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器材讨论区 > 尼康 Nikon > 《控制廉价镜头的成像质量》  
回复帖子 总页数 (7):    1   <<  6  7      < 上一页 |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本主题由 一开 于 2007-02-13 11:55 解除置顶
2006-11-23 16:03  #76
初级会员
木玉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23
发帖数: 20
注册日期: 2006-11
来自: 中国, 河南, 郑州
十分受用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1-27 01:50  #77
会员
施戈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634
发帖数: 2452
注册日期: 2004-12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引用:
最初由 城市贫农 发表

我感到楼主的用心及用意是非常好的,也值得大力提倡.但可惜楼主文中明显存在许多对摄影镜头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不足,导致文中有些理论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由此而引导出来也是显然错误的结论(有些问题以后专述,如果楼主读过我国著名摄影教授沙占祥的《摄影镜头的使用技巧》,就不可能犯这样显然的错误),我觉得这样可能会误导一些没有系统学习过摄影镜头专业理论的摄友,所以便写了以下文字(但没有任何抵毁楼主原文的意思,只是一种理性的探讨),以便大家从中比较,并得出一个对不同镜头的比较正确的认识和符合实际结论.

众所周知,普通变焦镜头的光圈环上总是标有两组数据,这是什么意思呢?初学者经常问到这个问题。它其实是向你表明:该镜头的光圈会随着焦距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如AF变焦尼克尔1:4.5-5.6/80-200mmD镜头,也就是说此镜头如果我们保持最大光圈4.5时,在80mm为F4.5,随着焦距的增加,光圈实际上逐渐发生变化,到200mm端时,虽然光圈值仍然设在F4.5的刻度上,但实际光圈却悄然地变成了F5.6,这就是所谓的“光圈浮动”,因此普通变焦镜头也叫“浮动光圈镜头”。

再如我们以70-210mm/F4.5-5.6变焦镜头为例,当你用F8光圈在70mm端用A档手持拍摄时,假定快门速度为1/125秒,根据快门速度与焦距的原理,则不存在“手震”的负面影响,你能够拍摄到很清晰的照片,但当你把将焦距推至到210mm端时,而且在光线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此时光圈会“自动”地变为F11,相机也就会根据镜头通光量变化而自动地将快门速度改变至1/60秒,这时就开始有点小问题了,如果你仍然手持拍摄必然会产生因“手震”带来的负面影响,结果就是难以拍摄到清晰的图片(实际需要1/250秒以上的速度才能克服“手震”影响,或者使用脚架等稳定相机),有许多人看着一大堆模糊的照片,无比悲愤地认定自己使用的变焦镜头是“狗头或烂头”,被镜头制造厂家的廉价镜头给骗了,这中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对镜头生产厂家的误解,是一些摄友对浮动光圈镜头会“自动浮动”的这个天生的特点不了解的一种误解,也是一些摄友在使用浮动光圈变焦镜头后,经常会出现照片效果不理想或片子糊了的根本原因,因此浮动光圈镜头有一个很出名的雅号:叫“无声杀手”,它会无声无息地谋杀你的胶卷或画面效果。

浮动光圈镜头所以要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透镜的直径、重量和降低制造成本,但浮动光圈镜头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你必须要忍受随着焦距的变长镜头光圈口径也跟随着下降的痛苦、在低照度光线下不能手持拍摄、不得不使用高感光度胶卷、景深变化等等的痛苦,因此一些发烧友有了银子就总想烧一烧定焦镜头或恒定光圈变焦镜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光圈的相对口径也可称为焦强,即镜头允许光线进入的能力,指镜头上的光孔。光孔越大,光就进来得越多,所需曝光时间就越短,因相机抖动对清晰度的影响就越小。即使在光线较弱时,光孔大的镜头也能拍摄(如F1.2、1.4、2、2.8等),而在使用光孔较小的镜头时就很难拍摄了(如F4.5以上)。

光圈口径大小对所需要的透镜直径影响非常大。焦距短时,透镜离胶片层距离很近,光线能量损失很少,小直径光孔就足够了。焦距长时,一方面光进入路径长,另一方面长焦距取景的范围小,光线能量损失也大。

如果想让同样量的光线到达胶片,光孔直径就应必须相应地增大。基本公式是:在焦强(光圈)不变的情况下,焦距增加一倍其透镜直径也必须增加一倍。如100mm焦距的镜头想与普通标准50mm焦距镜头一样的达到F2.8,光孔直径就是普通标准镜头的2倍,200mm镜头的直径则必须是普通标准镜头的4倍,400mm镜头的直径就是必须是标准镜头的8倍,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相对孔径的长焦镜头的透镜直径必须比广角镜头大上几倍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制造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的主要原理所在。

恒定光圈变焦镜头也可称之为无级变焦镜头,其设计要求很高,镜头可调节的最大焦距决定了透镜直径。如果想造1:2.8/28-200mm的恒定光圈变焦镜头,那就需要在200mm能时能把与1:2.8相对的光线能量带到胶片层或感光层上,也就决定了必须采取大孔径透镜来保持高焦强,但采用大孔径的透镜又带来了像差的质量下降,为控制像差的质量,既采取高焦强又保持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在相反焦距(下端广角,上端长焦)时的像差控制要求精度很高,必须找到其最佳平衡点。这样一来,设计上所需要的光学系统变得庞大而复杂,透镜的制造成本必然大大增加,曾经有许多人提出制造一种质量顶级的“一镜走天下”镜头,很久以来就不断有人正如楼主那样提出:能不能制造出一款18—200mm焦距,f1.4恒定光圈并具备防抖及1:1微距功能的镜头?我想这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从世界上照相机镜头制造厂家目前和将来很长时间内的镜片制造技术趋势来讲,可以说这是一个我们根本无法达到的一个美丽幻想,这并非制造厂商有能力制造但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故意不制造出来,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比如军工产品上就完全可以制造出来,其实各镜头制造厂商是非常乐意把他们能够达到的制造镜头最高技术水平展示于人,如尼康号称“鹰之眼”的镇宝之物AI 58mm/F1.2;佳能的50mm/F1.0,都是照相机镜头制造历史上的极端例子,但为什么至今仍然没能制造出18mm到200mm焦距且F1.4的恒定光圈镜头呢?这是由于制造技术上巨大困难和障碍的难以逾越,难在何处?难就难在要求从18mm至200mm始终都要保持在1.4的高焦强上,先且不说透镜因这样的技术标准要求而变得有多复杂,单从透镜的直径达到和超过208mm就吓死人,如果再加上镜头的外径将达到近350mm以上,你可以试想:有谁能扛得动这超级重量的镜头,目前世界上什么相机的机身的卡口能锁定它?真的制造出来了,它那天文数字般售价谁能承受得起?

这样的超级镜头只有一种例外,一些世界上大型的天文望远镜和著名的哈勃望远镜能够不惜成本,确实已经达到这样的制造技术指标。但它的外观是极其庞大而复杂的,其制造成本也是以亿为单位的美元堆起来的,它已经不能称之为我们所说的摄影镜头了。

因此恒定光圈与浮动光圈镜头在价格上、体积上和重量上的差异如此之大就不难理解了。就以定焦标准镜头为例,F1.2、F1.4和F1.8在售价上往往相差几倍,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增大了半级光圈,而在于光圈越大透镜的直径就必然越大,随着透镜直径的增大,其制造难度的增加和制造成本的必然大大地增加。

为什么越是大光圈的定焦镜头和长焦恒定大光圈镜头,其重量也越重?这并不是制造厂家想有意这样做,实际上如何减轻镜头的重量一直是制造商长期努力的方向,但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和技术上难度,其减轻重量一直是非常难以解决的一件事情。

了解了上述原理后,你自然就知道定焦镜头和恒定光圈镜头在实际运用中的好处了,简单地讲与普通变焦镜头相比,定焦和恒定焦镜头至少有以下几点优势:

1、定焦镜头、恒定光圈镜头无论在任何一个焦段上,都可以保持稳定的焦强和景深,保持相对的快门速度,尤其是室内或在恶劣的昏暗光线条件下,当浮动镜头变得难以手持拍摄时而不得不使用三脚架时,定焦和恒定焦镜头还能够保持手持拍摄;
2、定焦镜头与恒定光圈镜头便于景深的自由运用,特别是恒定光圈镜头,不会像浮动镜头那样,因焦距的变化而带来光圈的变化再带来景深的变化;
3、定焦镜头与恒定光圈镜头能够保持和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在拍摄现场光下的动态物体或在使用长焦镜头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试想:如果你在拍摄舞台照片或黄昏归鸟时,如果在黑夜中偷拍一个精彩的记实场景时,都是绝对不允许打亮闪光灯的,这时你如果没有一支高质量的定焦镜头或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我估计拍摄出来的一大堆照片基本上可以直接丢进你的垃圾桶里、或直接批处理删除掉。
4、在测光上的便利性,当然这已经算不上是什么优点了,因为现在无论是定焦或变焦镜头,现代相机内的测光技术都能够根据光线的变化而自动调整测光量。但在老式相机上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当然,享受这些方便的代价就是付出的银子需要大大地增加,变焦镜头与恒定光圈镜头的差价一般都在几倍以上,有的专业顶级镜头甚至高达数十倍以上。

现在大家用得最多的还是设计小巧的普及型变焦镜头,它的售价相对便宜且镜头十分轻巧,其设计上的关键秘密就在于运用了“浮动光圈”,也就是前面所述的随着焦距的增长,镜头的相对孔径就不断下降,带来的副效应就是镜头光线的严重损失,其适用范围的降低,感光度的增高和随之带来的躁点增多、牺牲一定景深调节或增加三脚架的代价。

说了这么一大堆浮动光圈镜头的缺点,你是不是已经有点想把手中的普通变焦镜头给砸了?且慢,浮动光圈镜头也有自身的极大优点:

1、相对于专业定焦或恒定光圈镜头来讲,浮动光圈变焦镜头轻巧灵活,携带方便,尤其是当你远出采风或负重攀登4000米的高山时,当你年过半百而对摄影仍发烧不止,一定会相当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2、由于浮动光圈镜头不需造得像定焦或恒定光圈镜头那么大的透镜,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复杂装置,能够使透镜的制造保持既简单又很高的技术质量,从一个镜头制造原理来讲,是镜组数量越少焦强就越大,光线损失就越小,拍出的照片质量就越好,其实随着镜头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许多普通变焦镜头拍出来的照片质量并不输于定焦或恒定焦拍摄的质量。我们没有拍好照片的原因,多半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合理地使用好手中的镜头。

记有前年《大众摄影》来重庆的一次摄影讲座会上,主持人放映了一幅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位著名摄影师(摄影师的名字我不记得了)拍摄精彩绝仑的风光照片,也是这位摄影师目前最满意的一幅照片,那是一幅表现落日黄昏的照片,近景是砂石和树木,远景的山峰印照着一抹艳丽的残阳,其高光暗部反差之大,色彩冷暧之饱和,细节之细腻,令人震憾叫绝,但这幅照片带来的那种心灵震憾效果目前只能用幻灯才能打得出来,因为作者寻遍了世界各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印刷厂能够印制出来这幅照片那么冷暖强烈的色彩、巨大的反差又无比细腻的画面效果。当时让大家最跌眼睛的是,本一致认定这幅照片肯定是了什么高级镜头,才会拍摄到如此震憾的画面和色彩,一问主持人才知道,人家敢情就是用我手中同样的一只极普通镜头,一只被国内许多人称之为“狗头”,日本尼康公司生产的尼克尔28-105mm/3.5-4.5D镜头拍摄的。
3、售价便宜,性价比低,尽管放心使用,就是万一摔坏了,也不至于心痛得三天吃不下饭。如果你高兴时也可以用它来砸砸核桃壳等。
4、扬长避短,充分了解和运用该镜头的最佳光圈与最佳焦段,尤其在室内或光线条件较差时,一是尽量使用高感光度的胶卷或调高数码相机的感光度(但要注意控制其躁点);二是尽量使用三角架或独角架进行拍摄,一般来说照片的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你的文章我大概看了一下,说得很好。但还是不知道和我的文章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也就不清楚你所说的“错误”具体是指哪里?请城市贫农具体指出,以便我研究修正!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疯子的最大不同是:我没有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1-29 21:07  #78
初级会员
柏枧山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2
发帖数: 2
注册日期: 2006-11
来自: 中国, 安徽, 宁国
非常赞成楼主的观点,器材与片片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每一位影友应用好手中的器材,也能出优秀的PP,虽然可能片质不是最好Sample TextSample Text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07 23:30  #79
会员
眨眼睛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35
发帖数: 33
注册日期: 2006-09
来自: 中国, 福建, 福州
如果把该作的做好了,如把:焦对准了,曝光调准了,手不抖了,那还拍不清晰那除了景物在动外还有什么原因???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12 16:00  #80
会员
好摄的人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48
发帖数: 40
注册日期: 2006-11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市
好贴```授意非浅`````````
`想问问楼主`我现在用的是D70S的套机```在处理人像方面自己总不是很满意```需要注意些什么```请指教```````先行谢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娱自乐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14 19:45  #81
会员
joye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232
发帖数: 224
注册日期: 2004-03
来自: 中国, 河南, 驻马店
Re:《控制廉价镜头的成像质量》
引用:
最初由 施戈 发表
控制廉价镜头的成像质量

文:施歌
2005年12月

我总以为,摄影镜头理应制造得足够好。并且,足够便宜!比如:应当存在一款18—200mm焦距,f1.4恒定光圈并具备防抖及1:1微距功能的镜头,而这样一款镜头还要让大众也消费得起。然而,这之所以无法成为现实,不是因为设计者没有技术,而是因为厂商没有利润。商人们总是这样做:由他们提供给你的产品,一方面要足够好而使你愿意掏钱,另一方面又要不够好而让你继续掏钱。
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影人之所以开始“发烧”,花销大量的金钱去“烧”器材,以至于最终修炼到“骨灰”级,也不过是中了商人的那一个“计谋”罢了。
在我写作这一堆文字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爱好摄影的大脑在竭尽全力地为如何找到更合适的借口和更多的金钱去升级器材而冥思苦索。但由于财力方面的限制,这当中的大多数脑袋最终会因为无奈而苦恼并死掉数量可观的脑细胞。
还是不要做这种无谓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让我们手中的廉价镜头通过神奇的光线而得到清晰、美妙的图像。
第一,使用适当的光圈以获得优质影像。
在摄影当中,对镜头光圈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光圈值可以影响到景深效果、快门速度、成像风格和成像质量!不过,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光圈大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一般经验当中,使用一只镜头的最大或最小光圈都不能得到令人十分满意的成像质量!当全开光圈时,光线几乎会穿过镜头镜片的全部面积而在感光物上成像。这样一来,镜头镜片因为生产过程中精度不足而产生的缺陷(尺度误差)便会在最终的影像上暴露无余。于是,我们收缩光圈,使得仅有镜片中心的一部分面积而不是全部面积透过参与成像的光线。结果是镜片边缘没有透过光线的部分的制造误差没有机会去破坏成像质量,画质就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依此种理论,应该是光圈越小(同一镜头,同一焦距),成像越好。可实际上,我们会碰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缩小光圈使得镜头光孔变得过于微小,那么当光线通过光孔时发生的衍射现象就会显得十分严重。而这种光学现象同样会降低镜头的成像质量!
因为光圈值=光孔直径/镜头焦距,所以同样是使用较小的光圈,镜头焦距越短,光孔也就开得越小。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当用较小的光圈拍摄照片时,焦距越短的镜头越容易因为光的衍射而降低成像质量。想一想,一只焦距为300mm的镜头,即使把光圈值缩小到f32,此时它的光孔大小也和一只光圈开大到f3.2的30mm焦距镜头的光孔大小一模一样!
知道了这些,对于开始所提到的“一般经验”,我们就不必总是在意了。举个例子,我手中有一只70—300mm镜头。我专门测试了它在300mm端的成像质量,结果是最小的f29和f32为最佳光圈!
第二,快门速度也会影响到镜头的成像质量。
先我仍然要累述一个“一般经验”,即如果用1/M秒来表示快门速度,用N毫米来表示135相机的镜头焦距。那么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时,一般认为M需要大于N才不至于由于手的抖动导致图像模糊。也有人更严格地提出M要大于2N,以使图像的清晰度更有保障。其实,以上的“一般经验”与本文并无直接的关系,因为本文完全是围绕镜头而言的,而且还区分了高档镜头和廉价镜头。但是由于上述的“一般经验”让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更快的快门速度。他们在期望得到清晰的影像时,总是认为“哪怕只快那么一点儿,也会更清晰”。这就有问题了!
众所周知,单反相机有一个弱点:在拍摄瞬间,反光板的运动会使整个相机产生震动,从而导致影像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为一些高档相机添加了反光板预升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反光板带来的震动。不过目前,大多数照相机仍然不具备此种功能。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是因为没有技术,而是因为没有利润!(我的数码单反机身花了6000元买来,不还是没有吗?!)这个时候,就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了。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长焦镜头,因为根据几何当中的相似比,长焦镜头会放大相机的震动,使模糊程度加重。
高档次的长焦镜头往往一是较重,二是配备有专门的支架。前者就好像在射击时使用较重的枪械反而更稳,更容易射准一样,重力缓冲了震动。并且据我的经验,无论是手持拍摄还是使用三脚架,情况都是这样的。而后者让我们在使用三脚架时,整个照相机能够处于更加平稳的状态,当然也就减小了震动幅度。可是在于普通的廉价镜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镜身轻而不坚固,虽然长却又没有专门的支架。拍摄时,相机完全是靠机身和三脚架的云台相连。光是看起来就极不平衡!在拍摄瞬间,我们可以从取景框里观察到明显的震动,甚至还可以听见镜头各部分因为结合不严而发出的声响!这时,成像便自然无清晰可言。不过不必沮丧,我现在就告诉大家,用这样的镜头也能拍出清晰的图片!方法就是:加PL滤镜、加ND滤镜、收缩光圈、调低感光度(ISO)……总之,尽量降低快门速度,而不是“一般经验”当中的提高!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要尽可能地延长曝光时间。因为反光板的震动只在抬起和放下是产生。而反光板放下之前快门就已经关闭了。可见,只有反光板抬起时产生的震动会导致影像模糊。现在我们假设这种能够导致影像模糊的震动会持续1/3秒,那么如果整个曝光过程的持续时间都不足1/3秒,我们便可以认为照片完全是在相机的震动当中生成的。也就是说,它的清晰程度100%地受到了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但如果曝光时间为3秒,那样照片的清晰程度就只有11.11%受到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这样一来,“好的影像”便可以覆盖“坏的影像”,照片的清晰度就明显的提升了。
当然,如果摄影光线强到足以使“M大于N”甚至“M大于2N”,那显然是最理想的。只是当N值较大,光线又不足,比如在室内、森林或者黄昏、黎明拍摄照片的时候,我们才考虑去降低快门速度。如果光圈为f8,感光度为ISO200时,快门速度仅有1/60秒,那么谋算着怎样去提高快慢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是开大光圈还是提高感光度都会明显地降低照片的画质。这样,我们就收缩光圈至f32,调低感光度为ISO100,再加上PL滤镜,快门速度就可以降至1.5秒了。
第三,时时提防炫光的出现对画质的影响。
对于那种由大小不一的彩色光斑连接成一条线的炫光,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因为那种炫光是由于画面当中存在特别明亮的光点而造成的。例如太阳或路灯。这些东西存在于画面当中,如果挡住便无法拍摄了。虽然高档次的镜头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炫光出现,不过有时候,这样的炫光却也是挺漂亮的。而对于另外一种最为常见的炫光,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减轻它对画面的影响。
其实炫光并不只是通过镜头才能观察到。我们拿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观察到它:打开一本书,用左手举起来对着天空看,我们会发现书上的字变得没有平时看起来那么清楚,好像有一层薄雾蒙在上面。这就是炫光在作怪。然后再用右手掌尽量多的挡住天空,并向书本移动,最后让手掌挨着书的上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那一层“薄雾”越来越淡,字也变得越来越清楚。眼睛是这样,镜头也是这样。而镜头上的遮光罩就起着刚才手掌的作用。可是,遮光罩往往制作得不够长,这里有三个原因:一,遮光罩的遮挡范围要照顾变焦镜头的较广一端;二,做太长了无论是携带还是使用都不方便;三,为了控制生产成本。这个时候,单反相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用手、帽子、笔记本甚至反光板等一切既不透光又轻巧的物件去遮挡镜头前面很亮,但又不在画面之中的部分。然后在取景框里仔细的观察效果,以便控制、调整遮挡的方向和角度。直到我们认为所见的景物都处于最合适拍摄的清晰(通透)程度,再摁下快门。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之类的“慢摄影”中,这种方法是相当实用的。
第四,适当地改变摄距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善于使用变焦镜头的不同焦段来拍摄照片,也就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变焦镜头各焦段的成像质量有差别。一般来说(特别是专为数码相机而设计的镜头),在使用较短焦距拍摄时,成像较好。主要表现为分辨率高、反差大、色彩饱和。而在使用普通廉价镜头的长焦端时,常常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分辨率低、反差不足、色彩平淡,也就是影友们常常说到的“肉”。所以说,我们宁愿多用“脚动变焦”,尽可能地使用镜头的最佳焦段以获得更优质的影像,也不要盲目的相信现在镜头上越来越夸张的“大变焦”。另一方面,因为廉价镜头大都不具备大光圈,若是需要虚化背景(包括虚化前景),不免为难。这也是众多影友不惜花费重金添置大光圈镜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实际上,要想虚化背景,使用大光圈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要知道,虚化背景就是要让景深变小。而景深是和光圈、焦距以及摄距这三个因素相关的。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摄距越短,景深也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所以,即使光圈大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也只不过是三分之一的不足。只要把焦距和摄距控制好,一样可以得到另人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
在拍摄微距照片时,我使用18—70mm镜头的70mm端,全开光圈为f4.5,并使用镜头的最短摄距0.38m;而在拍摄人像时,我使用70—300mm镜头的150mm以上焦段,只要摄距不是太远,即使把光圈收到f8,背景也依然能“糊成一片”。
一方面要求“短”,一方面又要求“长”,可能不免让人糊涂。不过,只要善于分析、比较,明确主要意图,不断地积累经验,用心去理解镜头,漂亮的照片自然会找上门来。
玩了一年相机,技巧仍是稚嫩得很。一时再也想不起什么,那就先说到这里吧。在拟题目的时候,本来打算用“提升”这个词。可转念一想,镜头买回来,有怎样的成像质量是我们改变不了的。若是改变不了,“提升”又从何说起呢?所以还是说“控制”好。也就是说,我的意思是想和大家一起去重新认识自己已经拥有的镜头。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感悟,去发现镜头的最佳状态存在于何处。而且不仅仅是这样,作为摄影人,镜头就是眼睛的延伸。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把镜头同化。让镜头成为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像使用自己的眼睛一样使用镜头。当然,这是不容易达到的,它一定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那么,我们就从认识镜头,学着控制它的秉性开始一步一步地做吧。镜头的生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无论是哪一只镜头也会有它的可爱之处。只要我们能够去探索,就一定有收获。所以,让我们爱上自己的镜头,就像当初爱上摄影一样。从一个新的起点,用一种新的思维,开始新的摄影。

受益菲浅,谢谢!

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交通大学7—271信箱
邮编:614202
电话:13881390599
QQ:297413916
电邮:sg_karajan@163.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15 01:03  #82
会员
施戈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634
发帖数: 2452
注册日期: 2004-12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引用:
最初由 好摄的人 发表
好贴```授意非浅`````````
`想问问楼主`我现在用的是D70S的套机```在处理人像方面自己总不是很满意```需要注意些什么```请指教```````先行谢过`


这个要说就太多了。我说一点吧,人和背景一般可以分开来调。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疯子的最大不同是:我没有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15 12:29  #83
初级会员
终不悔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2
发帖数: 2
注册日期: 2006-04
来自: 中国, 甘肃, 兰州
看了上述几位老师的文章,受益非浅,至少搞懂了关于"浮动焦距"的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9 04:35  #84
会员
城市贫农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精华: 4
积分: 2450
发帖数: 1910
注册日期: 2002-12
来自: 中国, 重庆, 渝中区
引用:
最初由 施戈 发表

你的文章我大概看了一下,说得很好。但还是不知道和我的文章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也就不清楚你所说的“错误”具体是指哪里?请城市贫农具体指出,以便我研究修正!谢谢!

大概看一下肯定是不行的,建议认真看几遍再探讨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隔着遥不可及的距离,远远地你灿烂如新。守着深不见底的孤寂,默默地我平凡如昔。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9 09:11  #85
初级会员
醉书生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7
发帖数: 7
注册日期: 2006-12
来自: 中国, 浙江, 海宁
引用:
最初由 城市贫农 发表

……,基本公式是:在焦强(光圈)不变的情况下,焦距增加一倍其透镜直径也必须增加一倍。如100mm焦距的镜头想与普通标准50mm焦距镜头一样的达到F2.8,光孔直径就是普通标准镜头的2倍,200mm镜头的直径则必须是普通标准镜头的4倍,400mm镜头的直径就是必须是标准镜头的8倍,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相对孔径的长焦镜头的透镜直径必须比广角镜头大上几倍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制造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的主要原理所在。……


焦距增加一培,光圈应该是面积加一倍,而不是直径加一倍
我们来看看 f/1, f/1.4, f/2.0, f/2.8 这些“不可思议”的数字,实际上是一组近似根号2倍的等比数列,你可以从1开始不断的除根号2,得到的就是 1/1.4, 1/2.0, 1/2.8, 1/4.0,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9 10:11  #86
会员
施戈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634
发帖数: 2452
注册日期: 2004-12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引用:
最初由 城市贫农 发表

大概看一下肯定是不行的,建议认真看几遍再探讨吧!


真没看出来啊,您老就指点指点吧!拜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疯子的最大不同是:我没有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9 10:14  #87
会员
施戈

级别: 初中二年级
积分: 2634
发帖数: 2452
注册日期: 2004-12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
引用:
最初由 醉书生 发表


焦距增加一培,光圈应该是面积加一倍,而不是直径加一倍
我们来看看 f/1, f/1.4, f/2.0, f/2.8 这些“不可思议”的数字,实际上是一组近似根号2倍的等比数列,你可以从1开始不断的除根号2,得到的就是 1/1.4, 1/2.0, 1/2.8, 1/4.0, ...


你说错了,这一点是城市贫农说得对。因为光圈值=焦距/光孔直径。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疯子的最大不同是:我没有疯。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9 19:14  #88
初级会员
醉书生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7
发帖数: 7
注册日期: 2006-12
来自: 中国, 浙江, 海宁
引用:
最初由 施戈 发表


你说错了,这一点是城市贫农说得对。因为光圈值=焦距/光孔直径。


看来我理解的不对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30 21:49  #89
会员
一开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3
积分: 3155
发帖数: 2895
注册日期: 2004-11
来自: 中国, 贵州, 遵义市
大家对镜头的讨论都很专业,暂时插不上嘴。先过来揍个热闹,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已破碎,从此不再有梦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30 22:26  #90
会员
zwszws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03
发帖数: 95
注册日期: 2006-09
来自: 中国, 四川, 雅安
请教
请教施老师,我准备购D80,配镜头,不知配套机+YR70-300.还是Vr18-200好?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7):    1   <<  6  7      < 上一页 |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0:00.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