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仁者乐山 发表 怎么在湖北钟祥还有皇陵?给多介绍点,我太孤陋寡闻。 |
不好意思以前我对此也不了解,只是去了钟祥的显陵才略知一二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 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也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1: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宪宗孙,武宗堂弟,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明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初十日生于兴王府(今湖北钟祥)凤翔宫。正德十六年(1524年)四月二十二日遵奉祖训“兄终弟及”进京继堂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之位,次年改元嘉靖,在位45年,享年60岁,死后葬北京十三陵“永陵”,谥号“钦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 2:嘉靖皇帝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二子,明孝宗朱祐樘的异母弟,明武宗朱厚照的叔父。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七月二日,生母为朱见深的宸妃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十一日,皇次子朱祐杬为兴王,国号曰“兴”。到弘治七年(1494年)九月十八日,18岁的兴王就藩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明正德十六(1521年),明武宗驾崩,因其没有子嗣,决定遵奉祖训“兄终弟及”,宣诏“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皇帝位”。朱厚熜登极,年号嘉靖。 3:按照封建的家法家规,朱厚熜过继给孝宗皇帝做儿子。但世宗为自立体系,欲令尊死去的父亲为皇帝,朱厚熜即帝位后,自立统嗣体系,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朱祐杬为皇帝。1521年(正德十六年十月)推尊朱祐杬为“兴献帝”;1523年(嘉靖二年) “命兴献帝家庙享祀乐用八佾”;1524年(嘉靖三年三月)又加尊为“献皇帝”,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九月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1526年(嘉靖五年九月)“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于世庙;1538年(嘉靖十七年九月)则追尊庙号为“睿宗”;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恭喜献皇帝神主供入太庙。朱厚熜登基后第3天,派遣司礼监太监秦文等到安陆兴都王府迎接自己的母亲蒋氏进京。第6天,便命令礼部议适合于他父亲兴献王的称号。此举引起朝庭激烈反对,礼部尚书毛澄动荡不安学士杨廷和等人“大会公卿如谏诸官,60余人联合上议,极力反对”,而以张璁为代表的一小部分人,则阿附世宗,提出“继统不继宗”的观点,双方引经据典民开了激烈争论。嘉靖三年(1524年),朱厚熜敕谕礼部“今加称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睿献皇帝”。持反对派朝臣见状,大集群臣九卿23人,翰林21 人,给事御史、诸司朗官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大理寺属及大学士毛纪、石珤等200余人,相继跪在左顺门,自早至午。世宗数次命司礼监传其手谕,令臣等退去,但群臣“伏地如故”进行抗议。朱厚熜大怒,差锦衣卫将180名大臣臣逮捕,并杖死其中17人,580余人受到入狱、夺俸、贬官、戍边等处罚。最终用武力平息了这场长达三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史称“大礼议”。大礼议之争以明世宗的胜利而告终,皇室支系成为皇室正统,皇权大大加强。 4: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初四日,章圣皇太后蒋氏经过3年的疮毒折磨,不治而崩。圣母蒋氏的病逝和如何安葬章圣皇太后成了国家大事,而蒋氏在遗诏中的意思有三点:其一,死后陪葬献皇帝左右;其二,让诸王室及文武百官要竭力辅佐皇帝;其三,治丧从俭。实现圣母的遗愿,就是对圣母最大的孝尊,嘉靖皇帝考虑再三,最终将圣母与其父合葬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的显陵。 5:显陵的建筑特色。一陵两冢: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的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后宝城建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与其妻合葬时修建的新宫。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称为“瑶台”,整体呈哑铃形状。同时,由于皇权的加强,宗法礼制的完善,在新旧地宫间,型制发生重大变化。新地宫,即后宝城,平面从前七陵,即长、献、景、裕、茂、泰、康,采用的长圆形变为正圆形,这是后期永、昭、定、庆、德五陵宝城变为圆形的转折点,是显陵在明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标志。 (18)方城明楼内的“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通高4.69米。
西村野狼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西村野狼 最后编辑于: 2007-10-21 14: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