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无忌(摄友评论):
我不是搞怪的,只是想想N的F口用了半个多世纪了,在当前这种形式下还有必要再发展下去吗?在大家忙着决定FF或者APS的时候,N的内部是不是在考虑重新设计个卡口呢? 话说到当时在AF刚刚起步的时候,M率先屏弃了旧有卡口,为AF重新设计;C也不甘落后,咬着牙也跟着推了个EF出来;O好象为了AF干脆把恰口概念舍弃了,推出镜头一体化的AF单反;只有N和P这两家以不变(不便?)应万变,始终坚持着老巢,这才把过去的那些优秀的手动头保存了下来。 到了数码时代,这几家在卡口上做的文章虽然不大,但也是在不断的改进中。由于CCD的面积与传统的135胶片大小“略有分歧”,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再次重新设计镜头——过去的镜头视角在数码上已经被改变了。O率先推出了新系统,因为他几乎没有老镜头的负担,所以要设计全套的新镜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其他各厂家也纷纷提出解决办法,为各个尺寸的APS幅面CCD生产出与之配套的新镜头:C的解决办法可以说是最为简单有效的,就是直接制作FF的COMS,这样视角、透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当然价格相对有点那个;KM被S收了之后,S的发展方向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刚刚想到,S会不会就着Konica RF也生产个数码旁轴出来?跟Leica叫个小板),相信他也有FF的发展计划来直接解决画幅问题,相应的卡口也可以让M的老用户有效的延续他们的老头了;P的表现倒是一贯的如此,稳健沉着,135卖点120卖点,不冒大风险也不吃大亏,一个一个的制造APS画幅的数码优化头,似乎看不出什么太大的理想(P家别砸我,我指的是在机身设计上),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P可是自己造过全副的数码单反啊,虽然没有批量生产,但是技术经验还是有的;倒是N感觉有些乱了阵脚,D1好象是开辟了什么什么先河,可是没见着河水顺着望出流呀。CCD技术跟C比起来不怎么吃香,那咱就靠S吧,可这个S也不是希望工程呀,一锅米人家还得先喂饱自己不是?可是N始终还是顶着压力上,一代一代的机器力拼C和S,而且销量都不错。但旁人看着总感觉这不是长久之计,总得有个行之有效、釜底抽薪的解决办法不是? 总体来看N在对抗的是C和S,因为他们都是争夺业界第一的最有实力几个厂商(当然O的也不次)。就说C这个老死对头吧,EF是针对AF设计的,该恰口可以把AF镜头的光圈做的很大(比如1.0);但是F口到了AF之后,最大光圈就没超过1.4的吧?这点没办法,手动的老F头可以作到1.2甚至更大,但是加入了AF单元后效果就不一样了。然后是FF对APS,这点早已经被广大的劳动人民给说烂了,但是我还是想提一提,在我看来两者见的差距绝不是广角上的,绝不是画质上的,更不是什么便携性上的,而是在于景深上的。同是标头视角的佳能EF 50/1.4和适马30/1.4,咱们这想考虑,在APS上适马30/1.4在最大光圈下的景深应该和在FF上的EF 35/1.4L是一个级别上的吧?那EF 35/1.4L和EF 50/1.4在相同对焦距离下景深的差异比较,两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况且EF 50/1.0L及EF 50/1.2L这样的镜头一出,用N的老总的话说对N压力大大地。这不是机身性能问题,不是镜头素质问题,更不是买了S的CCD的问题,而是F卡口本身的限制问题。怎么可能让这样一个手动时代的卡口还能在数码时代领先?N拥有相当的制造镜头的能力,但是如果拥有了制造这些优秀质量的镜头的能力而无法制造出真正优秀的镜头出来,想想有多难受吧。 靠,胡七八扯的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总算又说回来了。。。我觉得N应该改变卡口啦! 小弟这两天睡眠严重不足(睡不了呀,刚才把assignment补齐。噢不,后面要加个S),写的前言不搭后语的请各位见谅!希望大家谈谈看法,有砖使劲砸吧,别人身攻击就行。我只是突发神经觉得N的这个卡口是个太重的包袱了,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在老大的位置上坐的安稳呀。
其实如果有新卡口的话,对于更小的画幅,N可以推出一个转接环来适应原来的F口,相信凭N的实力这样的东西制造出来不会太难的。就是推出新的专门针对APS画幅的卡口,并且兼容原有的F口APS头,并实现焦距统一。以我的拙见(糊涂见)这个设计相对于F口的口径基本不变,但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一些象场定位距离,不知这样的说法正确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