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呼伦贝尔的盛情
7月28日 黑龙江-扎兰屯-牙克石-海拉尔
靠黄了初一,靠黄了十五 等来在长春上学的妹妹后,我们便带着蓄积了许久的向往,驾车马不停蹄地从大庆启程了。驶上301国道后大哥说齐齐哈尔一代收费站特多,果不其然,一路上停车交费的频率都不容我打个盹儿。上午10点半,我们驶出了黑龙江界,内蒙古的第一个大标志牌映入眼中——“呼伦贝尔欢迎你”,然而我知道,真正的草原离我们还远的很。
一路前行,大兴安岭的余脉渐渐映入眼中。大兴安岭是一个让我感到亲切的词语,因为二姨年轻时候曾经作为上山下乡的知青在大兴安岭一个叫做大杨树的地方工作过,而妈妈也经常给我讲起她去探望二姨时的住在大兴安岭时的种种见闻。母亲对孩子所讲的一切在当时看来都是那么的让人充满向往,我少年时候就总想着大兴安岭是个什么样儿。
东北北部的山都是那样的绵延,虽不突兀,但是充满了坚忍。车子以140迈的速度前行,也许是因为路途太长两侧的青山又过于远大,并没有在市区里开快车那样疾驰的感觉。车过阿荣旗和扎兰屯后不久,公路两旁的风景渐渐生动起来:蓝天、白云、青山、小溪、松林、绿草地… … 还有不时见到的牛羊,一片怡和自然的田园风光。车子行驶到博克图一带,我们下车小憩,这里水草丰美,草都是嫩绿嫩绿的。我嘴中只是不住地说“真好,真好”,并不停地照相摄像。
然而实际上更美的景色还在后面,当车子再次开出不长时间到达乌努尔(蒙古语“美丽富饶”) 镇附近的时候,一片片的金黄映入眼中,隔着车内蓝色的玻璃窗我起初以为是一片干枯的草地,却又不是很像。当停下车来走到那一片金黄的旁边,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太美了!!”。是的,确实太美了,因为映入我们眼中的是几乎可以形容为一望无际的花海,当年在《旅行家》杂志上看到西南成片的油菜花时候好生向往,却没有想到原来仅仅在我们数百公里的内蒙,就有毫不逊色于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花的海洋。和我的猫咪走进这片花海,花枝几乎能够把我们淹没。细细端详一个花朵,蒙古便多了一丝温柔细腻。
大兴安岭的盘山道已经重新修葺,以前由于道路狭窄且偏坡常有车辆于此发生事故,尤其是冬季大雪之后,常有车翻下山坡。而如今,道路已经明显好了许多,只要小心谨慎多无问题。道路两旁野生杜鹃姹紫嫣红,但是如果驾车还是靠边停车欣赏为好。
下午两三点钟,车行至牙克石后,因修路路况极差,在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后,远处一座城市依稀可见,那便是草原中心城市——海拉尔(现在已经改名为呼伦贝尔市)。在道路的高岗上向右侧眺望,莫尔格勒河曲折逶迤在平缓的谷地。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中段,长度300多公里。河水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蛇行流经陈巴尔虎草原,在巴彦库仁镇西10余公里处汇入呼和诺尔湖,又从湖的南部流出汇入海拉尔河,因为流域内地势平坦开阔,河道迂回曲折,被老舍先生称之“天下第一曲水”。因特色鲜明,莫尔格勒河经常出现在关于呼伦贝尔甚至内蒙古的图片上。
在历时9个小时之后的奔波之后,下午五点,我们终于驶入了这次呼伦贝尔大草原之行的第一站——海拉尔市区!7、8月是草原最美的季节,所以此时来呼盟旅游的游客最多,在贝尔大酒店外停着不少旅行社的大客车,而房间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三角地商业区附近的唐人饭店更是爆满…最后我们住在唐人对面的呼伦饭店,标准间100元,带卫生间。躺在床上打开电视,除了中央和各省的卫星电视外,还有好几个蒙古语电视频道,香港的凤凰卫视和阳光卫视的信号却被作了技术处理,晃动个不停没法观看,好在对于出外旅行的人来说,电视并没有什么兴趣。
一到海拉尔,哥哥便不停地给他的蒙古朋友打电话,而他的手机也响个不停。因为工作的关系,哥哥曾经连续两三年都去内蒙工作了一段时间,结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朋友敖日格勒和青松来海拉尔办事居然也住在呼伦饭店!敖日格勒个子不高浓眉大眼,今年才26岁,但相貌要比实际年龄成熟许多,初见显得很腼腆,然而当晚上在金顶饭店吃饭的时候,他却显得非常活泼。一起吃饭的还有青松的3位朋友,2女1男,也都是蒙族。席间叽哩嘟噜的说着蒙语。这顿晚饭是一顿从汉族饮食向蒙族饮食的过渡,既有炝土豆丝、松仁玉米等又有葱烧羊肉、拔丝奶豆腐、烧羊排…… 第一顿饭就让我领略到了蒙古人的热情,不论是白酒还是啤酒,杯子几乎总是要满的,他们到没有像我们有些东北人那样你不喝他就说你不给面子等不高兴,却总是笑眯眯地小声劝你喝了吧喝了吧,你再不喝他就会先干为敬,让你盛情难却。于是在这种盛情之下,晚餐结束后,我便把吃到肚子里的美味一股脑又吐了出去。这顿饭吃到晚上,半夜又被盛情的蒙古朋友邀请出去散步喝酒吃烧烤。
到达呼伦贝尔的第一个夜晚,就在盛情与迷迷糊糊中度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n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