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景点介绍
马牙雪山
藏语称阿尼嘎卓,位于天祝县西部,距天祝县城35公里处,年均气温-6.5℃,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 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白藏语称伦布什则,意为最高的须弥山,海拔4447米。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的牙齿,终年积雪而得名,古人有诗赞曰:"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神奇的马牙雪山藏族人民尊它为神山、圣山,它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时而剑峰兀起,直插云霄,令人敬畏,时而象一座座白色的水晶宝塔,闪动七彩的光环与阳光争辉,时而似一位披着薄纱的美女,婀娜多姿,分外迷人。马牙雪山山脚有绵延10余公里的茵茵草场,牧歌声里,跑马溜溜,真乃快事一桩,每年农历6月13日,当地牧民都要在马牙雪山举行盛大的祭天池活动。天池被峭壁和悬崖紧紧拥抱,面称约0.5平方公里,形似月牙,池水清澈湛蓝,四季如常,牧民视为圣池。有一巨石耸立于马牙雪山山顶,中间裂开一缝,仿佛利刃劈就,相传格萨尔王当年出征时,曾用此石试剑,故名"试剑石"。马牙雪山还有一状如观世音菩萨的山峰,峰脚下,众石如林而立,恰似凝神倾听佛家真谛的信徒,神态逼真,人称"观音讲经"。每到7、8月份,马牙雪山便有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您若在山顶大声喧哗或大吼一声,立时便会雷声大作,云雾密布,倾刻间大雨直泻而下,令人防不胜防。须臾,又雾消云散,那白雪皑皑的雪峰在碧绿草原的映衬下,重新呈现眼前,这时,您的脑海中会油然浮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天池旁的石崖上有一洞穴,名曰"妖魔洞",晴天缕缕白云从洞中飘出,暴雨来临之际,翻滚着黑色雾障,似妖怪从洞口纷争而出,其景象狰狞恐怖,神秘叵测。尤其马牙朝晖更具神奇和壮观。清晨6时左右,登上乌鞘岭的帐房山山腰,就能清楚地看到马牙朝晖。一般分为"晨曦霞光,红日浴峰,日露洒金"三个阶段。在不足一两分钟的时间里,慢慢地变成了浅红,变为金黄,变为乳白──仿佛一朵怒放的莲花,随着太阳的逐渐升高缓缓展开,最后,马牙雪山才终于显出它冰雕玉琢的真面目,其景观美不胜收。
石门沟草原公园
从天祝县城华藏寺西行约13公里,但见两山对峙,势始刀削,名为"石门",因建在两山狭窄似门形的沟内而得名,石门内侧不远是始建于明崇祯初年的石门寺,藏语称"雅隆图尔钦噶丹贤巴琅",意为具喜弥勒洲,由西藏达纳活佛罗桑丹巴曲吉尼玛于明崇祯初年创建,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途中曾到石门寺讲经,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来石门寺任过法台。现存的珍贵文物有:五世达赖遗物和明代石浮雕像光明女佛等。 继续前行约4公里,由天祝县体委、石门乡政府投资20万元,在"天祝三峡风景区"收费大门右侧建成占地36亩的国际标准赛马场,于2000年8月1日在自治县50周年县庆之际正式对外开放,这里可以举行省级以上的大型赛马会。 溯河而上,清凉的风,徐来;如茵的绿,袭人,纯蓝的天,透明;散漫的牛羊,洁白的藏包勾勒出草原迷人的风情。在这里,您可以看到驰名中外的奔马踏飞燕原型──岔口驿骏马,还有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我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类群──天祝白牦牛。在距县城 23公里处,有著名的石门沟度假旅游区、蒙古族度假村、华锐帐蓬城、月亮岛等十多家旅游接待点,或依山傍水,或环水,欧式建筑豪华别墅、大型宾馆、蒙古包、藏式帐蓬、情侣屋星罗密布。奶茶、手抓羊肉、酥油糌粑,山中野菜堪称一绝,高原帐蓬卡厅别具特色,篝火晚会充满浪漫情调。来到草原,好客的藏族姑娘会为您敬美酒、献哈达,跳起欢快的"锅庄舞",祝福远方的客人"扎西德勒",蒙古族小伙、姑娘则跳起"奔腾舞",一首悠扬、略带沙哑的马头琴曲把您一身的疲劳和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比华山还秀美的千佛山,古老的传说中的骆驼峰、沙僧习武、观音送子、携手企鹅,五世达赖赐名的骆驼脖子等自然景观。 以独特奇妙的山体走向距石门峡15口公里处,便可看到石门河源头。铺青叠翠的群山之中,突现一座白色石崖,形似巨龙,山之阴面怪松傲岸,山之阳面满目空翠,顺山势直扑而下,巨石缝隙中涌出一百零八眼清泉, 这就是闻名远近的药水神泉。此泉四季常温,色呈深蓝,饮之具有美容健胃和治疗眼疾等奇效,泉眼旁有刻写藏文的石碑,提示每一泉不同的功效。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湿润,清爽宜人,6─10月份平均气温18℃左右,是避暑度假疗养的绝佳胜地。
天祝白牦牛
天祝在历史上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地方,现为甘肃省重点牧区之一,天祝白牦牛,甘肃高山细毛羊、岔口驿骏马驰名全国。天祝赛马和马术历史悠久。马术属于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有飞马拾物、蹬里藏身、奔马射击、马上倒立、站立等项目。赛马分为跑马和走马两种,跑马也称奔马,以交叉步高速奔驰,以快取胜,赛程约5公里以上;走马以对侧步快走,步子稳,速度快,耐力强,姿势美取胜。
乌鞘岭
乌鞘岭,藏语称哈香日。历史上先后曾称洪池岭、分水岭、乌梢岭、乌鞘岭、乌沙岭;解放后通称乌鞘岭。 乌鞘岭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志书对乌鞘岭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亦是河西走廊之门户,古丝绸之路之要道,系历代军事要冲。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都曾途经其岭。岭下有戍卒守关,过往商旅、征夫、使节等均在此交验文书。这里历经烽火狼烟、金戈铁马。公元376年,前秦攻前凉,前凉三万兵众大败乌鞘岭,前凉遂亡。岭上汉、明长城蜿蜒西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岭脊尚有著名的道教湘子庙遗址。
乌鞘岭的汉长城
乌鞘岭藏语称哈香日,意为和尚岭,位于县城中部,属祁连山东延冷龙岭分支,年均气温-2.2摄氏度,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大山顶海拔3562米。 乌鞘岭卫河西走廊咽喉,古丝绸之路要道,系军事要地。 乌鞘岭地区气候变化无常,6--8月冰雹频繁,虽为暑天,逢雨即飞雪,清代杨惟昶称之为"炎天飞雪"之奇景。岭脊有韩湘子庙遗址。
天祝乌鞘岭风光
枚子宣言 上传了这个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