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闲云逸鹤 发表 走在高椅的石巷和古居之中,欣赏那里的先人给他们子孙后代留下的杰作,不得不佩叹他们的营造智慧与匠心。难怪来此考察过的有关专家说:“高椅古建筑群的规模、布局、造型以及精湛的建筑特色,是任何地方都不可替代的”,“是一部建筑史书”。 如果从高椅的古建筑群落中可以看出那里的先人的智慧和丰厚的财富的话,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得这样庞大的杨氏家族,600多年在这个偏远的山谷中井然有序的劳作生活着,生生不息,而且兴旺发达起来的呢?这不禁让我思考与探究。在询问高椅的老辈人和观赏那些古迹中我找到了粗略的答案: 他们的井然有序和兴旺发达来自家族道德伦理教化的家风和浓厚的尊儒重教的学风。漫步在高椅的古巷和古居间,你毫不经意就会看到不少古民居的门楣上悬挂或雕刻着诸如“清白家声”、“清白传家”、“耕读传家”、“关西世家”的匾幅;门联更是有:“天道源源弘正气;杨门世世颂清廉。”、“传家诗礼声名远;继世簪缨德泽长。”、“永迪前光,传家清白;长流世泽,报国文章。”、“忠孝传家国;诗书训子孙。”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整个村落古风清韵到处流淌,沁入人心。欣赏村落古居必去的一所宅子,门楣上就用青石雕刻着“关西门第”,两边的对联就是:“传家诗礼声名远;继世簪缨德泽长。”详细询问才知道其中还有典故:高椅杨氏一位祖先名叫杨震,自幼好学,知识渊博,时学者称其为“关西孔夫子”,后位至三公,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为世人钦佩,史载他任荆州刺史时,有昌邑县令王密夜谒之,怀金十金以贿,被其正色而拒。后来他的子孙后代都承继其家风,为人清白,为官廉洁,世称“清廉吏子孙”。村民们将“关西门第”刻于门楣之上是以此作为庭训,敬示后代子孙“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除此以外,杨氏家族还在族谱中写下了如此的家训:1、敦忠孝以重伦常;2、笃清白以昭廉洁;3、和乡党以息争讼;4、重农商以足衣食;5、尚节俭以促公益;6、办学校以端士气等一共16条族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杨氏家族的家教家风中提倡的是“忠孝廉节”,坚守的是“清白正气”。正因为这样高椅杨氏家族有功名的人154位,其中有很多官员,他们都能守住"清白"的名声,不少人还赢得了“清廉吏子孙”的美誉。“清白家风”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清白家声”的教化下,族人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族规:凡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返乡者,会受到族人敬重,如果生活困难,必定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如果贪赃腐败,即便是衣锦还乡,族人也不予理睬,对其不洁之财更是嗤之以鼻。一个如此视名节操守胜如生命、如此重视以道德伦理去熏陶教化族人的家族,怎么会不清白自律、和睦相处、励精图治、兴家兴国呢? 7、清白堂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