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摄影杂谈 > 浅谈我国当代大题材纪实摄影创作  
回复帖子
 作者 主题 
2005-06-16 16:40  #1
会员
黑金睛

级别: 小学二年级
积分: 64
发帖数: 60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浅谈我国当代大题材纪实摄影创作
看那一双眼睛
——浅谈我国当代大题材纪实摄影创作

—— 雨阳

看了《大众摄影》杂志2002年第7期选发于全兴先生拍摄的《母亲》系列中的几张照片,心中产生了许多感慨。这些生活在贫困中的母亲的那一双双向往幸福的眼睛,勾起了笔者对我国当代纪实摄影作品中人物目光的联想,想起了《走过青春》里伴着激情和伤感的目光,《磨难人生》里平淡生活的目光,《希望工程》里渴望知识的目光,《另类人生》里迷茫无奈的目光,《麦客》里纯真朴实的目光,《河南艾滋病村》里恐惧、死亡和无助的目光......。所有这些目光都没有流过摄影家敏锐的目光。这些目光无一例外的出现在了我国当代大题材纪实摄影作品中,这不是一个巧合。综合这些目光,笔者想就大题材纪实摄影创作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 历史与当代的反思。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摄影家黑明的《走过青春》和《磨难
人生》系列。
谈一下《走过青春》。十年“文革”给一代人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文革之后出现了很多的文学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伤痕文学”,反应文革的摄影系列作品几乎没有,这个主要是摄影的现场记录功能受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尽管后来出现了不多的单幅优秀作品,如《上访者》等,但是都不具备在摄影角度上给“文革”一个多角度的总结。纪实文学作品《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著)用文字回忆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但摄影在面对文革进行反思的时候却很无奈,无奈于时光不能倒流,这个时候在摄影创作上文革中“知青”这一段出现了较大的空白。《走过青春》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将我们带入了过去的回忆中、看到了一个个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历史片断,就是这些个体的历史片断填补了摄影上“文革”历史中的“知青”这一段。同样的创作手法《磨难人生》讲述了一个个时代的英雄从英雄的时代走过来,直到今天成为这个时代里最普通的人、甚至最艰难的人……。
在品读黑明的以上两个作品时对摄影的美学、技巧以及图片说明文字优美的种种要求都会显得多麽的不重要,读这样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因为这样厚重题材的摄影作品并不是让您来欣赏的。
二、时代症结。
要谈的是关于当代底层贫困人群的生存状态问题,这一类作品可例举《希望工程》(解海龙)系列照片、《母亲》(于全兴)系列照片、《水泥厂》和 《工业凝重》等作品。《希望工程》和《母亲》是大系列作品,直接反映了当代底层社会劳动者面临的子女教育和家庭生存问题。视觉带来的冲击把我们置身于现实存在的身边事件,直接给读者提出了是否真实性的疑问,但是细细看过之后产生了许多的思考,继而就在部分读者中间产生从物质和精神上对弱势群体给予的人道关怀,这些作品紧紧的与时代特征相连接,产生了社会共鸣,用关怀的视角和语言反映了当代改革大背景下时代的症结。贫富差别愈拉愈大的现实通过影像充分的反映了出来。
《水泥厂》和《工业凝重》都是从最底层的劳动者入手,以一个较为隐蔽的视角,直接反映了当代工人阶级的一个方面,不论是从主体还是视角似乎都偏离了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却不乏第一现场的真实性,作者就是要反映当代部分领域和环境里人们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也就是反映这个时代里一部分群体集体无意识的生存状态。这两个题材都有继续深入下去的必要和价值。
大纪实摄影中不能不提摄影家赵铁林的《另类人生》,摄影家数年深入到社会最隐讳的层面,用镜头反映这个社会中最隐讳的方面,单从这一点而言,不是娴熟的摄影技巧,也不仅仅是几个形容词赞扬的摄影态度能够完成的,这里面包含有厚重的社会学、伦理学以及摄影家对我们这个社会一、二十年来发生的意识形态的断裂、信仰的危机、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道德水准滑坡等等时代症结的反应和反思。摄影家抓住了妓女的生活状态这个题材,并深入了进去。可以说《另类人生》不但是摄影家人格和艺术观的洗礼,更是当代中国纪实摄影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 摄影的态度。
著名摄影家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你拍得不够
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对这句话理解为不光是镜头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更是摄影家与摄影题材之间的距离,即摄影家对题材的深入程度,这里不光有摄影家对摄影事业的热爱,更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当代有成绩的纪实摄影作品无一不是摄影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站在了摄影对象的中间,以一个被摄对象的角色记录着视觉影像,传递着视觉语言,带给观者的不仅仅是吸引和震憾,更多的是视觉影像之外的思考。
《河南艾滋病村》的拍摄过程之艰难,观者直接可以从一幅幅影像上感受得到。摄影家卢广站在了艾滋病患者人群中,感受他们的苦、他们的无奈、他们的绝望,想象一下摄影家是用什麽样的勇气和心情,为我们真实记录下了艾滋病患者无助绝望的患病、等待、死亡……的过程,记录下艾滋病患者家庭的生活状态……。
《另类人生》的拍摄需要摄影家怎样的人格保证才能得以完成?每天都充满着诱惑,充满着不理解,甚至于生命的安危,但是摄影家拍摄的影像来自每一个被摄对象最真实的一面。对摄影家拍摄过程的讨论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摄影的本身。
仅以上两个专题就可以看到摄影家“零距离”的拍摄态度,这样的“距离”需要摄影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尚的人格、巨大的同情心和爱心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当代中国纪实摄影创作渐渐走向了成熟,这与国家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分不开,与一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摄影人分不开,与我们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分不开。


____________________
拍得不够好,是因为靠得不够近
---------罗伯特-卡帕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5-06-17 04:23  #2
会员
日光之下

级别: 大学一年级
精华: 6
积分: 16255
发帖数: 15541
注册日期: 2004-06
来自: 加拿大, ON., Gloucester
好文章 ! 好一个"零距離"拍攝!這是攝影人應有的責任,並不是只拍拍風花雪月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光之下
並無新事

https://www.facebook.com/yim.chan2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5-06-17 11:41  #3
会员
阿斗不死

级别: 小学六年级
精华: 2
积分: 1036
发帖数: 901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强烈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从山中来 要到山中去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1:07.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