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城市·活动 > 陕西 > 贵州黔东南之旅  
回复帖子 总页数 (3):    1  2  3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2006-12-28 20:20  #1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贵州黔东南之旅
2006年五一黄金周,独自一人到广西的三江和贵州的黔东南和安顺等地旅行一趟,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是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少数民族那种质朴纯真的人文情怀,下面的镜头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广西三江程阳桥

程阳桥又名永济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北二十公里的马安寨林溪河上。始建于一九一二年,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侗族风雨桥,一九八二年被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桥全长77.76米,桥孔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为石墩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两台三墩四孔,桥面架杉木,铺木板。在墩台上建有五座塔式桥亭和十九间桥廊,宛若水上一座长廊式高大楼阁,十分雄伟壮观。
程阳桥采用的是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的组合结构,既有古代百越族干栏式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艺术。桥的东西台亭为斜山式,东西东亭和中央亭为钻尖式、亭倚式,集中了侗族传统建筑中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在亭面上下均为飞角半拱,背面的瓦顶还设有古朴的装饰物,使整座程阳桥既有飞龙腾空之势,又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0:23  #2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程阳桥
由郭沫若题写的程阳桥三个字以及程阳桥有时头砌成的引桥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0:31  #3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中国最大的侗族风雨桥---三江程阳桥
局部特点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0:43  #4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中国最后一个火枪手部落---芭沙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部的从江县岜沙苗寨是一个奇特的,充满着久远传统乡情的苗族村寨。这里的乡民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生活习俗和服装服饰。村寨依山势而建,那极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从高处望去鳞次栉比。当清晨家家的树皮屋顶上飘出缈缈的青烟时,淡淡的青雾很快就弥漫于山寨上空,犹如白云一般,飘来飘去,甚是美丽,那村寨的温馨和宁静犹如诗画一样,让人啧啧称赞。
走进岜沙,有如置身于古远的原始部落,时间隧道瞬间将人们拉回到数百年前,村民们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深蓝紫色泛着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己绣制的彩锦,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这样的装束,即显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资,又十分便于她们登山和劳作。男人们梳着小辫,头挽发髻,腰间别着砍刀,肩头挎着猎枪。这山里虽早已没有走兽飞禽可打,但男人出门时仍喜欢带着猎枪,枪已成了他们的随身饰物。
岜沙的男孩子长到16岁,就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人节”仪式 ( 苗语叫“达给” ) ,由寨老和巫师共同主持,将其头顶周围的头发剃掉,只留下头顶部一小撮头发挽成发髻,发尖飘散于脑后。举行仪式的当天早上,主人家会邀请十几位同姓男子帮忙去河里打鱼。夜晚,男人们点起篝火聚在河边,主人家的孩子则全身盛装。剃发后,成人仪式结束,
大人们坐在河边为孩子长大成人而高兴地喝酒吃鱼,到第二天天明才散去。以后,男孩头发的剃留则凭个人意愿而定。
走进岜沙,只见房前屋后到处古树参天,蝉鸣鸟叫。举目望去,漫山遍野,苍翠欲滴。这得益于岜沙苗族世代相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岜沙人与森林十分亲近,就是平日的娱乐和迎宾仪式也离不开森林。当客人进寨时,盛装的村民站在寨门口吹起芦笙端着美酒,鸣放火药枪和铁炮以示欢迎,然后到村后树林环抱的芦笙坪上举行隆重的迎宾仪式。少男少女们要面向太阳从山腰缓缓退到山顶,经过林中小道,到芦笙坪上围成圈跳起芦笙舞。悠扬的芦笙声,人们的欢呼声响彻山林,久久回荡。在这里,呼吸着自然,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狂热奔放的歌舞,使人真正体会到了返朴归真的感觉。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颤音 最后编辑于: 2006-12-28 20:48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0:44  #5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成人礼
镰刀剃头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0:45  #6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芦笙歌舞
喜庆丰收的场面重现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0:53  #7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侗族大歌---小黄
小黄村位于贵州从江县城东北,因多声部侗族大歌而享誉国内外。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
侗寨。全村共有700多户,3340余人。素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不论是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唱,也都会唱古老的侗族大歌。他们以唱歌为乐,以唱歌为荣。小孩从呀呀学语起,父母就开始教他们唱歌,女童五岁开始穿裙子,也就开始与伙伴一起自由组成歌队。在小黄,没有一个儿童不进歌队的,歌队不分男女,婚前经过十几年的训练,婚后仍然加入歌队,直到年迈不能唱歌为止。
侗歌按曲调分为几个派系,小黄侗歌侗族地区称为“嘎小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乐器伴奏、无人指挥的多声部合唱,高、中、低音浑为一体,以其和声的完美协调、格调的柔和委婉、旋律的曲雅优美著称于世。歌队由一人领唱,然后合唱,时而高亢宽广,时而低沉悠扬,不时听到鸟叫蝉鸣、江河奔流、山谷回响的声音,把听众带入到
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娃娃队童声单纯嘹亮,天真活泼;姑娘队的歌声清纯如水,慢慢注入在场的每个人的心田;罗汉队的声音浑厚如山,似穿过天地万物,给人一种神奇的享受,进而产生莫名的冲动。
在小黄,处处有歌,事事有歌。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生活,以歌传言。每逢节日庆典,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鼓楼对歌,用歌传情,用歌讴颂盛世丰年;当夜事降临,侗家姑娘、小伙三三两两相邀到村口、溪边,一边弹琵琶、一边唱着悠美的情歌,歌声穿过夜空,划破宁静的山乡,像在叙说一个古老而优美的爱情故事。1996年9月27日,小黄举办了“首届民族民间艺术节”, 而且每年的黄金周都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0:55  #8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帅哥和靓妹
真正的原生态,从小都会,让人折服!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0:57  #9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侗族老太太
曾经也是歌手。。。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1:02  #10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鼓楼之乡--肇兴古镇
肇兴侗寨位于黎平县南部约60公里,面积18万平方米,住有800余户人家,4000多人,有"侗乡第一寨"之说。肇兴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所以也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鼓楼的来源,也众说纷纭。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  
  肇兴不仅仅是鼓楼之乡,而且还是歌舞之乡,寨上的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百姓都会欢聚于鼓楼、歌坪前,举行 " 踩歌堂 "、"抬官人" 等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这在我的小黄专辑里有描述。而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竟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那场面极为壮观。用信团鼓楼上的一副楹联来表现这壮观的情景那真是恰如其分。上联是: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下联是: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1:05  #11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古镇的街景
清新,优雅,别致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1:06  #12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人文之景
路人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1:12  #13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堂安位于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县肇兴乡政府以北5公里,海拔935米,居住着160余户侗族村民,800多人。堂安侗寨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古朴优美,为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的项目。该寨四面青山,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堂安侗家人的灵魂和吉祥物。鼓楼为九层密平檐四角攒尖顶,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青石小径,四通八达,溪水潺潺,弯弯曲曲。风雨桥、古瓢井、水车、石碾、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建筑实物,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和热情好客的纯朴民风,生动地展示出了一幅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1:15  #14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戏耍的孩童
天真、活泼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6-12-28 21:28  #15
会员
颤音

级别: 小学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169
发帖数: 63
注册日期: 2003-10
来自: 中国, 陕西, 西安
隆里古城
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位于锦屏县西南边沿,距县城64公里。南与黎平县敖市接壤,距黎平县旅游景点天生桥23公里。隆里地带为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这座瑰丽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永乐(1404年)夏筑,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
  隆里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贬谪的地方。王昌龄因一首《梨花赋》而遭人中伤,被朝庭贬谪龙标尉。故又为王龙标。其好友著名诗人李白同情其遭遇,遥赠一首:'扬花落尽子归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来到隆里后,王昌龄又写许多烩炙人口的诗词,为后人所传诵。目前,隆里古城已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2个古城镇之一,又与挪威王国共同作为贵州建立的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
  隆里古城是用卵石框边筑成的土埂,周长1500米,高4米,宽3米。这里街巷纵横交错,建筑整齐和谐。隆里城设置东、南、西、北四方城片。城门设置虚虚实实,让人感到'明通暗塞,暗通明阻'。隆里古城建筑的风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它超前、合理的规划布局,令现代人望尘莫及。隆里古城有72姓,72口水井。隆里古城建筑是王昌龄边塞诗派、京城建筑及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合体现。隆里古城虽经数百年风霜侵蚀和火灾的劫难,但整座貌仍保持完好,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部分图片为整理完毕,请见谅!
颤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3):    1  2  3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9:19.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