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黄河 我们的家园
黄河包头段鱼类资源遭遇灭顶之灾,污染造成黄河包头段鱼类死亡80%。6月底黄河包头段水域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污染,大量的挥发酚和高锰酸盐导致流段黄河内的80%的鱼类资源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在200多万元。据业内人士透露,黄河包头段的鱼类资源若想恢复原状则需要2-3年的时间。
7月7日一早,记者便赶赴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乡兰桂窑村的兰桂窑渡口。据当地的一位村民讲,6月28日晚有人发现黄河上有大量死鱼浮出水面,且随着水流渐渐漂向岸边,而垂死的鱼也大量聚集于岸边,鱼嘴朝天,村民们亲眼目睹了大量鱼类惨死于河畔。随后意想不到的一幕便发生了,附近村民连同可隔岸相望的鄂尔多斯市达旗昭君坟乡河畔村的村民从29日凌晨开始在黄河岸边捡“毒鱼”,几乎是全村全民出动,其况甚为壮观。村民或手持捞海,或直接上手拣,以竹筐和尿素袋为容器,原先被定为自治区限捕鱼类的黄河鲶鱼和黄河鲤鱼,此次也竟然大量出现于岸边,收获颇丰。据悉,此次“拣鱼行动”整整持续了两天。至于这批“毒鱼”的最终流向,一位知情者透露,异味小且相对新鲜的死鱼大多已变作附近村民的盘中餐,异味大的死鱼多数被剁碎喂猪,而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包头渔政管理站副站长田凤告诉记者,28日晚上渔政人员发现死鱼后,29日沿黄河包头段向巴彦淖尔市方向寻察,发现黄河鱼虾的死亡数量比想象的要多就多,据估算黄河包头段216公里死亡鱼类在8-9万斤,黄河鲶鱼、黄河鲤鱼等黄河独有的野生死亡在70%-80%,规格都在一二斤,白条、红眼、鲫、扁鱼,沙锥等小型经济鱼类死亡在20%-30%,而虾类已基本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大概有200多万元。位于兰桂窑渡口附近靠鱼吃饭的餐馆老板则向记者叫苦不迭,6月29日之前生意还很火爆,到了29日当天生意却是“冰火两重天”,接连几日营业额被屡剃“光头”。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 此次排入黄河的污水大约有100万吨,属于严重水污染。 死鱼现象是由于污水中的COD和挥发酚含量过高所致,水中COD含量要比黄河三类水的标准高出1倍多。据包头市渔政管理站专业技术人员分析,由于黄河鱼类生活习惯(分段生活,不喜欢远距离迁徙),加之如此大规模的死亡,想恢复到污染前的资源状态,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而且5-7月份是黄河鱼类的繁殖期,污染出现在这个时间给科研技术性恢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援救工作只能等到2005才能开始。
秋刀鱼 上传了这个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