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师的旅程 -----陈念萱 《凤凰周刊》 2003年24期 P.69 -----卡夫卡说:“信仰是如此困难,因为忍受痛苦是如此困难。” -----满济(指《穿梭时空与大师交会》作者)将历代以来家喻户晓的大师行止,或者经典里面鲜为人知的典故,用最浅白易懂的说故事方式演绎,甚至转世的趣味叙事暗喻:每一个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密切连接,就像佛所说:多生以来,互为父母子女让每个生命都产生了关系。这用一年的时间写就的《穿梭时空与大师交会》,就像章回小说般让人热泪盈眶又荡气回肠,彻底摆脱了经典予人神秘难解的天书枷锁,打开一扇亲善的新窗。 -----菩萨们,再怎么发愿,也要有来有往,他愿意救你,也要你心甘情愿接受!没有条件地,开开敞敞地,却谈何容易!医生看得见我们的毛病,我们可是不清不楚地病入膏肓,一点儿不愿意就医呢!别以为头磕下去了就算数,是否真磕了,自己最清楚,然而让你承认“自己的清楚”,都得花上好久的功夫呢!磕头或者顶礼,并非成就菩萨的“傲慢”,而是解救磕头人自己的“傲慢”。 -----礼佛!目的就是让我们放下自以为是的“知见”,先把“成见”割舍,才能够慢慢循序渐进地如实接受如医生般的佛菩萨救命膏药,要快还是慢,完全在于“体悟”的功夫是否到家,有时若当其为放下自尊的疼痛,忍着忍着也会忍出严重的“伤痕”,那么,检视一下“忍”的动机,就不难拔除病根。并非有“痛”就有救,然不能忍受“痛”是必然没得救。检视一下“礼佛”的动机,便不难遇见下对药的“明师”,他一定是菩萨,也必然会是“佛”,也是那等待许久许久的“觉者”。 -----为了搭上线,这条线连结了到彼岸的解脱之匙,任何多余的东西都该舍弃,当我们效法菩萨发愿:救渡所有一切存在的生命,这当口,第一个解救了自己。这份愿意,愿意将任何生命视同自己一样的尊贵,立即开启了一扇解脱的逃生门,看见了到彼岸的那片海洋,是恐惧还是欢欣,是悠游还是溺毙,都跟海洋的善恶无关,越险恶的地方,成就的功德越大。 -----礼佛!即是为了开启通往“自知自了”的智能之门,否则,一切的学习都如同瞎子摸象,摸到的是不是“象”都无从考证呢! -----最近几年,台湾的书市充满各种灵艺宗教信仰的书籍,可以看见社会富裕之后的心灵贫瘠,然而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反而容易因误诊而变成“迷信”的膏肓。因此,释加牟尼佛才清楚地在金刚经里宣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谤佛,不能如我所说故......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话是说,文字图像都只能是过眼云烟,非事实真相,不足以为真,如渡船,过了河,就得下船。所有存在的现象,都只是为了找到自己,以便寻得体谅别人的真慈悲。 ABO自注:呵呵,不知不觉已是100整数之帖,自思上NPHOTO以来,勤勤恳恳,按照发一贴算一贴,多发好帖,少发水帖的原则一路走过来,100这个数字其实不代表什么。但是从自身来说,还是值得祝贺一番!!
[ 此帖由 ABO 最后编辑于: 2003-09-17 09:48 ]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臭皮匠!!---那么我问你:---这个世界上谁又是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