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一)
转载
“摄影这一门,你进去时是ABC,出来时是HCB(布列松的名字缩写)”——《日本摄影》杂志。
【作者】谭伯登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有些人注定不会成为轰轰烈烈的英雄式人物,因为他总是习惯于躲避公众的目光。他竭力逃离名声,但名声却从未因此离他远去,而是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他的身上。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这位20世纪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大师,就是这样的人物。这位大师8月 3日死于家中,离96岁生日差了不到3个星期。
他的葬礼依旧避开公众,仅邀请了50个亲友参加,直到葬礼结束后,法国文化部才正式公布了他的死讯。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布列松的死使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的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一个他那一代中最杰出的艺术家。”布列松一生为人们留下了700万张照片,这一数量惊人的作品中又包含了大量为世人所熟悉的杰作。
布列松被认为用“他的摄影定义了20世纪”,也被人称为“新闻摄影之父”,更有相当多的摄影师说自己是看了布列松的照片之后才决定成为一名摄影师的,他几乎成了20世纪摄影的代名词。评论家认为他的影像具有与塞尚或者伦勃朗的作品类似的复杂性,而其中的美与诗意更是无以伦比。
布列松是摄影艺术的一道没有人可以绕行的门槛。因为他的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他成了被人学习、被人尊崇得最多的摄影师,同时,也有非常多的人试图推翻他的理念,从而为摄影找到新的道路和方向。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等人都试图打破布列松的摄影圣经式的教条与主张——比如只用35MM相机、只用50MM 标准镜头而不用广角镜头、不用闪光灯等人工光源、不事后裁减照片等等,这些曾一直被很多摄影家奉为圭臬。
布列松一生中到过世界各个角落,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抵抗运动,西班牙内战等重大事件,见证了20世纪的整个历史事件。1954年他成为第一个进入苏联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他也曾来中国拍摄进行拍摄。但是使他变得如此重要和不凡的并非是他经历和用相机记录的这些事件,相反,布列松在任何细微的事物中都发现了美,他的眼光才是最卓越的。
布列松一生拍摄了无数张照片,但是其本人的照片却少之又少。1975年他去牛津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时,竟然用一张白纸挡在自己脸上,以躲避记者的拍摄。平日,布列松将照相机身上闪光的地方全部用黑色胶条帖起来,以使得自己在人群中的时候更不引人注意。当他在自己住所附近的街道上逡巡拍摄时,竟然没有人能把他认出来。1975年,他基本放弃了摄影,转向素描。他也是一位出色的人像画家,曾经写生过马蒂斯和萨特。
1952年布列松的作品进入卢浮宫,成为历史上首次在这里举办的摄影展。
同年他出版了《决定性瞬间》一书,这本著作提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摄影美学,它对摄影艺术的统治也许到今天仍旧还存在。布列松提出摄影艺术的关键便是抓住 “决定性瞬间”,“在一秒钟的很小一部分中,以一种精确的形式呈现出某一事件的重要性,使它成为这一事件的最恰当的描述。”布列松的作品总是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事件最微妙的一瞬间,就仿佛有个人一直等在那里拍摄这一场景一般。有人说他的照片过于完美,因为布列松的耐心、完美的超现实感觉、卓越的构图、精确的拍摄时刻,都来自一种无人可及的直觉。
布列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摄影的代名词,而对他的风格的模仿,对他的摄影主张的遵循,甚至已经成了一种陈词滥调和教条。正因为如此,相当多的摄影师都从反对布列松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布列松成了摄影的一个参照物,一个出发点。与布列松式的风格相反,当今那种随意的似乎缺乏诗意而且竭力回避“决定性瞬间”的戏剧性因素的摄影已经日益得到了承认,像南·戈尔丁式的影像也许不会被布列松所欣赏,不过它确实更能反映当今的这个时代。
布列松的时代也许在他死之前就已经过去,但他仍旧是20世纪人类的一个最伟大的见证者之一,代表了摄影这种艺术所蕴涵的人类理想。布列松抓住了人类在历史的“决定性瞬间”对历史做出的反应,并按下了他的快门。
啊季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啊季 最后编辑于: 2007-07-18 1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