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成都<杜甫草堂>
前几天去成都,重游<杜甫草堂>,心情中不仅为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同时也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欣赏蜀中精美的园林建筑艺术。草堂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整个园林与建筑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只觉得<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
苏玫瑰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苏玫瑰 最后编辑于: 2007-07-27 23: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