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LEE99915 发表 TMD 我看了,楼上回帖的没有一个厚道的!
楼主,我和你一样,也是买瓜的,不过我是买瓜皮的。
早几年我就不玩相机这东西了,没劲!
前两年我开始玩军火了,什么萨姆、宙斯盾我都玩过了,本来和萨达姆、拉登说好了,今年去北极放两颗核弹,庆祝圣诞节呢,没想到这俩跟布什吵翻了,结果....
没办法,现在我一个人,又开始玩摄影了,不过,我没楼上这些土人这么俗,我开始玩卫星摄影了,不贵,100000多亿一颗,对你也就是几十亩地的瓜,对我也就是几块瓜皮。
怎么样,弄一个玩玩? |
引用: 最初由 aiseman 发表 象楼主这样的开粮店的人,就没必要发帖咨询了,直接电话CANON,把他们所有的镜头,见样弄上十来个,直接发货给你就行了!不过你要是接受楼上的建议,我看还应该改进一下,卫星干嘛,直接在各大星系的行星上装上镜头,借助行星的自转,进行360度航拍不更好吗! |
没劲了不是?没劲了不是?大家都应该诚恳地告诉楼主,买个好镜头才是最主要的,他买了那些垃圾镜头你们还居然说"好"?朋友们,做人要厚道啊.这样吧,偶介绍一款比较顶级的镜头,应该有考虑的价值: 光学望远镜的组合(OTA) 望远镜的镜子和光学系统是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在设计上有很严格的规范。一般的望远镜,镜子在抛光之后的准确性大约是可见光波长的十分之一,但是因为太空望远镜观测的范围是从紫外线到近红外线,所以需要比以前的望远镜更高十倍的解析力,它的镜子在抛光后的准确性达到可见光波长的廿分之一,也就是大约30 奈米。 珀金埃尔默刻意使用极端复杂的计算机控制抛光机研磨镜子,但却在最尖端的技术上出了问题;柯达被委托使用传统的抛光技术制做一个备用的镜子(柯达的这面镜子现在永久保存在史密松宁学会)。1979年,珀金埃尔默开始磨制镜片,使用的是超低膨胀玻璃,为了将镜子的重量降至最低,采用蜂窝格子,只有表面和底面各一吋是厚实的玻璃。 镜子的抛光从1979年开始持续到1981年5月,抛光的进度已经落后并且超过了预算,这时NASA的报告才开始对珀金埃尔默的管理结构质疑。为了节约经费,NASA停止支持镜片的制作,并且将发射日期延后至1984年10月。镜片在1981年底全部完成,并且镀上了75 nm厚的铝增强反射,和25 nm厚的镁氟保护层。 因为在光学望远镜组合上的预算持续膨胀,进度也落后的情况下,对珀金埃尔默能否胜任后续工作的质疑继续存在。为了回应被描述成"未定案和善变的日报表", NASA将发射的日期再延至1985年的4月。但是,珀金埃尔默的进度持续的每季增加一个月的速率恶化中,时间上的延迟也达到每个工作天都在持续落后中。NASA被迫延后发射日期,先延至1986年3月,然后又延至1986年9月。这时整个计划的总花费已经高达美金11亿7500万。 仪器 哈勃空间望远镜携带的仪器如下: ·广域和行星照相机(WF/PC) ·戈达德高解析摄谱仪(GHRS) ·高速光度计(HSP)) ·暗天体照相机(FOC) ·暗天体摄谱仪(FOS) WF/PC原先计划是光学观测使用的高分辨率照相机。由NASA的喷射推进实验室制造,附有一套由48片光学滤镜组成,可以筛选特殊的波段进行天体物理学的观察。整套仪器使用8片CCD,做出了两架照相机,每一架使用4片CCD。"广域照相机"(WFC)因为视野较广,在解像力上有所损失,而"行星照相机"(PC)以比WFC长的焦距成像,所以有较高的放大率。 GHRS是被设计在紫外线波段使用的摄谱仪,由哥达德太空中心制造,可以达到90,000的光谱分辨率,同时也为FOC和FOS选择适宜观测的目标。FOC和FOS都是哈勃空间望远镜上分辨率最高的仪器。这三个仪器都舍弃了CCD,使用数字光子计数器做为检测装置。FOC是由欧洲太空总署制造, FOS 则由Martin Marietta公司制造。 最后一件仪器是由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设计制造的HSP,它用于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的波段上观测变星,和其它被筛选出的天体在亮度上的变化。它的光度计每秒钟可以侦测100,000次,精确度至少可以达到2%。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导引系统也可以做为科学仪器,它的三个精细导星传感器(FGS)在观测期间主要用于保持望远镜指向的准确性, 但也能用于进行非常准确的天体测量,测量的精确度达到 0.0003弧秒。 买了这个,楼主就可以尽情享受摄影的快乐 
多次路过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马绍尔群岛, 吃到鸡内牙(疤布牙 新鸡内牙),一口稀斑牙 葡萄牙磨落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