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家冯英子
杂文家冯英子(名人老照片系列182)
冯英子,著名记者、杂文家、社会活动家。在中国新闻界,从业时间之长、影响之大而今犹笔耕不辍的,冯英子应是硕果仅存的了。 冯英子,1915年生于江苏昆山,原名冯轶,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文盲,只读了5年小学,12岁就外出谋生,成就了一条“个人奋斗”的自学成才之路。从1932年进昆山《民报》、《新昆日报》当记者起,他一生经历过20多家报纸,他曾任《苏州明报》记者、上海《大公报》记者,《力报》、《中国晨报》、《中国日报》总编辑。建国后,历任《文汇报》总编辑,《新民晚报》编委、副总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大地文化社社长,《当代中国上海卷》副主编,上海杂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常委等职。 冯英子博闻强志,熟谙古今中外的历史和文学,以写通讯、特写和杂文见长,尤以杂文闻名于文坛和报界。著述多达2000万字以上。已结集出版的有《苏杭散记》、《长江行》、《移山集》、《春夜记事》、《相照集》、《归来集》、《报海忆旧》、《我所走过的道路》、《冯英子杂文选》等10余种。他的杂文题材广泛,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敢于直面人生,针砭时弊,文如其人,正气磅礴 。文笔犀利、老辣、睿智,读后让人感到痛快淋漓。 作品摄于1992年。冯英子在新民晚报。原作品用柯达彩色胶卷拍摄,现用Nikon D2x相机翻摄后上传。
剑鸣附记:1987年,我为刊发揭露某地引进项目重大失误的批评报道《谁之过?!》一文遭到迫害,被“停职”5年(当年《民主与法制》、《新闻记者》、《中国记者》、《解放日报》、《新闻出版报》等都曾经报道,故事被剧作家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新闻官司》)。时任《新民晚报》副总编、上海市政协常委的冯老仗义执言,先后在《中国记者》、《新闻记者》、《新闻报》等报刊上撰写了《说<谁之过>风波》、《论廉耻》、《厂长不是老板》等文章,为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小记者伸张正义,其中《说<谁之过>风波》、《论廉耻》两篇文章收入了《冯英子杂文选》中。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在中纪委、监察部、审计署的关注下,渎职者终于受到查处,我也于1992年重新回到记者岗位。当我重返记者岗位时,正是《冯英子杂文选》出版之时,冯老把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冯英子杂文选》赠与我留念,他还在书上写下:“历史是自己写的,无论如何,要写好自己的历史。” 冯老的题词一直成为我的座右铭,我也与冯老成为了忘年交。冯老的题词见照片。 2007年11月12日是《谁之过?!》发表20周年,上传冯老的老照片作为纪念。
剑鸣视点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剑鸣视点 最后编辑于: 2007-11-18 00:51 ]
____________________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