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现把太迟散人那年《安徽的山》小文第四章《九华山》转来: 四.九华山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九华山的名字叫了一千多年,给他定名的恰是诗人李太白。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李太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诗序写道:“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在这里,诗人清楚地交代了自己替九子山更名的原由――九华即九花,九朵美丽的莲花。 安徽诸山中,齐云山蜚声以“道”,九华山闻世以“佛”。 自东晋天竺僧杯渡传经以来,九华山僧侣云集,庙宇林立,至明清时,山有寺庵300余座,僧尼4000余众,“香火之盛,鼎于天下”。人们将他与山西五台、四川峨眉、浙江普陀并称“四大佛教名山”。 游览九华山,寺庙乃一大景观。它们或雄踞断崖陡壁之上,或掩映山谷丛林之间;既有金碧辉煌的梵宫玉宇,又有玲珑别致的茅篷精舍。所有的建筑都透出典型的徽派风格,与徽山徽水融成有机的整体。每一处亭台楼阁都好像点缀在巨大水石盆景中的小玩艺儿,生动而不累赘,醒目却不碍眼。 九华山悠久繁荣的佛教文化与他奇丽清幽的自然风貌是密不可分的。漫步山间,溪流清澈盈溢,瀑布碎玉堆银;红树影中,隐人家三五;绿萝烟外,裹僧院几重。明人袁永之《游九华山记》描写道:“夫九华凡九十九峰,远而望之,奇峰峻锷,缥缈霄汉间,如莲花争开竞发,烟云蓬勃,翠紫万状……疏竹清泉,倐然出尘……亭榭岩壑,窈窕上下。”难怪唐诗人刘禹锡登临后惊呼:“奇峰一见惊魂魄。”苏东坡怀念九华秀色时也说:“梦里犹惊翠扫空。”面对如此美妙的景致,即便凡夫俗子,也不禁超然物外、作凌云之想,更何况清心寡欲的修行者呢? 提到修行者,就不能不说高僧金乔觉。唐开元七年,24岁的新罗(朝鲜)王子金乔觉毅然抛弃王室生活,削发为僧,渡海求法,卓锡九华。数十年间,他披荆斩棘,栖岩饮涧,辛勤开创九华山佛教祖庭化城寺,矢志苦修,直至99岁圆寂。金乔觉死后,肉体三年不腐,骸骨发金锁般鸣响,与《藏经》中所述的地藏王“瑞像”相仿,门人弟子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遂建肉身殿供奉其金身。从此,九华山被尊为“地藏王道场”,名扬四方。 从唯物主义立场看,佛固然是虚妄的。但当我们面对一个罪孽深重的社会,虚妄的佛就有了现实意义。传说金乔觉生前曾发下极大的愿力,不解脱苍生苦厄,自己决不成佛。至今肉身殿里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佛不仅是一种大智慧,更是大觉悟、大牺牲。 地藏,大地的宝藏。九华山的灵魂是地藏的灵魂,地藏的精神就是佛的精神。佛敞开慈悲的胸怀,传播仁爱的光辉,如大地的宝藏一般广博深厚、取用不竭。
第五章《琅琊山》已发在《行摄天下-太迟散人三山五岳系列》中。
[ 此帖由 太迟散人 最后编辑于: 2005-06-08 19:40 ]
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力不竭, 驴行不辍; 生命不息, 好色不止! ——太迟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