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先生关于对比统一的解释很好
引用: 最初由 太白遗风 发表 看了对《乌干达》的谈论,俺又想插几句罗!好象对词“韵律”、“对比”的概念有点不清晰。在词典里,韵律是这样解释的:是诗词里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就是说,不管是怎样的格式和规则,都包含在里面了。其中就包括了对比、统一、重复、变异等方法。对比是比韵律低一级的概念,是具体的方法。和对比相对的是统一或称和谐。在《乌干达》的照片里,出现的不仅仅是对比,还有统一。两只色彩和状态相差极大的手相握,确实是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对比(此对比有几种不同形式上的对比:颜色深浅的对比;由于胖瘦不同造成的形状的对比;由现象的对比引申出人的国籍、经历不同形成的对比等),但同时,其中还包含了统一啊,要知道,那两只都是人的手啊。可能有人会说,这谁不知道呢。但是,照片没有这统一的关系同样是不行的。若浅色的手里握的不是人的手,而是一根色彩和形状与深色的手差不多的干柴,试想一下,还会有如此震撼的巨大力量? 所以,此照片,不光是对比得好,同时又在形式上把对比和统一的关系处理得极为出色,因此具有了巨大的人文价值,才获得了这么巨大的成功。 |
以前看《乌干达》的时候,只看到对比,没有想到还有统一,先生的解释,让俺对该照片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谢谢。不过,对于韵律和对比的关系俺有些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商榷。 韵的本义为声音和谐悦耳,引伸为优美、优雅(如冠以“X之韵”的作品,也即是“优美的X”),律的本意为法令命令,引伸为约束、管制。韵律连在一起用俺想在历史上应该是较晚才出现的(手里没有大字典,不确定这一点),其意思是如何使声音和谐悦耳的规则,也就是您说的诗词里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唐诗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很简单,平仄粘对变化可以全部列举出来。宋词要复杂一些,除平仄之外还讲究四声或八声,但所谓“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了词牌规矩也定了。这些规则并不是“不管是怎样的格式和规则,都包含在里面了”。您提到的对比、统一、重复、变异,俺认为应该是属于修辞手法或作文方法的范畴的。举个例子,汉赋用了很多排比和重复的句子,但并没有象后来的唐诗和宋词那样有那么多平仄和押韵的规则。今人作文也常用这些套路,也无需顾及平仄。 有了韵律能得到和谐的声音,和谐也是有规律,所以韵律的引伸意义为有规律的运动或现象。音乐强弱缓急的旋律和节奏形成有规则的声响,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大自然日出日落、人类生生不息、人体新陈代谢都是有规律的运动,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韵律。上初中时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有“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句子;俺想,他在描述一幅光与影的韵律的照片。 生命生生不息而有规律,所以看到生命我们也会联想到韵律。但这里的韵律是一个褒义词,代表着向上的、给人以希望的生命想象。看到阳光下含着露水的小草,也许俺会联想到韵律。但《乌干达》与其说表示了希望,不如说显示了绝望——请注意白人的手是张开着的,作者没有让白人的手握住那个黑人的手,显然作者只是想显示对比,而不是暗示希望已经来了——所以俺在这里看不到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