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图像处理 > 网页图像压缩 技巧大全  
回复帖子
 作者 主题 
2006-01-19 14:04  #1
会员
天师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262
发帖数: 193
注册日期: 2005-07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温江
网页图像压缩 技巧大全


在ACDSee中,打开“工具”,打开“格式转换”,点击“JPG JPEG“,再打开“格式设置”,根据需求设定“图像质量”的压缩比例即可。
photoshop也可处理,把图像的长边设定为600像素,另存时把文件存小一点(品质较低)即可。

还想再缩小的话,可以在acdsee里图像格式转换成gif(大的图像会变得更大),
不过当你再把它转换成jpg时,你会发现图像大小比原来的小多多!

我在网内发现好多影友上传的作品,有些看上去不是很清晰,有斑和马赛克,我觉得是可以避免的。
故想把自己的方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番。
首先是作品的大小问题,我的方法是将图片放大到100%,在分辨率处为72 像素/英寸,是横幅的,宽为30厘米,
直幅的高为22厘米。确定后看画面在100%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全幅正好。由于每台机子显示分辨率的不同,所以以100%下能看全为易。
保存,因为是用jpg的文件格式,在存储后有图象信息的损耗,建议在设置压缩比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比例,又可使文件的大小控制在100K以内。
一般我选择压缩比9为作品保存。(我用的是PS6的版本,他有12级压缩比)



再详细些:
JPG文件是以像素“比较”的方式压缩的,因此,图片越单调,压缩后的文件就越小;图片越复杂,压缩后的文件就越大!
所以:可以先选定一个压缩比例,然后看看压缩后的文件大小,若文件大了(》110k)则需要把压缩比下调;反之,则适当提高压缩率。
用photoshop形成文件再看结果比较麻烦,最方便和直观的软件是AcdSee!
有些软件在压缩(格式转换)过程中图像会发生“变色”,那就更值得推荐AcdSee了!
另:幅面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显示和观赏,所以,图像高应选择500左右(像素),宽就选640左右吧(规则要求是600,极限可达七百多!)。
(如图像只贴了一半,多数是因为上传文件大了)

如果利用PhotoShop作圖像處理,
可以利用Save For Web這個功能, 他可以預示壓縮後的效果和檔案大小,非常方便的! 好像在5.0以後都有這功能

建議圖片大小建基於: 邊長或高度是600pixels。

都不错,一般扫描照片1200dpi的扫描仪就够了,高水准的到
2400dpi也就好了,如果还要好的,就再高。看你扫面的东西是什么,看你的照片本身有多高的分辨录率。

——我们在PS中将其转为JPG格式时,有些图象当你把它控制在100K以下时,图象质量已经严重失真了,怎么办?有时我们不得不要使用“ACDSEE看图软件”,建议是使用3。0以上的版本,打开图象以后,可以重新进行存盘,这样得到的图象质量就非常容易比PS处理时好!比方有一些图象来说,当你重定图象的尺寸为600像素,但要存盘要把它达到100KB以下,这时的图象质量已经严重下降,你不要把它降质量了,直接使用最好的质量存盘,然后使用ACDSEE3。0以上看图软件打开再存盘,那时必定是质量好而且应该是达到了100KB以下的图象尺寸了,这是一种经验吧!为什么有些影友上的图象质量那么差呢?这是其中的一个奥妙啊!



转:ldc101
峻峭兄在乱谭录里发了一个话题,大意是说:

“我刚买了台D70数码相机,看了在电脑显示屏上展示的600万像素的图像,感觉还不错。可是按JPEG格式压缩到长边700像素、100K以内时,有几张图像竟然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而有几张又还可以,拍摄时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可是为何经压缩后有的模糊有的较清晰?敬请各位指点迷津!谢了!”

经过简单讨论,发现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故此发臭文一篇以作答:

《在PS时多保留图片细节的方法和经验》

要想保证图片细节不受损失或很少损失,有以下几条经验值得注意:

1。首先,PS调整图片,需要在TIFF格式下进行,要是在JPEG格式下,会越调整细节损失越大。如果是JPEG格式的图片,也要转换成TIFF格式再调整比较好。对于原始尺寸不大的图片,最好也要用插值把它变大再调整;

2。在做图像的色调和反差的调整时,要想尽量保留图像的原有数据信息,就要尽量避免使用Photoshop 里的一些命令,主要是在“图像——调整——”分菜单内:

(1)自动反差(Auto Contrast ) 、(2)自动色阶 (Auto Levels ) 、(3)亮度/对比度(Brightness/Contrast )

3。在调好图片以后,要缩小图像尺寸到600X400,有很多人往往是直接调整图像的边长,把图片尺寸对话界面中的长边像素直接改为600,短边在“保持图片比例”选中的情况下,自动变为400左右——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实际上这种做法已经破坏了原有图片的像质。

要想尽量保证缩小后图像的质量,应该在对话框最下面的“分辨率”栏里进行调整:也就是先计算图片长边长度是600的多少倍,就把那一栏里的像素数改为原来的多少分之一。这时图片边长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尽量保留原有信息的前提下缩小图片尺寸,使之成为600X400;

4。对准备在网上贴的图片要注意转换色彩空间:因为PS默认的颜色空间设置是Adobe RGB,而在图片贴出后是在Windows环境里浏览图像的。Windows环境里图像阅览器都是使用sRGB色彩空间,因此通过Photoshop 修正以后保存的Jpeg图像文件,直接拿到在Windows里观看会有较明显的变化,所以有人总说,我在PS里看得好好的图片,怎麽一贴出来就不是那末回事?——那就是因为没经过颜色空间的转换;

这个对话框在“编辑——颜色设置——”里,上方第二行有个“工作空间——”右侧的向下箭头把它点开,在里边选中“sRGB”,这是第一行的“设定”栏变成“自定”,然后“OK”;

5。把图片存为JPEG格式:

一般通常的做法都是“文件——另存为——”然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选定下方的“格式”栏目内容为“JPEG”,再点“保存”,出现“JPEG选项”对话框,使用中部的“小文件——大文件”滑杆,选定12级中的某一级,使下方出现的“图片大小”不超过94K,这时保存的图片才不会超过100K,然后“OK”;

然而这样操作是会产生较多的损失的!——尽管我自己也经常这样保存。但是只是在图片细节较丰富、不顾虑损失的时候。

要避免细节损失,要使用“文件——另存为WEB所用格式——”,这时出现的对话框叫“Save for Web -Powered By ImageReady”,正中间是要保存的图片,图片下左下角是保存后的图片格式、大小,右下角是保存画面细节的“质量百分数”。

要改变这两个设定,得到对话框右上方去找:最上面是“保存”、“取消”等三个较大的按钮,再往下跳过一行,左边两个选项栏,上边的是存储的文件格式,下边的是质量精度等级选择,分低、中、高、非常高、最大五级,这时它右边的“质量”栏会相应地改变百分数,其实直接点开质量栏的箭头,就会在它下面出现一个滑杆,往右拉,百分比就上升,是无级改变的。

要尽可能地使百分数高一些,同时注意左下角的存储文件大小,使它保证在100K以下,同时质量百分数最好别低于 80%,最低也要在 70% 以上。若无法达到,就只好再返回去改图片的分辨率,或是牺牲一些质量。

最后点击“保存”。出现熟悉的“保存”对话框,确定位置、名称,最后点“保存”,一切完成。

(注意:若用英文字母以外的名称方式,如中文,会再次出现一个对话框:告诉你名称可能网络不接受,是否保存?不用管它,确认即可)


经过以上的小心操作,在社区贴出的图片的细节会多了不少。

不信的话,你试试?

细谈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1-19 14:05  #2
会员
天师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262
发帖数: 193
注册日期: 2005-07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温江
峻峭 :
十分感谢101老师的认真讲解,待我先收藏起来,仔细琢磨、慢慢实践。
有如此好的学习机会,顺便再请教101老师几个问题:
1.我目前的胶片经底扫后都是以PSD的格式保存,请问PSD格式与TIFF格式有何区别?哪个更好?
2.我的数码相机设定的格式为JPEG,同样,如欲将其压缩为600长边、100K以内的话,按照101老师讲解的原理,待片子输入电脑后,是否也应该把JPEG格式先转换为TIFF格式(或者PSD格式),然后再进行下面的逐步操作?

山中人氏 :

1、说的意思其实应该是:JPG格式是有损压缩格式,所以,只有在调整最终结束后,才保存为JPG格式,以减少存储容量。所以,“如果是JPEG格式的图片,也要转换成TIFF格式再调整比较好。”这话是不必要的。只要JPEG格式的图片,打开后调整时不要多次存为JPEG格式就行了。
3、的说法好象我还不能理解。同比例缩放应该与“分辨率”栏里进行调整一样的么?

ldc101 :


顺便再请教101老师几个问题:
1.我目前的胶片经底扫后都是以PSD的格式保存,请问PSD格式与TIFF格式有何区别?哪个更好?
2.我的数码相机设定的格式为JPEG,同样,如欲将其压缩为600长边、100K以内的话,按照101老师讲解的原理,待片子输入电脑后,是否也应该把JPEG格式先转换为TIFF格式(或者PSD格式),然后再进行下面的逐步操作?



峻峭兄:图片常见的格式除了JPEG 为有损压缩格式以外,还有TIFF、PSD、BMP、PHOTO CD等几种。

最后一种是柯达相片光盘文件,用于光盘存储,只能在PS中打开;

BMP仅限于位图等几种有限彩色工作空间,色彩有些局限;

PSD 是PHOTOSHOP生成的图像格式,优点是支持全部各种颜色空间,还可以将图片处理过程中的“层”、“通道”等很多信息单独保存并携带,若想用其他的格式,这些图层之类只能先合并才能保存,(有点像“WORD”和“TXT”的关系),但是保存的信息越多,文件也就越大;

TIFF 是一种最通用图片格式,几乎所有的扫描仪和图形处理软件都支持TIFF格式,还有支持的彩色工作空间也比BMP多很多,还可以根据需要存为有压缩和无压缩方式,在保存全部图片信息量的格式中所占的文件最小,所以应用最为普遍。


再有,由于JPEG 为有损压缩格式,图片若以 JPEG 格式保存,对颜色的细部层次已经进行了有选择地删除,由于软件算法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即利用了人类眼睛中视觉“盲区”现象,在压缩不大时暂时看不出来。

但是,若以此为“蓝本”进行图像修整,会继续丢失掉更多的灰度和色彩信息,特别是在调整反差和锐度的操作中,调整过度会发现图像“变硬”、出现“镶边”等现象,那就是信息损失过多,“欺骗”不了“盲区”了;

还有,以 JPEG格式保存的图片,在修改的过程中,大家都会习惯地隔一段时间点击一次“保存”,这是个好习惯,以免突现意外(如停电)时,把辛辛苦苦的前期工作丢失,(尤其是写Word文件时)。

但是你可曾想过:每点击一次“保存”,图片就会以你第一次保存时的有损压缩比例再压缩一次,这样图片就会越存越小,细节也越丢越少,若在修整过程中点击了很多次“保存”,当初第一次存的时候又是压缩比较大,例如是6级,那样完全可能存到最后,图片完全看不清楚了。

所以,在从数码相机或是扫描仪得到图片之后,应该先把它另存为TIFF格式,其次再用差值把它的分辨率增大,这样会保有较多的细节信息量供你“丢失”,等到调整满意之后,再把它缩小、另存为JPEG格式贴出。若是长期保存,最好是以TIFF格式“当样板”,刻成光盘保存较为妥当。

由以上的操作方法,还可以引申出:在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例如作纪实类报道,完全可以以比较低的分辨率的图片(例如1200X800),经过以上的“保值与增值”处理,得到能在图片社扩印的较大的图片。

我就曾经在社区网友聚会的图片中,加工制作出增大4倍的图片,扩印成12吋的照片。

举一例:这是前些天,在器材板,西北摄鬼兄的扫描上传的图片,下载后得到JPEG格式的图片,边长550x404,98K,后来经过处理,现在在我资料库中变为3850x2828,31.2M 的 TIFF 文件,(当然首先是西北兄的扫描仪分辨率设定得甚高,否则到不了这麽夸张的程度)。

以下是把原图和修整后图片拼在一起,再缩小一半发上来的图——可以看到,细节还“有所增加?”(其实是假象)




当然,插值决不可滥用,需酌情而定,否则效果会很差。

1、说的意思其实应该是:JPG格式是有损压缩格式,所以,只有在调整最终结束后,才保存为JPG格式,以减少存储容量。所以,“如果是JPEG格式的图片,也要转换成TIFF格式再调整比较好。”这话是不必要的。只要JPEG格式的图片,打开后调整时不要多次存为JPEG格式就行了。
3、的说法好象我还不能理解。同比例缩放应该与“分辨率”栏里进行调整一样的么?


答山中人士兄:

JPEG格式和TIFF格式相比,在调整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细节丢失,楼上已经说明了这一经验教训;

缩小图片,用改边长的方法与改分辨率的方法,效果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会看上去粗糙一些,不过不一定总是很明显就是了。

在图片大小对话框下半部,有个“分辨率”栏,在那里边增加数值,图像变大,增加的就是插值像素,若是直接改变边长使图像变大,图像会变得很粗,因为没有增加插值像素,“生拽”大了,像素距离加大,就变粗了。

再有,在“剪裁”界面上,上方有“宽度”、“高度”、“分辨率-每厘米(英寸)象素数”设定,可以在剪裁的同时,决定图像的大小和分辨率。

峻峭 :

再请教101老师一个问题,图片在扫描后经TIFF格式存储时,弹出一个对话框,有NONE、LZW、ZIP、JPEG四种模式供选择,一般该选择哪一种?各种模式的功能有何意义?谢谢!

ldc101 :
选择“NONE”,其他格式都是有压缩的。

牧野居士 :


“但是你可曾想过:每点击一次“保存”,图片就会以你第一次保存时的有损压缩比例再压缩一次,这样图片就会越存越小,细节也越丢越少,若在修整过程中点击了很多次“保存”,当初第一次存的时候又是压缩比较大,例如是6级,那样完全可能存到最后,图片完全看不清楚了。

您是在侮辱 adobe 的软件工程师!”

??

已经成为业内(专业图片社、广告公司、专业印刷厂)共识的“JPEG格式每存一次都要损失一次”的事实难道还有异议?
当然,ADOBE联合图片组最新研制出来的新型改良后的JPEG格式不在此话题范围。



abeiy :

“JPEG格式每存一次都要损失一次”
指的应该是打开、保存、关闭、打开、保存、关闭………………会损失。

所以说,如果你需要多次编辑的图片一定要用“非有损压缩格式保存”。否则,就不一定用。

在编辑过程中为了保护暂时工作成果的“保存”不会影响图片细节。
道理是:图片打开的过程是解码,保存的过程是编码。而在工作空间不会重复编码解码(没有多次解码)。
如果有些图片编辑软件比较弱智不在此话题范围。

不如做个实验。
photoshop 打开一个图,存成.jpg.然后连续按 Ctrl+s 保存100遍。
观察一下图片有什么变化。(为了保证每次保存都有效,再每次保存前可以编辑一下图片,比如在角落里用铅笔点一个像素)

如果损的话,最后的图片就要不得了。
事实上,没被编辑的地方没有变化。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1-26 10:25  #3
会员
禅酷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积分: 171
发帖数: 16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广东, sz
看楼主那么辛苦
我来顶一下
以表支持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1-26 10:34  #4
会员
老人头

级别: 高中二年级
精华: 1
积分: 10772
发帖数: 10700
注册日期: 2004-09
来自: 中国, 浙江, 杭州
好帖,顶!
我下载了,仅作个人学习用,谢谢楼主。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3-03 20:35  #5
会员
天师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262
发帖数: 193
注册日期: 2005-07
来自: 中国, 四川, 成都温江
谢谢前辈的支持.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7:03.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