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程裕苏导演曾经被美国《新闻周刊》、《综艺》杂志、德国《明镜》周刊、英国《环球银幕》誉为:“中国最值得期待的新锐导演”,被新加坡《南华早报》誉为:“中国新电影领军人物”,去年凭其处女作《我们害怕》,已获国际影坛瞩目。今年(2003年)推出他的第二部电影《目的地,上海》获得了第3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日前由参展了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单元。 鹿特丹电影节评审团认为:“《目的地,上海》以非凡的探索勇气,真诚的动机,挖掘和照耀了电影的潜能。程裕苏导演对数码视觉语言的创新性运用,使我们认为,本片必须尽快站出来。”
《目的地,上海》被世界顶尖影评家,有亚洲电影教父和伯乐之称的温哥华电影节主席汤尼·雷恩誉为:“一部重大建树的作品。这种正经的先锋姿态,逐次交待并剥落人物的叙事方式,使《目的地,上海》相当新鲜和现代,具有革命性。”
其实《目的地,上海》,几乎不算剧情片,由新锐影人崔子恩主演,崔子恩自己执导的《哎呀呀,去哺乳》也参加了本届温哥华影展的龙虎单元。程裕苏坦言,这部影片不是说故事的,而是呈现了一种城市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是某种心理状态的折射。原本他写了一个有关苏州河边成长少年的故事大纲,只是在真的拍摄时,却发现故事根本不重要。他要的是片断的展开,通过寻找、割裂、变迁、等待、无奈、不甘等等情绪的交织,最后回归到这座城市最本质的特征——都市丛林。如此独特的影像表达方式,赢得了鹿特丹电影节评审团的一致肯定:“《目的地,上海》以非凡的探索勇气,真诚的动机,挖掘和发扬了电影的潜能。程裕苏导演对数码视觉语言的创新性运用,使我们认为,本片必须尽快站出来。”
整部影片充满了程裕苏眼中的上海符号:上海话、比肩接踵的高楼、钢筋水泥、色彩变换,不确定的人物关系以及日新月异的环境。程裕苏说,“所有的一切都试图表现最真实的上海和上海人。”
不过除了他的上海影像外,我们感兴趣的还有程裕苏这个人。毕竟对大多数人而言,程裕苏或许还是个陌生的名字。这个自称一年中320天拍广告,40天拍电影的上海人,曾离开上海整整10年去澳大利亚学电影。待他1999年回到上海时,他的第一感觉是,“像走入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正是上海的巨大变化,让程裕苏无比激动。他知道自己这辈子真正想做的只有一件事:拍摄关于上海的电影。
《目的地,上海》是程裕苏的第2部影片,同时也是他真正“自我”的作品。“趁现在还年轻,我希望自己尽情锐利。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必然老去。于是温和势不可挡,到那时候便回不去了。”言意之下,程裕苏几乎是用《目的地,上海》在纪念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