湖泊永远是世界上最清澈的目光。
聚居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就是在这个丰富、壮美、肥沃的大地上开拓,辛勤劳动,繁衍生息着。这些兄弟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尚习俗。他们都具有足以使汉族同胞为之欣羡的绚丽多彩的艺术才华和风土人情。他们使云南高原的山山水水具有一种在别的地区很难见到的质朴而又鲜明的生活色泽。大约也是在我国并不多见的、把最古老的和最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活风情聚集于一身的地方。云南又是全国罕见的自然博物馆、民族博物馆,那里的许多地方,还可以看得到我国先民古老的乃至于保有原始色彩的民族风情。
我生长在阿佤山,我的儿童少年时代是在阿佤山区度过的。那是我的另一个故乡,一个哺育我成长的地方,一个常常使我魂萦梦绕的地方。那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和物物人人,想起来总有一种异样的情感。
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说过,“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人往往容易怀旧,而对于风华正茂的岁月里所经历的往事,那记忆又分外明晰深刻,不易磨灭。
离开佤山后,由于种种理由,我又曾在云南这片39万平方公里广阔而又丰富的地方,做过许多次艰辛而又愉快的探访和考察。我可以不无自豪地说,在云南的许多具有各自不同自然风光和民族色彩的地区,在云南长达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部分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珍爱这些足迹,因为它们已和云南各族群众不断前进的历史脚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在我所到过的许许多多地方,还很少看到过像云南这样的具有如此绚丽多姿的大地山川,如此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也很少看到过像云南这样二十几种民族聚居并和睦相处的地方。我真诚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土地上长年辛勤劳作的热情朴实的各族人民;爱着这高原所特有的斑斓多彩的自然风貌;爱着这雪山、牧场、红土高原、热带雨林和飞瀑激流。
不久前,我又回到了佤族聚集的西盟阿佤山。这是我离开这里二十几年后对这个地区的第二次探访。我惊奇地发现,这里雄奇巍峨的山峦没有变,这里巨大的龙竹丛林没有变,这里清澈幽深的佤山天池没有变,这里粗旷豪放的歌舞没有变,这里热情好客的精神没有变。
大约就是因为这些,我感到,在我同这片土地之间,已经形成了一股无法切断的、时时牵动着我心灵感情的纽带。对我来说,那些山峰,那些山民,也确实如同一片彩云,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收集在这里的人文和民俗的图片,是近两年来,我利用节假日翻山越岭、走村串寨的成果。遗憾的是,由于每次出行时间有限,我往往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因此,它很难反映出云南少数民族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很难就某一个专题进行较深入的采访。当然,我所兴奋和创造的焦点,也并不是形式上花样翻新的展览,而是以赤子之心,呈现一个原汁原味的云南,一个美丽无比的云南!
今天,我们告别过去,走向新世纪。我们前行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面对的景象越来越新,我们不断地忘却、冷落、遗弃童年的时光和最早的家园。在我们因此而意乱情迷、浮躁不安的时候,也许正是这片风情万种的土地,这里朴实淳厚的山民,让我的心灵找到踏实的归宿。
泥石流王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平淡淡才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