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对准最可爱的人
<<我是一个兵>> ——唐士龙军旅摄影作品展 时间: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上午9点30分开幕。 地点: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 展出时间:21日——23日(共三天)
唐士龙(大唐),1980年从上海入伍,雷达兵,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团参谋、连长、军级机关秘书等职务,1984年赴广西前线
参战,1986年入空军雷达学院指揮参谋班学习。现为上海《黄浦时报》编辑、摄影记者,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镜头对准最可爱的人 ——记军旅摄影家唐士龙 凡是和唐士龙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被他身上二十年军旅生涯中磨练出的那股军人气质所感染。在上海的摄影圈中,他的军事
题材摄影作品犹如他的性格——豪放而大气。从军营中来的唐士龙,对军旅生活有着深深的情怀,他始终将镜头对准身边的战友。十年来,他
走遍高山、海岛和边防线上,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为他们留影、“塑”像,他也被许多基层部队官兵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编外摄影师”
。 今年“八一”建军节,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为了这一天,唐士龙不畏艰辛,几年来拍摄大量的反映军营
生活的照片。当一幅幅金戈铁马,反映我军威武之师的作品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到自豪。而官兵们戍边卫国,刻苦训练的艰辛
,你定会对军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七月二十一日,在”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世纪广场,唐士龙的《我是一个兵》摄影展,是他从拍摄的十几万
张照片中,精心挑选出八十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佳作,献给建军八十周年,扬我国威和军威。他也给上海摄影界带来了一丝军营雄健的气息,
读了他的作品,使人精神振奋。他的《铁流》、《战神怒吼》和《流行时尚》等借助文学的深沉,光影的洒脱,展现了军人的美。 时下摄影艺术展览十分红火,这刺激了摄影艺术的创作,但也使尚巧的风气滋生漫行,一些柔弱纤巧或者粗制滥造的画面充
斥展览厅,但唐士龙的作品不是一味的大开大阔,或者纯粹的阳刚之美。他自己说:“我的照片是军营,但色彩很清雅。”这说明他更多地追
求一种融合。他从戎二十年,在基层当过连长、在军级机关做过秘书。1984年赴广西前线参战,1988年入空军雷达学院指挥参谋班学习,现为
上海《黃浦时报》编辑、摄影记者。这一独特军人环境其实就是他拍摄军营生活的一座桥梁,对于他来说,不可避免地有一种军事摄影潜在的
艺术暗示。其中摄影作品《练兵》,他巧妙地运用俯视,追随拍摄军人训练的场景。似乎这种练兵有点残酷:你看飞奔的摩托,战士口含匕首
,紧紧抓任后备轮奋力攀登,看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博斗不可避免。由于画面动感强烈,使人觉得真实无所顾忌。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拍摄这
一训练科目,却非常真实地解剖了一般观众对军人的理解,展示了军人在不见炮火的和平年代,那些默默无名的英雄形象。 唐士龙的军旅摄影作品既凝重,又不乏时代气息,挥洒飘逸如行云流水。他为被中央军委追授“真诚爱兵科学带兵的模范基层干部”
荣誉称号的战友王庆平生前拍摄的《回眸一笑》,那传神的瞬间永远定格,把英雄王庆平微笑面对人生、爱心永驻心间的光辉形象,留给了世
人。他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张扬人文精神,形式是以后的说法。”说起战友王庆平,唐士龙为有这样的战友而感到骄傲!作为摄影家,他说
能为战友王庆平留下这张传神的摄影佳作而感到欣慰。 喜欢读书,善于思考的唐士龙,在工作中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头。他常说:“要把工作当事业来干,不能当职业来做。”这些年,
虽然离开了军营,在工作之余,他坚持创作,拍摄出了一幅幅深受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喜欢的摄影佳作。摄影的实践使他感到:如同文学创作
一样,散文与长篇巨作的容量是不同的,但即使小品,也要一吐为快,清新大度。因此,他的军旅摄影作品无论宏幅巨制,还是斗方小品,一
样给人恢宏的气势和饱满的精神。这也许就是唐士龙不同于一般的其他摄影家之处吧。
冬丛夏草 上传了这个图片:
![](https://p.nphoto.net/forums/image/200707/10/1304ca2b5672654088388519b563f93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