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以后人们已经分别潜入黑夜,奔向城市的不同区域和位置。是否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经彻底平息,不可能再出现实质性的改变,所以他们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一个梦,或者这个人带着梦想者的符号或象征出现再生活里,会使他们感到生活仍旧未死?因为不存在实质,所以充满怀疑,所以必须卷入争论以使自己感觉尚未停息,而人们的勇气永远都更多地体现在无休止的争辩而不是行动之中,而争辩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填补生活产生的巨大空洞。偶像的作用,那就是为他人贡献一个梦,或者贡献一个填补横在想入非非和现实之间的鸿沟的幻觉黏合剂。他们已经断绝了自己的梦,把它托付给别人。 我们交谈,我们交换虚无。我们以一小块虚无最后达到普遍的虚无。虚无就象固体燃料。你点燃了我的虚无。好吧,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且冬天也能够传染。看,在那着了大火的黑暗的荒野上,自欺欺人的火光烤得人周身舒服。 然后胸口就沉默了。我真喜欢石头的感觉。我在虚无的人影和声音里穿过,我也是虚无的。我爱听鬼故事,爱听鬼话。 教育全部化成了灰烬,好象镜子里的肖像已被打破,而外面的人仍是完好的。 整条街都是虚无主义者的夏令营。但是注意--仍旧是些活着的虚无主义者。一个活到八十岁并安享晚年的虚无主义者实在值得怀疑。因为按理说,这个信仰是绝对需要献身的。假如有人是仍旧活着的虚无主义者,就应该郑重声明--"我们是对生活(有些紧张地咳嗽)持保留的可以妥协让步的虚无主义鉴赏眼光及态度的现实主义者"。 无数闪光的字眼也在一夜间降临人世,仿佛每一天都有新的时代到来,而且同时有几个时代一起到来,并且每一种新到来的东西都是一次革命……不管那些东西是什么,人总是可以找到无数的称呼、措辞,这就要看他们的好恶和目的所在。他们的修辞学的不错。人类的信仰不过就建立在那一堆措辞的选择之中。人们具有的只是文字、语言、牙齿、舌头和声带的信仰,却没有手和脚的、眼睛和身体的。所以还是把那种东西夹在字典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