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器材讨论区 > 佳能单反镜头 > 转一些关于摄影的文章,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回复帖子
 作者 主题 
2007-06-18 10:43  #1
会员
ndmsr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71
发帖数: 312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
转一些关于摄影的文章,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优秀照片的秘密 A·法宁格


从对摄影事业的态度来看,我主张把摄影家分成基本不同的两类:技术摄影家和主题摄影家。
前一部分人迷恋于相机、镜头和复杂而又神秘的技术问题。他们的行动使人觉得相机好象是一种可爱的玩物,而不是拍照的工具。
他们拥有最好的器材,并不断追求新型号。
他们象一本摄影百科全书一样,引为自豪的是能把35毫米的底片放大成16 X20英寸的无颗粒照片,对各种相机系列的优点无所不知。
但是他们却难得拍出有价值的照片来,因为他们把全部兴趣集中在拍照的手段(器材)上,而不在目的(照片)上。

那些兴趣在于作品,更准确地说,兴趣在于拍摄主题的摄影家,态度恰恰相反。
他不象技术摄影家那样迷恋于零件和技巧,而是热衷于人物、街景、城市、风光、自然题材、现代建筑、古罗马的遗迹、体育比赛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
他对自己的拍摄目标极感兴趣,因而想把它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从而占有它,把这些照片带回家去,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并且和别人分享这种乐趣和爱好。
对他来说,摄影仅仅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相机对他的吸引力最多不过象打字机对小说家的吸引力那么大。
他觉得摄影技术几乎可以说是存在于他和他所喜爱的事物之间的一种“讨厌的必须品”。
因为他知道一个主题能用无数种不同的方法去拍摄,有些影象能够处理得比其它的好,他才和那些摄影技术问题打交道,
因而,尽管有些人对摄影工具抱着那样殷勤的态度,仍然是他,而不是那些玩弄技术的人。
创作了足以征服人心的,使人永志不忘的摄影作品。

主题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加深对它的印象,让我拿摄影和写作做一个比较。
摄影和写作都是交流思想的方式——有时候摄影被称做“图象的语言”,不是没有缘由的。
一个精神正常的作家,只有他确信有了值得说的和读者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伸手去拿打字机。
然而从事摄影的人却往往在“无话可说”的情况下拿起了相机。
他们所拍的题材是没有意义的老一套,不可能引起任何人的兴趣,包括他们自己在内。
全世界每天都有无数这样的照片问世,原因很简单,有人拍了这样的照片。并被某些容易上当的图片编辑拿去在杂志上发表罢了。
这些照片的主题缺乏意味,只不过是‘视觉上的废话”。

现在该明白了,决定一张照片有趣还是无聊,决定一个摄影家成功还是失败的主要因素就是主题。
但这仍然不是全部,不论主题本身怎样有趣,如果不是满怀感情、充分理解之后用形象的方法把它有效地再现在画面上。
结果也会令人失望。这说明还需要其他的东西,这就是摄影家本人对主题的热情和兴趣。

对被摄事物发生热情和兴趣是促使我们拍照的原因。也是产生创造性的活力。
它能使作品面向生活,能使摄影家感情激动,打开情感创作的闸门;没有这种热情的刺激,摄影就会陷入无动于衷的程式。
摄影家只有处于高度自觉、兴趣不断增长的状态下,才有希望创作出传情的好作品来。

业余摄影爱好者比起专业摄影家来,有着不可估计的优越性。你就是你自己的老板。你喜欢怎么拍就怎么拍。
你可以只选择你喜欢的东西,也就是只拍那些吸引了你、感动了你、引起你兴趣的东西。
恪守下面的格言必定能大大提高照片的质量:除非主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否则就放过它,省下胶片去拍更好的东西。

显然不能编制一份“有趣”主题一览表,因为一个人觉得颇有趣味的东西,另一个人可不感兴趣。
兴趣是一种自我感觉。不管你的兴趣多么特殊(例如,我对破碎的海贝感兴趣,在这些海贝当中我看到了一种迷人的雕塑般的形式美,我拍了很多这种不寻常的东西),
只要它是真诚的(并不是由于赶时髦而拍这样的主题),你的路子就是正确的,不管别人的反映如何,也应该继续干下去。

记住这一点后,我想请你进一步区分一下下面两类主要的主题和被摄体:
动态的和静态的
非人工静态的和人工静态的
然后再讨论一下其它几种被摄体和主题;
上像的和不上像的
摄影的和文学的
摸得着的和摸不着的
没意思的和摄影上老一套的
不适宜拍照的

你可能听说过“上像”这个词,也懂得上像的被摄体拍出的照片比不上像的要好。
可是,你是否也懂得,是什么因素使被摄物成为上像或不上像的呢?
在我列举最重要的上像与不上像被摄体的特性和技巧之前,
我必须向你提供一些背景知识—一为什么某些因素能使一个被摄物在照片上具有感染力,给人印象深刻,而另外一些因素却能使照片令人失望。

简单地说,这是因为人的眼睛和相机在“观察”方式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例如,一枝红玫瑰可能以它鲜艳的色彩美使人感到愉快,
可是用黑白胶片拍出来以后,现实中使我们陶醉的色彩在照片上成了灰色影调,红花和绿叶的颜色呈现相同的灰色,它们之间的反差没有了。
照片中没有留下被摄物原有的精彩之处,因而成了废品。
原因在那里呢?因为眼睛和相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不同,这里当然指的是颜色。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到过长满红杉的地方,你被这种树的壮观所折服,为了留作永久纪念,你拍了许多胶片。
但当你放映这些幻灯片时,你会大吃一惊:现实中雄伟的大树看起来和普通树役有什么两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你的被摄物缺乏比例感,
照片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表明这些树木的巨大尺寸—一这本来是它们的最大特点,你是为此而拍照的。
没有比例,它们似乎很矮小,在幻灯投影中它变小了,和其它树木—样了。
这又是你和你的相机的观察方式不同的缘故。

第三个例子:你参观了一场汽车大赛,兴奋极了,情不自禁地拍了许多汽车以每小时160英里的速度从你面前呼啸而过的照片。
为了使照片清晰,你用了最高的快门速度。从某一点上说,你是成功了,照片确实很清晰,没有错。
但准确的说,它们是停止不动的。
赛车的气氛、令人激动的场面以及“速度”这个要素没有了,现在只剩下一堆无用的东西,那就是没有鉴别价值、没有感情的照片。
这仍然是因为你和你的相机对相同的比赛所作的反应不同。

这里我想说明的是,你不能简单地把相机对准一个有趣的目标,按下快门,就期望得到一张获奖照片。
实际上,一张美丽少女的照片不一定就是一张美的照片。
为什么呢?因为“美”不一定就是“上像”的特性,象前面提到的红玫瑰那样。
拍出照片也不一定就有趣味,象赛车的例子就是证明。
以上所举各个例子,不论是美的还是有趣的东西,或者是既美又有趣的东西,拍出照片来却都令人失望。

那么,做为一个一心想拍出好的照片的摄影者应该从这里学到什么呢?
从这可以学到的是,必须懂得有趣的主题和被摄物虽然是拍出好照片的前提,但它本身并不能保证这张照片必然是成功的。
形象生动是一张好照片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被摄体要在照片上表现的生动,除了它本身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之外,还必须具有上像的特性。
那么,使被摄体上像与不上像的那些神秘的特性是什么呢?很难用一个公式来回答。
因为一定程度上它是随着提问人的艺术观点而有所不同的。
用传统摄影家的眼光来看,金发碧眼、S型曲线和惟形物体常被认为是上像的特征,但较少保守和兴趣广泛的摄影家考虑的范围就更广一些了。

下面是我认为上像与不上像的最重要的特征和技巧。
简洁
我认为简洁应该列为被摄体具有“上像”特征的第一条。
认为画面上挤满了物体似乎比只拍少数几个要好,这是初学者常犯的一种错误。
他们没有弄明白。相机能够记录镜头视野之内的“每样东西”,而人眼却是有选择的。
通常眼睛只对景物的某特殊方面发生兴趣。
大脑控制中心过分地重视某一部分景物,但照片上的细小部分却迫使眼睛给它们和其它重要部分以同样的注意、这样一来,它们便冲淡了甚至破坏了照片的整个艺术效果。

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被摄物时,首先必须问问自己:怎样才能把它从周围环境之中,从分散注意力的杂物之中分离出来?
怎样才能提炼出那些吸引我拍照的视觉美来?
我们应该首先“清理现场’’(这个词是比喻,也是事实),然后才着手拍照,并且根据条件尽可能好地完成它。
如果条件许可,我就把无用的东西从取景器里排除掉(例如拍人像或拍合家欢时,就可以这样“清理”背景)。
如果被摄体是一个小小的雕塑品、可以把它拿到更合适的背景前面去拍。
如果不允许这样做(也许雕塑太重或者不允许碰它),就用自己的背景,一块纸板或无缝背景纸。
假如实在不能清除干净,那就集中去拍被摄物本身,把相机靠近它,让被摄物占满取最器,把四周不必要的东西挤出画面。
如果不可能靠近(如拍动物园的老虎)或者不希望靠近(田为它可能导致透视上的失真),那就用焦距比标准镜头更长的镜头。
从远处拍摄,创造一种拉近的效果。

清楚和有条理性
一个被摄体本身可以表现出有条不紊,也可以是杂乱无章。
不用说,前一种情况可以拍出好照片来,而后一种情况却不然。
我的经验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在我撰写《树》那本书的时候,许多好心肠的人对我说,他们见过非常美的树,并且把地址告诉我,以使我能把它们写进书里。
可是,毫无例外,每当我听从了他们的指点前去察看的时候,发现树是有的。
而且确实是一棵非常美的树,但从摄影家的眼光来看,这棵树已经没有希望上像了。
因为它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它的独特的轮廓被淹没;周围的影调与颜色和这棵树混为一体,背景已经无法利用;
还有高压线、电话线和建筑物也来干扰,使我无法清楚地表现它;本身很美的一棵树对我没有用了。
然而这样的情况往往被许多摄影家所忽略,在许多介绍树木的书籍里,插图中的树都是受了周围物体的影响,特点已经无法辨认,失去了作为特定树种插图的意义。

相似形式的图案美、节奏感与重复出现
被摄体具有图案美、节奏感与重复出现这些特征,往往能够加强照片的结构使之成为佳作,所以大多数摄影家都喜欢拍图案照片,这是很自然的。
然而,仅仅是为了图案效果去拍图案照片,没有正当的理由和目的,去追求所谓“抽象”的形式,那就容易落入俗套而令人厌烦。
当然,如果图案构成主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当它能突出主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时候,
它就具有上像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图案最能保证照片的艺术效果。

下面是我认为上像与不上像的最重要的特征和技巧。
反差的高低
绝大多数照片的反差是中常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
这样的照片只从反差方面看,不会讨人喜欢。然而,那些反差异常或反差不明显的物体往往却有着奇特的效果,原因是以少见为新奇。
因而,经过敏感的摄影家巧妙的处理之后,反常的高反差或低反差却是上像的特征。
事实上,有独创性的摄影家都知道,逆光照明的被摄体(反常的高反差)和雨雪天或雾中的景色(反常的低反差),能够拍出效果最好的照片来。

大的突出的形状
一般说来,大的、突出的、明确的形状,比起大量小的、复杂的、边缘不清楚的、平淡的东西来,容易创作出好照片。

表面质感
用侧光或逆光适当地照明物体表面的质地,对照片是有好处的,因为它能提供信息,告诉观众,物体的表面是什么构成的:
是石头、混凝土、树皮、金属、玻璃、织物、纸张还是毛皮等等。这就使得富有特点的表面结构成为上像的好题材。

色彩
色彩提出一个特别的问题。因为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它可能是一笔资产,也可能是一笔债务。
到现在为止,本文所列举的那些上像的特征都是既对黑白摄影家有利也对彩色摄影家有利的。
至于说到色彩,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就彩色摄影来说,颜色能使一个物体上像,而就黑白摄影来说却是不上像的;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例如,唤起我们对某种花、鸟、热带鱼或蝴蝶爱慕之情的那些生动的颜色是使这些被摄体特别上像的特征,这是从彩色摄影家的观点来看的。
但对黑白摄影家来说,同一特征却是绝对不上像的,困为拍成黑白照片以后,由于失去了原有的颜色,这些被摄体会变得无法辨认;
五颜六色变成了灰色影调,互相难以分开,结果使照片效果极差,并且给人以单调虚假的印象。
因而,从事黑白摄影的摄影家要避免拍摄那些以颜色突出为特征的被摄体,象色彩艳丽的花朵、食品、水果、鸟类、蝴蝶、热带鱼、秋叶、绿叶、油画和日落时火红的天空。
无论拍摄技巧如何熟练,在黑白摄影中这样的被摄体产生的照片总是令人失望的。

但是,甚至对彩色摄影家来说,有些颜色也谈不上具有上像的特征。
肉眼看来漂亮的颜色或颜色的组合在幻灯片或照片上可能是庸俗而令人厌烦的,例如蓝色天空下的绿色田野,那只是明信片一类的平庸之作。
另一方面。一些最富魅力的彩色照片,它们的特殊效果来自一种最浅淡的颜色,几乎象没有颜色一样,有些阴雨天或雾天所拍的照片就属于这种例子。

如果有人概括一下的话,他可以说,对于摄影家来说,只有不寻常的色彩才具有上像的特征,它必须是非常鲜艳、非常强烈,或者非常浅淡、非常素雅。
几种和协的颜色在一起可能很上像,而互不相关的几种强烈的颜色混杂在一起却是华而不实、不上像的。
此外,少数几个大片色块要比大量小块颜色效果更好。

自发性
自发性动作是有生命的被摄体非常上像的一种特征。
关于这一点很难下一个定义,你非这样说吧:它和摆布、设计和弄虚作假正好相反,而这些都是最不上像的特征。
自发性动作使照片显得可靠、朴素、真实。永远不要强迫被摄者,_让他们自发地活动。摄影家必须在动作消失之前把它抓拍下来。

逆光
逆光虽然不是被摄体本身的特征,但它是上像的用光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摄影创作方法之一。
在熟练的摄影专家手里,逆光能把一普通的物体变成迷人的形象,把平庸的东西加以美化。
使用逆光在黑白摄影中比较容易,但在胶片宽容度较低的彩色摄影中,就比较困难,容易造成失败。
逆光摄影成功的关键是按被摄体最亮的部分进行曝光(防止细部影纹和颜色被“清除’掉),而让较暗的部分变黑。
如果万一要对阴影部分使用辅助光照明的话,也只能少用一点,用多了就会前功尽弃;
因为逆光和来自辅助照明的正面光会互相抵销,结果拍成平淡无味的照片。

近摄
作为一个规律,近摄比起远摄和那些包罗一切的全景照片来更能使被摄体上像。
全景照片包括的东西总是太多。
近摄自然而然地排除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多余的、可要可不要的细节,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上去,同时还能比从远处拍照获得更大、更突出的影象。

远摄
使用远摄镜头能产生极好的透视效果,所以是使被摄主体上像的一种好方法。
和胶片尺寸相比较而言,镜头的距离越长,透视的畸变程度就越低,主体就显的越大,远近景物之间的比例也越自然。

不幸得很,大多数摄影家认为用远摄镜头的唯一目的是能把远处的景物拍得很大,从而增强了艺术效果。
事实上这只是它的一部分作用而已。
我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用得上,远摄镜头总比标准镜头更为优越,
甚至在拍摄距离较近的街景(现在人们经常用中等的广角镜头拍摄街影)、人像和特写之类一贯使用标准镜头的场合也是如此。

还有这一段,我也认为非常重要的!

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
卡蒂埃·布勒松《决定性的瞬间》——论摄影构图

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必须严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问的联系。
摄影隐含有辨识功能,就是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
眼晴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体,聚焦其上。
照相机的任务,只不过是把眼睛所作的决定记录在胶卷上而己。
正如对绘画作品一样,对待摄影作品,我们也是将它当作整体来观看和感受的,而这个整体,我们只须一瞥便可把握。
在摄影作品中,构图实际上就是眼睛所见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时组合和有机组织的结果。
由于内容和形式是不可能分割的,因此,构图是不可能事后补上的,不可能作为一种补贴在基本素材之上的事后设想。
换句话说,构图必须具有必然性。
摄影具有新的可塑性,就是主体运动时瞬间出现的线条所形成的。
我们配合着运动而进行拍摄,仿佛运动本身就是按照着自己的预定方式展露着的生命似的。
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特别的时刻,当这一瞬间出现时,动态进行中的各项因素都处于平衡状态。
摄影的任务,就是要抓住这一瞬间,将其中的平衡状态把稳,并凝结动态的进行。

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
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
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
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
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有时,你得拖延一会儿,以等待适当的时机出现。
有时,你会感到眼前的景物万事俱备,几乎可以拍成好照片了,只是还缺一点什么。
缺的究竟是什么呢?也许,有人突然走进你的视线范围。你透过取景器,追踪他的行动。
你耐心等待着,最后终于按下了快门。
你抱着大功告成的感觉(虽然你不知道为什么),满意地离去了。
以后,为了落实这种感觉,你可以把影像印成照片,细心分析照片中的几何图形。
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的瞬间按下的话,你会观察到,原来你已本能地将某一几何模式捕捉下来了。
要是没有了这几何模式,照片就会令人感到乏味,缺乏生气。

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它却只能从直觉中产生,因为我们当时是在捕捉稍纵即逝的时刻,而且,它所牵涉到的种种相互关系,都处在运动之中。
应用黄金分割时,摄影者除了自己的眼睛之外,便没有什么规矩准绳可以遵循。
任何几何分析,任何将照片之繁化为线条形式之简的工作,都只能在照片拍摄冲印之后进行。
但是此时所能做的只是于事无补的事后检查而已。
我希望永远都见不到摄影机的取景器装上构图格出售,磨砂玻璃上也不会画上黄金分割的线条。

对一幅好照片进行剪裁,那就无疑等于将正确的比例关系抹杀掉。
况且,构图差的照片,能够通过暗室放大机将其剪裁而改为成功的例子,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这样一来,当时视觉上的完整结合已不复存在了。
关于照相机的角度,已有很多人讨论过了,然而,唯一有效的角度,只是几何构图上的角度,
而不是由摄影师为了取得什么效果而俯伏在地上,或做些滑稽可笑的动作所得到的无中生有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ndmsr.blogbus.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6-18 10:43  #2
会员
ndmsr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71
发帖数: 312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
摄影作品的评价---科技标准与艺术标准不可混淆



我们都知道,如果将科技领域的标准与艺术的标准混为一谈将是很不明智的。但事实上,人们在拍摄或评价摄影艺术作品时,却往往将摄影工业中的科技标准与摄影艺术标准相混淆。即使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使作品曝光过度,色彩失真、没有焦点等,也会被视为失败的作品。其实艺术的形式语言本是非常丰富的,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艺术家可随心所欲地选择和创立新的表现形式,这是与“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这一根本性原则完全相符的,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雕塑家可以让人体变形;画家可以把实物镶嵌在油画里;音乐家可以将猎枪带到乐队中;为什么摄影家就不能有意拍出曝光过度或没有焦点的作品呢?如果镜头没有景深的特性,是不是连虚实结合的摄影作品也算足失败的呢?如果几个画家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大都是哪国的丙烯最好,淮凋出的玫瑰红更逼真,我们将说他们不免无聊;若摄影家们在一起总是谈论曝光准确,影调明快、色彩还原真实之类的话题,而不能上升到艺术表现的层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摄影创作中这种把科技标准与艺术标准相混淆的现象,不但局限着摄影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空间,它还是阻碍某些摄影家向较高艺术层面迈进的一道鸿沟,是摄影艺术不能缩小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差距的原因之一。


造成摄影创作和欣赏中这种“标准混淆”的原因来自主客观两方面。

客观方面,摄影艺术所依赖的创作手段——摄影术。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其中要涉及一系列的光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科技标准,这注定了一幅摄影作品的完成过程中,也要涉及这些标准,而其中的每一个标准又都与作品的技术质量有关。因此,人们很容易被缠绕于这诸多的科技标准之中。而摄影器材商们为了促销各自的产品所做的强有力的宣传,也会牵着一些入的鼻子,使他们舍本求末,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摄影器材的品种和性能无休止的花样翻新上。摄影器材日新月异的发展,固然有利于摄影艺术创作,但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你花大价钱买的一架功能复杂的相机,实际上许多功能对创作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多余的。但制造商们则不考虑这些,他们殚楕竭虑地在相机功能方面频繁地更新换代,其一半以上的目的是为了炫耀实力、刺激消费和与同行竞争。

主观方面,一是由于一些人在初学摄影时,不能够系统化地进行基础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致使他们拍摄了多年,也未能真正解决基本功的问题,有的人甚至拍了一辈子下来,在技术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误区,于是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将话题集中在器材工业的科技标准和技术技法方面:事实上只靠经验是无法使具有很强科技性的摄影基本功走向完善的。若想真正随心所欲地使摄影术为艺术创作服务,则必须从原理的深度把握它,原理一通则百通。而再高级的器材、再复杂的功能,也无法完全对应于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创造性和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追求,相反,功能过于复杂还可能对创作产生一些副作用。

二是从事艺术摄影的摄影家对于艺术标准认识不够,因而无法建立和把握艺术标准。这是文化修养范畴的问题,也是在摄影界存在已久的问题。有些人长期无法超越艺术的低级层面,最终不自觉地使自己定型为一个“技高艺低”的摄影匠。

那么艺术有标准吗?它连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都没有,又何谈标准?

事实上,艺术虽没有精确的定义,但却有大致的定义;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相对的标准;艺术的标准虽然不是完全孤立的、·与科技标准无关的,但它又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否则,艺术也就不成为艺术了。至于艺术的标准具体都包括哪些,是很难一一罗列的,它与;技术标准是范畴性的区别。

总之.摄影器材制造过程中的科技标准,虽然与摄影艺术创作乃至摄影艺术标准有一定的联系,但绝不能把它与艺术标准相混淆,这本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艺术家了解、运用摄影术中的科技标准,应是百分之百地服务于某种艺术目的。艺术无法回避形而下,但它终属于形而上的范畴。谁不能将摄影艺术提升到精神、情感及文化的高度,不能将之视为净化灵魂,宣泄情感、张扬创造力的途径,·他最多只能是个精干玩弄技巧的匠人,而不是灵光闪烁的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ndmsr.blogbus.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6-18 10:45  #3
会员
ndmsr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71
发帖数: 312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
看起来真的很长喔


希望我们的眼睛更清澈,思路更灵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ndmsr.blogbus.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6-18 11:18  #4
会员
吉翔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526
发帖数: 466
注册日期: 2006-11
来自: 加拿大, 安省, 多伦多
感觉楼主好像少了图片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儿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儿滚铁环,铁环滚得远,胖娃儿跟到撵,撵又撵不上,白白跑一趟!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6-18 12:25  #5
会员
hongchen

级别: 高中一年级
精华: 3
积分: 6729
发帖数: 6286
注册日期: 2004-06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俺现在就是一个器材爱好者吧。硬发烧而已。摄影?连菜鸟都算不上。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6-18 12:56  #6
会员
军营

级别: 初中三年级
精华: 2
积分: 4194
发帖数: 3877
注册日期: 2006-10
来自: 中国, 广东, 深圳
蠢!

这么好的文章,这么长的文章,分成几段,几个贴,可以让你赚足饭票了,
引用:
最初由 ndmsr 发表
看起来真的很长喔


希望我们的眼睛更清澈,思路更灵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光临:
莱卡LeicaR系镜头转接EOS俱乐部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2007-04/15/ff80808111dd612b0111f435b08f5fe8.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6-18 13:52  #7
会员
山页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538
发帖数: 517
注册日期: 2006-08
来自: 中国, 湖北, 武汉
是篇好文章,学习。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6-18 14:51  #8
会员
ndmsr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71
发帖数: 312
注册日期: 2005-06
来自: 中国, 广东, 广州
引用:
最初由 军营 发表
蠢!

这么好的文章,这么长的文章,分成几段,几个贴,可以让你赚足饭票了,



觉得好就转过来了,没想那么多

本来还以为火星了,怕你给我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ndmsr.blogbus.com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06-18 14:58  #9
会员
故垒萧萧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430
发帖数: 413
注册日期: 2007-04
来自: 中国, 河北, 秦皇岛
呵呵。终于看完了。学习了多少东西不知道。只是知道了要努力的方向。呵呵收藏了。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3:55.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