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季
把这四个字作为标题,是我第一次走下这片稻田的时候老吴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在我了解之后我才明白,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在这片田地里耕种和收获了。 也许在大都市的下一代,提到村字,他们的联想到的是新村、中关村、文化村、地球村,而村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是人类生存的最基础最落后的一个集居点的模式,它和畜牧,田地是永远分不开的, 尤其是南方,村是和水稻田是无法隔离的。这些偏僻集居点的人们的生存、繁衍、文化都是在这淤集着水的田地里或挣扎或收获的,甚至中国整个南方的历史和民族的发展都是和这种有水的田地有关。 拒洪村,,听这名字就会令人联想到洪水,,和人类抗击洪水。这个村的名字和这个村的历史一样久。拒洪村位于泉州市西北郊,在村和市区之间隔着一个面积很大的泉州西湖公园,村的东北面是清源山。在泉州发展以前,这里离市区偏远,地势低,所以在雨水多的季节稻田常被淹没,,每年的这种淹没也使这片田地特别肥沃, 经过人们的疏导这片田地现在是雨季不淹没干旱季节也不缺水。当地的村民把这片肥沃的土地亲切地叫做自灌地。 而眼前这耕种了几代人的田地就要被征用了,到他们这一代家族的耕种史也将结束,从此离开土地。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的不断扩张,先是快速工业化后城市迅猛增加的垃圾,之后是城市规划不断扩大后的城市化建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面积郊区肥沃的耕地被一点一点的侵蚀。 尤其是类似泉州这样轻工业和私营经济特别发达的城市。现在,市政府规划在这片土地上建“泉州博物馆”,远处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以初见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