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疯狂PS!起死回生的电子暗房技术·深山红叶
最终合成效果请见: http://photos.nphoto.net/hfut/ 标题:人约黄昏后
电子暗房给我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方便性,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让以前胶片时代极其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完全可能。 这里本人用小DC拍摄了几幅照片素材,这些素材无论从色彩、构图、曝光以及内容意境等均不理想,但每幅图片中多少却有一丁点值得一看的小东西(也有人称之为“元素”)。如何把它们进行电子暗房的二次创作,从而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本图就是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将可用的素材组合到一起并非是无原则的随意拼合,而是同样需要的策划、有创意,然后通过各种电脑技术手段来实现。 本图最终花费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处理过程极其复杂,因此就不能把具体步骤一一写出来,抱歉!不过,请大家千万不要关注细节,而是关注创意。创意!! 数码暗房处理的照片与实际拍摄的多少有些差异,如果本图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指出,但也不必因我讲明白了是合成的而盯着挑刺:) 由此看来,大家手中大量尚未来得及删除的“废片”就有得一玩了! 本帖的目的是倡导大家重视后期电子暗房处理,不要一味把眼光放在牛机、牛头上,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人头”才是硬道理。您说呢? 又及: 有人说这只需15分钟足矣,根本不需要一下午时间。这是对摄影后期创作的极大误解。 1.注意,“创作”与“制作”有本质的区别。就本幅作品来说,照片中各个元素,是逐步添加、修改、更换、测试后一步一步慢慢组合出来的,期间要翻阅大量照片素材,进行拼合测试。因此,后期创作是一个审美加技术相结合的创作劳动,而不是给你几张素材,按照预定的样板制作出来。而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已经挑选出来的素材和做好后的作品画面,你按照我目前现成的创意“制作”出来,所有“创作”的过程都省略了,当时就节省时间。 2.全分辨率制作时,要创建大量的图层,在反复测试对比过程中,大量的图层和操作生成的临时文件居然把我几十G的空间都写满了!电脑运行速度非常缓慢,一个滤镜操作可能都需要不少时间,因此15分钟搞定的说法根本不科学,哪怕你用苹果机,别忘了操作的步骤和过程不是预定好的,而是要反复尝试的。比如抠图吧,这里涉及大量全分辨率图片的抠图,这就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作,尽管我使用了各种抠图工具,但全分辨率时的细节处理仍然是比较耗时的。 因此,特别就15分钟搞定的问题做一说明,以免有些朋友的误解而造成对更多人的误导。 最终合成效果请见: http://photos.nphoto.net/hfut/ 标题:人约黄昏后
深山红叶
-深山红叶-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取景,其实本质上是选取背景! 构图:其本质上是安排画面元素使之形成心理平衡! 拍摄,本质上是在抓取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