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第一次拍,请指教!)
本人生长在新疆,可能是见惯的原因,不喜欢拍民俗,这次五一去了喀什,当然也就去了喀什老城—高台民居,顺手也拍了一卷,这也是我第一次拍民俗,总感觉上不了手?也可能是一路上阴雨天气的原因,没有拍到风光,到这里过一把瘾,呵呵!上传几张请各位喜欢民俗的朋友多批评指教,谢谢!
------------------------------------------------------------------------- 文字转载 在维吾尔语里,“喀什噶尔”(喀什的全称)意为“玉石集中之地”,喀什的美丽因此带着些梦幻的色彩,《环珠格格》里奇香引蝶的香妃即出生于此。然而,喀什真正让我流连的,却是与梦幻相左的高台民居——“喀什老城”是它的习惯性称呼。
城堡对喀什老城来说是个形象的比喻。老城最初选址在崎岖陡峭的高地上,从颇具现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老城的地势明显高出一截,如同一位沧桑老者,双眼如电般审视着岁月的变迁,同时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后砌的房宅密密匝匝地垒在老房子的“头顶”上,老城的造型就像一株未经修剪的老树,枝桠不由分说地随意生长。或许,“迷宫”是对它最好的形容。 因此,喀什的城建专家为了提示外地人,提出了一个看似平常却很高明的创造,凡是六角形砖路表示“前路通畅”,而长方形砖路表示“此路不通”,你若执意向前,说不定会邂逅一位正绣着帽子的维族老奶奶,她会用手语向你比划,意思是,“帽子20元一顶”。
老巷套着老巷,满眼土黄色,脚步像是在朝某段历史的深处延伸。过街楼是最能体现维吾尔族民居的载体,正因有众多过街楼的存在,喀什老城被分割为上下几层的空间结构,撑起了阿拉丁神话里的“天上街市”。在高台古民居中行走,如同穿越时间隧道,感受喀什的历史和古老。高台民居,透露出濃厚的維族生活氣息。喀什民居分為兩類,一類稱阿以旺(即"明亮"之意),它由三間房屋組成,中間為室,呈橫向長方形,里面有一走道,走道一邊為主臥室,開小天窗采光,另一邊用于存放衣物,這類民居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多數有200多年以上歷史﹔另一類稱米瑪哈那,它呈橫向布局,三間房橫排,窗戶向院子而開,窗台低矮房間明亮,這類民居遍布全疆。我們在高台民居見到的多屬后者,她位于市區,占地約10公頃,主要用料是黃土與楊木,隨地勢起伏建造,各家開門方向不同,十分密集,互相套疊,但又自成完整院落,有些家庭將房子橫跨巷道頂上,構成"几"字圖案的過街樓,成為維族民居獨特景觀。
民居街巷狹窄,巷道寬處約3米,窄處僅1米。高台民居中有许多小作坊,有的制作挂毯,有的縫制維族帽子,物品純手工制作,每件物品都帶著主人濃厚的情感和對歷史的回味,延續著民族精神、靈魂及審美。 来到了这里,我们才进入了真正的新疆,原汁原味,毫无粉饰。这种原始的,返璞归真的感觉正是现代城市所缺乏的,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在这座城市比比皆是,游人却不陶醉其间,而留连于这原始的土屋的原因吧。
老新疆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镜头留下最美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