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游记
受邀请到重庆讲课,内容是关于如何申请科研基金项目。这个题目可不是我的强项,也从来没想过要讲这方面的内容。虽一再推辞,无效后只好接受并认真准备。 周五早晨在家里洗澡时不慎将腰扭伤。忍着腰痛,7:30赶到单位参加大交班后,大约9点直接“奔”机场乘坐中午飞往重庆的班机。虽然扭伤了腰,但运气并不是总是那么“坏”,尽管重庆大雾,但我乘坐的航班正点起飞并准点到达。下午3点多到达会场,休息了约20分钟后就径直走上讲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关于如何申请基金项目的讲座:“开启成功申请科研基金项目之门”。 因为是站着讲课,随着时间的延长,腰痛越来越明显。1小时45分后结束了讲座。此时明显感到腰肌痉挛,轻微的活动即可造成腰肌“撕裂”般的疼痛。好在听众的反响极好,总算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安慰”。晚上去“一棵树”拍重庆夜景,我强忍者腰痛上了“一棵树”。可惜,重庆的大雾根本无法拍照,我连相机都没有拿出来。虽然留下了遗憾,但也是我下次再来重庆的理由。 次日周六上午重庆大雾,10时许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素有“小重庆”美称的磁器口古镇。由于腰痛明显,所以我只背上相机,其它器材都由其他同行人帮助携带。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渐渐的“磁器口”代替了“龙隐镇”。我不知道为何“瓷器”成了“磁器”,是对是错暂且不做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昔日这里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磁器口千年不变的即纯朴又浓郁的古风,使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拥有“小重庆”的美名。原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题词“小重庆”的石碑现在还竖在江边。1998年经国务院确定磁器口为重庆市重点保护历史传统街区。 沿着磁器口一路走去,吊脚楼、老茶馆被一条青石板路串起来,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沿着青石板路边看边照。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处茶馆随处可见,且价格十分便宜,8元钱即可坐下来品茶歇息,10元钱还可享受到器乐表演。细细数来,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0余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磁器口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陈麻花”更是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一绝,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并且成为了馈赠亲友的佳品。麻花制作采用的是传统的技术,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艺操作,其特点为:酥、脆、香、甜的独特风格, 香脆可口,让人齿夹留香,回味无穷。“陈麻花”曾多次在不同美食节上获奖,获重庆市餐饮协会颁发的“名优特奖”,成为可以与“天津十八街麻花”相毗美的全国知名品牌。 “千年古镇,重庆缩影”,磁器口正以浓郁的巴渝民俗风情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由于腰伤,游磁器口的心情大打折扣。明年十月,我会再来! 下午4时,我们离开了重庆。
[ 此帖由 忙里偷闲的人 最后编辑于: 2007-11-28 15: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