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的摄影观
丁遵新
2004年8月7日(在自由人月赛上的摄影讲座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如今是信息高科技时代,数码化是发展的大趋势,由传统摄影向数码摄影发展是比不可抗拒的趋势。数码摄影的发展趋势实在惊人。数码相机的研究始于1981年,1984年完成样机,1988年进入市场。目前,全世界已有300多家生产数码相机的公司。最初的数码相机只有30万象数,现在家用的都在200万像数以上,专业的已达千万,个别配备数字后背的产品已达2600万象数以上。数码相机的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我玩数码只有一年,去年上半年买了一台SONY717,花了7000多元,今年只卖5000多。和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的确神奇无比:立拍立显,可删可改,加工便捷,经济方便。Photoshop的功能,更不必说。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拍完了我就放我在我电脑里,想看就看,想保存就刻盘。而且数码相机的功能非常多,你可以 根据需要在后期添加任何效果。有了数码,也不象过去,一个胶卷数着拍。一个反转片30块钱,冲洗费 20块钱,50块钱,每按一下快门就是1块5毛钱;现在数码就不用了,尽管拍就是了。它与胶片不同,数码本身对光线要求不高,越是弱光,越是没有光线,越能体现它的优势。这是我的第一观点:欢迎数码。
当然你如果愿意保留传统手工的小暗房,如果你的年龄跟我差不多,那还可以,如果你只有二、三十岁,我建议就算了,最多还有十年,因为别人不再生产胶卷,不再生产放大纸,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是历史,这是大势所趋,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二个观点:数码对摄影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第一:真实性。它带来人们对镜头影像真实性的置疑。也就是今后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看到的镜头影像。我们拍的武汉的天空都是蓝天白云。你们看谢勇(本次月赛二等奖获得者)拍的武汉机场的云,绝对是加过工的。武汉市根本就没有这么蓝的天,没有那么白的云!所有的照片,你想要做到红花绿叶,想要色彩鲜艳、想要反差加大,这是很容易的事情。前两天我和朋友拿了一张已经非常陈旧的五寸照片,在数码冲印店一加工,就完全复原了。这个数码就是这么神奇。这个人要换个脑袋,完全可以在电脑上做。数码要做假,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而是秒秒钟的事。摄像还可以往回倒带来看真伪,静止的摄影怎么考证呢?所以人们完全可以怀疑自己所看到的静止影像。数码给摄影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数码太神通广大,所以今后的数码要立法,特别是对于新闻、纪实应该确保真实。
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发明照相是为了记忆。摄影最基本的功用是纪实,是为了留住影像,但人们也需要美,也需要艺术创作,所以人们才用写意手段,用来自我表现的手段。但照相机的最根本的作用,还是纪实。
我认为,在数码时代,没有经过加工的没有经过photoshop修饰的照片,才是有价值的照片。而且数码时代,真正的严格意义的纪实,更具有它特殊的价值(举例:自由人月赛二等奖福建元楼,李靖云摄)。
第二:新颖性。大家可以看看今年第一期《摄影之友》上川军的一篇文章。现在的风光摄影门槛越来越低,你只要出六千钱,跟着王建军到西部走一趟,找一个好天气,找一个好地方,架好三角架。然后王老师会告诉你,在这个地方用16的光圈,用2分之1秒,按快门,一定会拍到和王老师一样的好照片,这个我绝对相信。
数码时代,摄影入门,变得越来越容易(拿出一本摄影作品集)。这是前天哈苏来这里展销,王蕙玲女士的画册。这个影集从买相机到拍摄到制作出版花了多长时间?(有观众说:三个月?)不,你们太保守了,两个月!再有,她学摄影多长时间?(观众议论)不到一年。这个人是什么人?她是香港的商人,她本人当过演员,现在做珠宝生意。她一天之内就把哈苏新款H1的机身、全部镜头都买下来了。她拍的花有澳大利亚的、新西兰的、美国的。她有钱、有时间、有兴趣来做这些事情,可以在一个晚上用去八个小时十几个反转片来拍一朵花。(翻开一页)这个拍得的确不错,这花拍得不像花,别开生面。
什么叫新颖?把本来是这样的东西拍得不是这样;什么叫写真?就是把花拍得象花;什么叫创意?就是把花拍得看不出来是花。现在不是说你拍得清晰鲜艳就有本事,现在本事就是拍得不清晰不鲜艳不“好看”。不能够老一套,你们都比我年轻,我看在座的除了**比我年长。老汉今年七十有余,但我觉得,我们现在搞摄影的观念太陈旧太保守了!什么叫创新,就是反传统,就是破格。如果都是老一套,即使你拍得比他好,就是工匠,那不是艺术,是悲哀。陈复礼拍得再好,中国也只能有一个陈复礼。
第三是真,是思想性。我们知道,艺术是在于思想的,我们追求的不是形式上创新,而是文化的内涵,是思想的深度,是历史的价值。 我们摄影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拍农民工的?至少有二十年,但我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没有一组好照片。当时我们管他们叫“盲流”,其实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就是农民工进城的过程。城里常常看不起“乡下人”。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现在大多数研究生都是乡里人(中央政治局的委员大多是乡里人,我们省市的领导层大部分也是讲乡里话的)。所有的农民工都是城市的脊梁,那些搬砖的、钻下水道的、扫烟囱的,所有那些脏累的活的都是他们在做;城市的所有马路所有大楼,都是建立在农民工兄弟的肩膀上的。我们摄影人为他们做了什么?!倒是中央电视台在今年春节期间为农民工做了一件实事:讨工钱 !因为对他们缺乏感情,没有思想,没有认识,我们就没有想到为他们做点事。
摄影对生活要有认识,就是拍山水,拍创意,也要讲思想性(拿出一本杂志,举例香港某人)。这个是观念摄影,利用数码的优势重新组合,在内地探索不多。这个老兄的题目是《反讽时代》,他对现在的经济全球一体化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这个栏杆后面的人,好象被囚禁在监狱里,而前面的栏杆是由可口可乐的易拉罐组成的。他表现的是什么?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就是美国思维观念、美国的文化对全世界的侵蚀。所以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在数码时代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科技,不只是技巧,对于摄影创作来讲,我们尤其需要的是思想。
当然我们不排除器材和技巧,但没有思想,那些惊奇艳巧的东西就没有生命力。
第四:情感性。我们有了美术,有了音乐,有了文学,有了表演,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摄影?因为摄影是记录瞬间的真实情感。我们说人有三情:亲情、友情、爱情。你拥有这三种感情的人生是幸福的,如果三样都没有,那这个人活着不如死了。 摄影所表现的情感性是表演不出来的。对于摄影来讲,真相易得,真情难求。神态是摄影作品的生命。每次我参加这种摄影比赛,总是很失望。很难看到表现人世情真实情感的好片子,特别是沙龙摄影。一张表达真实情感的照片,它尽管会模糊,会构图不完整,颜色也有问题,但它会引起人们共鸣,可能是传世之作。
第五:极致性。数码给我们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王蕙玲就拍花,焦波就拍他的爹妈,出了《俺爹俺娘》一本画册、一个展览。不论任何题材,只要你把他琢磨深了弄透了,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一个摄影人技术不在乎全面,也不在乎样样精,要的是系列化,长期积累,达到一个极致。十年前我就说了,比如说如果你有兴趣,就在汉正街,同一个地点架一个相机,每年拍十张 连续拍十年,这一百张照片,表现出汉正街上的人物情趣、文化背景,一定会有价值。你就是把你的孩子每年拍一张,拍五十年,也一定会有价值。但我们一般做不到 这点。生了一个孩子,每天拍不厌,以后就是每年拍,再生了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就再也不拍了。要坚持,达到一个极致。
我上面讲了五点,归纳起来就是“真、新、思、情、极”。如果我们认识到这几点,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就一定能展现自己的成功之美,找到我们的成功之路!
谢谢大家,祝大家成功!
来源:
武汉自由人摄影网附图:讲座结束后与影友的合影
[SIZ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