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臆诗词】事如春梦了无痕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宋 苏轼《正月出郊寻春》
每到黄金周,身为摄影爱好者,我照例都要出门远游,今年选择的目的地是粤东北与闽西南地区。这个地方的人大多数是客家后裔。客家人,充满流离颠沛,饱经风霜苦难;客家人的历史,更是一部汉民族迁徙的历史;客家先民的辗转奔波历程,浓缩了古代汉族移民的辛酸与血泪,奋斗与开拓,进取与创造。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地区的汉人,从唐宋开始,由于战乱和天灾等原因,被迫背井离乡,往南迁移,大量扎根于闽粤赣交界的广袤山区,之后又向更南的地区和海外扩散繁衍,至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因此,客家人已经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虽然我不是客家人,但作为与客家人有着同样历史渊源的潮汕人,在知晓潮汕民系的发展背景后,同样可以深刻体会到客家人的那种凝重的文化底蕴。 此次自驾车到梅州采风,是我人生中首次踏足这个客家腹地。梅州素有客都之誉,这里的教育事业特别发达,更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现代史上,政治、文化、体育名人辈出,倍受我尊重的叶帅、曾宪梓、李惠堂都是梅州人。读初中的时候,班上的班长正是梅州人,每次考试成绩排行我都只能屈居次席,超越她的心理使我卯足劲儿,这也是我对客家人刻苦读书的切身体会。高中的时候,这位班长去了梅县东山中学就读,我失去一个超越的坐标,成绩顿时一落千丈。由此可见,成长的过程中假如失去压力,十有八九将会沉沦。 最近我一直处在一种自我沉沦与不甘堕落的游离状态之中,特别在摄影方面,感觉创作已经陷入瓶颈,更像是处在一个十字街头,徘徊彳亍,何去何从,犹豫茫然。这种境况,也在其他方面屡有发生,寻思之下,应该属于自我期待值过高导致。在事业上,我曾经满腔热血地立下远大目标,立志在仕途出人头地,奈何命蹇时乖,屡战屡败,最终一蹶不振,如今已经成为敲钟和尚了;在文学创作这个爱好上,我不自量力,明知自己属于才疏学浅之辈,却经常作些怡笑大方的情事,浪得虚名,至今仍未有像样文章问世;在摄影上,更是好高骛远,自诩啃了几本厚厚的理论书籍,拍了十几万张废片,便常以大师自居,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金科玉律置之不理。正是存有这些病态思想,我现今所处的迷茫沦丧,也在情理之中。 自从迷上写作与摄影之后,我的业余时间基本被这两项嗜好占有,连以前痴迷的打麻将、看球赛、炒股票等活动都一概终结。年轻气盛的时候,我喜欢一些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活动,如今,心态转变,在文字与照片中留连忘返,常为一段文字、一张照片而产生的愉悦激动不已,细想之下,这种感觉,竟也和那些明显功利性的嗜好带来的肾上腺分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知识的获取与物质的收获在某些程度上都能带来快乐,假如必须从两者之中取舍一种,我又该如何选择? 看来,人生中类似的十字街头确实太多,也难怪我继续茫然。 客家人重视教育,崇尚知识,以读书为本,以文化为根,也许,此次客乡之旅,能给我某些启迪和指引吧。 近几年,客家土楼民居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拍摄热点,我也向往已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这是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用土夯筑的巨型民居建筑,这些土楼民居的风采,令世界为之惊叹!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赞叹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并且建议将这些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正因如此,近年来,前往考察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曲自然而舒展的交响曲”。 关于土楼的起源,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来,落户此地,为防御盗匪和土著的骚扰和进攻,便建造结构厚实、高峻雄伟的圆形或四方形土楼居聚族而居,这种“防御说”确实能够引起后人对那种刀光剑影、可歌可泣的故事的遐思。然而,当我从梅州一路向东北行进,游历闽西南的永定、南靖、漳州等地的土楼之时,无不被这些民居体现出一种对中原文化传统的眷念、传承、发扬所感染。土楼的结构,无不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儒、道思想,其向心、均衡、对称、前低后高等特性,与中原传统的河洛文化有效结合为一体。 比较经典的土楼集中在永定和南靖两地,其中尤其以初溪的土楼群与田螺坑的“四菜一汤”最富盛名。 从广东的332省道进入福建的203省道,第一站就是永定的下洋镇,初溪土楼群离下洋镇有18公里,到达转入下洋镇的乡道路口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此时,金色的阳光透过道路两旁的树叶,在崎岖的山道上撒下斑驳的光影,非常诱人。我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惫,满怀热忱地驾驶着越野车欢快的向前、向前。 这是一段颠簸的山路,不过每个一段距离就可以见到印有初溪土楼群照片的引路牌,那些土楼如同一只只漂浮的飞碟,强烈地诱惑着我,让我的肾上腺接连分泌旺盛,振奋不已,因此,这段路途也就充满期待。 天公作美,毫不吝啬的把灿烂的光线无私的赠与我们。到达初溪时,映入眼帘的是金色阳光下气势蓬勃的土楼村庄:几座圆楼与几十座方楼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地散布在这片开阔的盆地上;一条小道像珠链般将每座土楼串联起来,道上的行人或立或走,点缀出浓厚的人间气息;村庄背后是青山密林,山坡上梯田层层叠起,翠绿的禾苗与茶树在微风中奔涌起伏,掀起连绵不绝的绿浪;土楼的屋檐上炊烟此起彼落,散发出阵阵的芬芳……此种景象,天上人间。 面对胜景,我的肾上腺瞬间喷涌,极度兴奋,接二连三地用长枪短炮狂扫一番,一口气拍了几百张照片,恨不得将这里每个角落都储存在记忆卡里。 直到夕阳西下,我仍恋恋不舍,继续沉湎其中。我们决定,今晚留宿土楼。 听向导介绍,这里条件稍微好点的那座白色土楼里面的旅馆,房主是新加坡的归国华侨,上世纪70年代回国修建了这座白色土楼。我们来到这座土楼里,房主徐先生便热情招待我们,推开客房一看,卫生条件尚可,房租60元,不算离谱,而且还能提供手提电脑免费上网!我开始有些受宠若惊了。和他闲聊得知,这座土楼是他父亲投资修造,并且还为村民修建了村前的桥梁和道路。开这家旅馆并非全以盈利为目的,他除了打理土楼的日常管理之外,平时还免费教育这里的学生电脑知识。 次日,我们起了一个大早,来不及盥洗,便像蜜蜂一样投入温暖的阳光中,贪婪地摄取这里每一片景色。 初溪以集庆楼具有代表性,现在这座将近600年的土楼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倘佯在整洁有序的土楼内部,总觉得缺少某种东西,细细寻思,恍然大悟,这里面缺少的,应该是那种生机盎然的人间气息吧。 离开初溪,我们前往南靖的田螺坑,参观赫赫有名的“四菜一汤”。 来到田螺坑,站在观景台俯瞰这四园一方的五座土楼,尽管在路上已经看惯了无数土楼,仍然按捺不住一阵澎湃的激动。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轮美奂,璀璨夺目。这些土楼,完全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在没有任何设计图纸的情况之下,它们的修建者只是凭借着经验和风口水势,就地取材,貌似随意,实则严谨,创造了一个惊天駭俗的奇迹! 参观了众多土楼之后,我对客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客家文化,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正与中原传统儒道思想一脉相承,在礼崩乐坏的商品经济社会,这种价值取向,愈加的显得难能可贵。不过,在信仰严重缺失的现代金钱社会,这些价值观念还能够传承多久,我不免悲观。 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茫然沦丧,是我原本孜孜以求的质朴无华的处世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追求、反本追远的气质塑造逐渐在利欲熏天的今时今日被消磨殆尽,只剩下了急躁烦闷,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而且,对当下或者以前,自己所处的太多不如意、坎坷曲折的经历,一直耿耿于怀,自始至终,我并没有用平常的心境去对待。 早先,我曾经标榜自己能够“随缘自适”,如同我一直喜爱的宋朝文学大家苏轼那样,面对磨难,“用舍由时”;面对彷徨,“行藏在我”。只是,我依然用消极避世的态度,寄情山水之间,寄情文字之间,寄情行摄之间,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自己的心情愉快开心,然而,这种刻意的沉沦颓废,只落得一个满腹牢骚,更加迷茫混沌的下场。 此次出行,心情如同旅途的天气一般,先是晴空万里,然后是乌云遮日,最后,淫雨绵绵。而我,尽管从客家文化的精粹里悟出一些道理,但依旧沦落在“春梦了无痕”的悲哀里面。
渐天如水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我是一个物质主义者,为了追求物质,我弄丢了精神;当我幡然醒悟,彻底放弃物质之后,终于,我成为一个精神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