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星湖是全国首批4A级风景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示范区之一,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的西江旅游走廊逐步形成;肇庆还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肇庆的古代历史文化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境内春秋战国墓出士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地区在先秦时期是岭南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秦汉时中原文化主要经西江传播到岭南地区,而肇庆正是西江通衢必经之地。汉代交趾刺史部绝大部分时间设在苍梧郡治广信县,使之成为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之一。汉代研究《左传》的专家陈钦、陈元,我国最早的佛教学者牟融,都是广信县人。陈钦曾向王莽讲授《左氏春秋》,自名为《陈氏春秋》;其子陈元,潜心为其父所著书训诂,自成一家,陈元子坚卿在经学上也有造诣,后人称之为"三陈"。著名学者刘熙、许靖、许慈、袁徽、黄豪亦曾到广信避难、讲学,开岭南学术研究风气之先。三国时的士燮一家及南朝至隋唐时期的泷州陈氏,不但是一方豪族,而且颇有学识。他们在西江一带的活动,对促进肇庆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州(今封开县)人莫宣卿高中状元,时年17周岁,成为岭南第一个状元。
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文人驻足咏叹。仅唐代就有15位宰相来过肇庆。唐代的李邕、李绅、沈亻全期、宋之问,宋代的包拯、郭祥正、郑敦义、黄公度,明代的陈献章、俞大猷、汤显祖、王泮,清代的王夫之、屈大均、陈恭尹、翁方纲、袁枚、阮元、张之洞、景日珍、林召棠等,都曾在肇庆兴利除弊,为为老百姓办好事。文人学者们或开设学堂,传播文化知识;或以他们的生花妙笔,写下精彩的诗文,尤其是李邕,以《端州石室记》一文,使端州誉满长安。这些人的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肇庆是我国佛教传播重地之一。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开创了禅宗南派,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中国思想史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惠能弟子、唐代佛教学者石头和尚陈希迁(高要人),所著《参同契》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曹洞宗和尚必诵经典。他的肉身至今还供奉在日本横滨总持寺。
端州与海外文化交往始于唐代。日本留学僧荣睿因与鉴真五次东渡未果,于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辗转来到端州,染病圆于龙兴寺。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鉴真终于按荣睿遗愿东渡日本成功,传授中国佛教、医学和文化艺术。1963年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在鼎湖山建立荣睿纪念碑,日本友好代表团专程来参加落成典礼。
深厚的文化基础,有赖于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宋代开始在西江兴办官学。西江各县大部分学宫,均始建于宋。包拯兴建的星岩学院,是岭南最早的书院之一。明万历年间创办的端溪书院,至清初发展成为岭南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乾、嘉学派鼻祖全祖望,以及何梦瑶、冯敏昌、马俊良、谢兰生、林召棠、苏廷魁、梁鼎芬、朱一新、林绍年、傅维森等全国知名的学者也曾在该书院掌教。清代肇庆除了端溪书院外,还有星岩书院、三都书院、培风书院等20多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康有为的学生陈焕章在今鼎湖区砚洲创立颖川两等学堂,为两广近代学堂之较早者。此后的肇庆府中学堂、广罗肇工艺学堂等,培养了不少杰出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谭平山就毕业于广罗肇工艺学堂。民国年间成立的宾兴局,赞助本地子弟出洋留学,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吴大任、经济学家吴大业,就是出洋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