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行摄天下 > 带您走进锡林郭勒大草原(图片不断追加中)  
回复帖子 总页数 (11):    1  2  3  4  5  >>   1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2006-08-19 15:10  #16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蒙古包的大小由“哈那”的个数决定,一般由6—8个哈那组成。包门朝南略偏东,包内坐北朝南的正中间是长者或贵宾的位置,西北角是供奉佛像的地方。正中偏南置放炉灶。包内摆有小巧玲珑的家具,包壁装饰着精美的挂毯,环境十分宜人。

蒙古包伴随草原上的牧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造型日臻完善。今天的蒙古包在构造形态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独特风韵,但包内的陈设和建包的材料已逐渐向现代化发展。电灯、电视、收录机、无线电话等时尚用品已成为蒙古包里的组成部分。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19 15:12  #17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灿烂而悠久的草原文化
醇香的美酒迎宾客

蒙古民族不仅是一个剽悍、勇敢、豪爽、淳朴的民族,而且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的民族。约好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的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您要向主人问好:“赛努”、“赛音白努”。宾主相序而坐,对于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人在西侧,女在东侧)的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抓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接着在欢乐和笑声中开始敬酒。蒙古族认为,酒是粮食的精华,是表达对客人敬重和爱戴的佳品。因此,酒便成为牧民们常年必备之物。家家户户都有储酒的习惯,有的还把相当数量的酒放入密封的瓷器中,制成更加醇厚芳香的陈酿,以备款待远道而来的宾客。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鲁北老刘 最后编辑于: 2006-08-21 10:53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19 15:13  #18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敬酒礼仪热烈而庄重,主人将美酒斟满银碗或酒盅,高高托举在圣洁的哈达之上,恭敬而虔诚地给客人连敬三巡。第一巡:感谢上苍恩赐我们光明;第二巡:感谢大地赋于我们福禄;第三巡:祝祷人间吉祥永存。因此,当客人接过酒杯,应先以右手中指蘸酒“三弹”,以示敬天、敬地、敬神灵,而后一饮而尽,以示对主人热情相待的谢意。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决不可将酒泼洒在地上,因为这样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敬。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19 15:14  #19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特色美食营养多

蒙古族牧民的食品主要有三类,即肉食、奶食、粮食。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吃奶食、肉食、炒米,晚上吃手扒肉、面条、饺子等。奶食分食品和饮料两大类,奶食有黄油、白油、奶皮子、奶豆腐、酸奶酪等。其中黄油、白油、奶皮子是奶食中的佳品,味道纯香,营养丰富。以正蓝旗的奶食品制作精细,颇有名声,正蓝旗曾是清皇室制作奶食的地方。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酸马奶和奶酒。奶茶是主要饮料,一日三餐都有。奶酒含酒精度不高,醇香可口。酸马奶解热止渴,营养丰富,是招待贵客的上等饮料。肉食主要是吃牛、羊肉,也吃骆驼肉、马肉、黄羊肉、野兔肉、旱獭肉。吃法有几十种,其中享有盛名的有手扒肉、羊背子、全羊等。手扒肉香嫩可口,是牧区最常见的一种吃法。羊背子和全羊为上等食品,做法和吃法都比较讲究。驼、熊掌、鹿尾、飞龙是蒙古民族的珍品,只有在盛大宴会上才能食用。过去蒙古族牧民受喇嘛教的影响,不吃鱼,现在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改变。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鲁北老刘 最后编辑于: 2006-08-21 10:53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19 15:17  #20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圣洁的哈达寄深情

哈达是藏语音译,它是用绸或帛制成的,也有用布做的,其长短不等,一般在50厘米到266厘米左右,最长的可达300——400厘米,称之为“郎翠”大哈达,多用于献佛。哈达两端有拔丝,长约1.5厘米。有的哈达上面还绣着“八宝”、“云林”等民间花纹。颜色以雪白和浅蓝为主,使用时要根据接受者的身份,与自己的远近来选择不同的长度、颜色和质地。 献哈达的时候,要把哈达对折起来,开口一方朝外,身体略向前倾,双手捧起献给对方,接受者也要用同样的姿势,微微含笑接在手中。对于高贵的宾客和长辈,敬献时一定要双手举过头顶,以表示尊崇有加;献后还要行半跪请安之礼。

当有贵客光临的时候,主人总要献上洁白的哈达,以示热情的欢迎和敬意;在敬神祭祖的肃穆场合,也要献上圣洁的哈达,表示内心的虔诚;新年前夕,牧民们把洁白的哈达放在羊肉上,赠送于至亲好友。春节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给浩特的亲友和长辈们拜年;在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也要互献哈达……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鲁北老刘 最后编辑于: 2006-08-21 10:54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19 23:38  #21
会员
红玫

级别: 高中三年级
精华: 11
积分: 14223
发帖数: 12878
注册日期: 2004-10
来自: 中国, 广西, 桂林
听鲁北老刘娓娓道来这段草原情节,很感人~
对锡林郭勒大草的介绍很详细,先推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红玫:点击“红玫”名字发送短消息

***红玫镜头中的世界***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0 13:58  #22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谢谢推荐
引用:
最初由 红玫 发表
听鲁北老刘娓娓道来这段草原情节,很感人~
对锡林郭勒大草的介绍很详细,先推荐了~


谢谢版主的推荐,由于受上传图片数量的限制,其余部分只能待下周续传,请耐心等待。如有哪里不符合栏目要求,还望多多指点。谢谢!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0 18:49  #23
会员
向往希腊的猫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648
发帖数: 594
注册日期: 2006-07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市
楼主的文字写的很棒哦,赞一个~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1 10:17  #24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有趣的姓名显个性
蒙古族人的名字,大都按自己民族的心理习惯而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有的男人习惯以历史人物和民族英雄命名,如特木尔、恩和森等,以示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有的名字寄托着长辈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如吉日格郎、巴雅尔、巴图、白音、布和,分别是幸福、大喜、坚强、富有、结实的意思,有的用勇猛矫健的飞禽走兽命名,如阿尔斯楞(狮子)、苏赫巴鲁(猛虎)、布日固德(雄鹰)。为了纪念并盼望孩子长寿,有的就按婴儿出生时其祖父的年龄命名,如乃音台(八十)、依仁台(九十)。也有直接用汉语的,如七十三、八十二等。按蒙古古代公认的社会尊者命名的也有好多,如巴特尔(英雄、勇士或骑士)、毕力格(智者)、莫日根(神箭手)、彻辰(贤者)。还有以贵重的金银、坚硬的钢铁起名字,如阿拉坦(金)、孟根(银)。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1 10:19  #25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有趣的姓名显个性
日月经天、光辉灿烂、繁星闪烁、神秘幽远。因此,蒙古族妇女以日月星辰命名的特别多,如娜仁、萨仁、敖登、敖登格日乐等,分别是太阳、月亮、星星、星光的意思。她们也爱用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的花草树木命名,如其其格(花儿)、其木格(花蕊)、或直接用汉语,叫牡丹、海棠、梅花等。 明珠宝玉,人所珍爱,以此命名,合乎常情,如塔娜(珍珠)、哈森或哈斯(玉石)。按出生月份命名的也不少,如正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唯独没有叫二月和四月的,有人解释为:“二”字蒙语发音较难,而“四”与汉语的“死”谐音。 此外,喇嘛教传入后,起藏名的也不少,也出现了一半蒙语一半藏语的名字。有的蒙古族也有自己的姓氏,还有在蒙古名前加汉姓的,如韩•乌力吉、李•照日格图。在汉族聚居区和蒙汉杂居区的蒙古族,除蒙古名字外大都另有汉名,甚至直接起汉名。人名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现象,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出民族心理习惯的某些侧面。一个民族的姓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从姓名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车轮前进的印痕,可以窥视各民族相互影响、共同繁荣的缩影。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1 10:20  #26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草原上的宗教
锡林郭勒盟的喇嘛教属于西藏佛教的格鲁派,传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锡林郭勒盟有喇嘛教寺庙192座,喇嘛12750人,大都分布在牧区苏木,1960年庙宇减少到102座,喇嘛2290人。在十年内乱期间,党的宗教自由政策遭到破坏,喇嘛受到很大的冲击,绝大多数寺庙被破坏,经书被焚毁,寺庙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锡林郭勒盟的喇嘛教和信教群众才逐渐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国家还专门为部分寺庙划拨修缮经费,一些年老体弱、无依无靠的喇嘛还领取了生活补贴,自养事业有所发展。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鲁北老刘 最后编辑于: 2010-11-02 11:13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1 10:23  #27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马头琴的传说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已经很难追溯,但它却有一段美丽而感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年青的牧人巴特尔一家世代为王爷牧马。在一个寒冷的初春,巴特尔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马群后,在一个淖尔(水泡子)旁边发现了一匹悲鸿的白色小马驹,泪流满面地对着一个冰窟窿哀鸣,巴特尔见状明白了一切,于是他把小马驹带回家,从此相依为命。以后,无论巴特尔走到哪里,总能看到可爱的小马驹如影随形。每当巴特尔睡觉的时候,它就守候在巴特尔身边为主人驱赶蚊蝇。一晃几年过去了,小白马已经长成一匹难得的宝马。矫健的四蹄、飘逸的长鬃,并且十分通人性。在一次大型那达慕上,巴特尔骑着它第一次出现在赛马场上,并且轻而易举地取得了第一名。巴特尔心中喜不自胜,众人们也为之惊叹不已。然而,王爷见到这匹马后,就想把它据为己有。但是,不论王爷出多少钱,巴特尔也不答应。于是,王爷派人抢走了小白马。巴特尔因此茶饭不思,终于病倒在毡房里。王爷抢走白马后,满心欢喜,但白马在他手里却难以制服。王爷命四名壮汉用大绳牵牢白马,自己强行骑上,白马扬蹄长嘶,撞倒壮汉,冲出马场,将王爷扔下马背。王爷大怒,命手下人围住白马,乱箭射杀。白马被强弓硬弩射得遍体鳞伤,但仍然挣扎着冲出了重围。夜深了,悲痛的巴特尔正思念着白马,突然听到白马的嘶鸣由远而近,他一跃而起奔出毡房,只见白马飞奔到毡房前,突然栽倒在地。白马微微昂起头,双眸流泪,亲切地望着巴特尔,抬了抬后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尔若有所思,仿佛懂得了白马的意思。白马终于在巴特尔的怀中,闭上了眼睛。巴特尔守候白马三天三夜后,将白马的后腿骨和马尾取下,挂在毡房中,然后安葬了白马。面对白马的后腿骨和马尾,巴特尔深思了99天,一个新奇的设想终于形成:他将白马的后腿骨制成琴身,又雕刻出白马的头部放在琴身的顶部,用马尾制成琴弦,就这样,马头琴诞生了。也许是巴特尔思念白马过于深切,也许是白马具有了灵性。因而,马头琴的旋律,表现出了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犹如万马奔腾。同时它也充分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和善良的秉性。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1 10:25  #28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天籁之音——蒙古族长调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

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相连,贯穿于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长调的基本题材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和宴歌(也称酒歌)等。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1 10:26  #29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一人双声——蒙古族呼麦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呼麦是蒙古民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08-21 10:27  #30
会员
鲁北老刘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精华: 1
积分: 254
发帖数: 200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北京, 西城
敖包与祭敖包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的传统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内,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鲁北老刘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鲁北老刘 最后编辑于: 2010-11-02 11:15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11):    1  2  3  4  5  >>   1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20:13.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