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 10月1日 库车
早上7点,石师傅准时在大堂等我们,把背包存了,上车出发,在新疆这个时候天还是黑的,日出大概要8点半左右吧。师傅打开CD,一路狂歌,不错,听了刀郎听老歌,呵呵。库车到轮台县有60、70KM,轮台那里有大片的油田,一路上可以看到天然气的气田滚滚的烈火,还有油田的“叩头机”。在轮南还见到了“西气东输”的总站,是从这里输天然气到上海,当时就一个感觉,中国总算是有钱了,你想想,好几千公里铺上管道,很多还是地下的管道,铺设加上维护,国家投资没有几百个亿是下不来的。改革开放这二三十年,国家是真有钱了。
在新疆,不象内地,是中石油的天下,中石化的加油站寥寥无几。在路上,还见到一些偷油的人,在路边架上桶土法炼油,黑烟滚滚,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黑云。想起那句老话,靠山吃山,这里就是靠油吃油了。
远远已经能看到沙漠了,我们已经走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了,远处的地平线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了,看来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在已经能看到公路边出现一些灌木的时候,硕大灿烂的太阳终于迫不及待的露头了,停车,对着地平线狂拍,在清冽的晨风中,手指还是冻得有些僵硬。
为了赶上胡杨林的日出,我们赶得很早,终于还是赶上了。到了胡杨林公园门口,看到中坤的工作人员还在那挂条幅呢,还没卖票,石师傅跟他们说要赶着进去拍日出,还不错,很痛快先交钱进去,出来再补票。门票50大元/人。
胡杨林是沙漠中常见的植物,大概是因为那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被现在的人们所推崇的缘故,已经取代“梅兰竹菊”中国传统四君子,成为文人墨客的新宠,在各类户外网站,摄影杂志上出镜率颇高。我们也不能免俗的过来感受一下。大概很多人还是喜欢胡杨林深秋季节一片金黄的妖艳,特别是经过老谋子那部中国经典风光片“英雄”的大肆渲染之后,更是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内蒙的额济那和新疆塔里木河的胡杨林已经成为中国观赏胜地了。石师傅告诉我们新疆这个时候还没冷,所以胡杨还基本没怎么黄呢,要等到冻了霜才会一夜染黄襟的。
晨曦中的胡杨林,恬静,稳重,不时有清脆的鸟鸣为这种天籁的恬静添加一点姿色。胡杨的树干没有直直的,都是扭曲着努力向上生长着,不息将躯干撕裂,将筋骨争断,也要向着太阳向着天空伸展,这种生长的张力确实令人震撼而钦佩。那些匍匐在地的躯干,已经干裂变脆,变成片片残躯散落在地,但不经意间会在枝桠生出一抹绿色的叶脉。被阳光漂白的枝干和那抹翠绿的叶脉,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是生命与死亡的角力,那般惨烈,那般震撼,但又来得那么直接而没有任何点缀和修饰。这大概就是文人骚客们所看重的那种挣扎,那种不屈服,那种野蛮而强烈的求生的欲望,这种胡杨的性格是融入他的体格,他的叶脉,他的骨血中的。
静谧的林中,偶然会有一两个端着大炮长枪的杀将出来,随后又隐身消失在密密的枝桠林间。静静得呼吸一下清凉的空气,听着树叶飘落的声音,感觉空气通过你的鼻腔所摩擦出的轻响,其实这才是天籁。老谋子再能煽情再能布景,终归不能胜过这自然的造化,天籁是不能够被拍摄和记录的,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心灵放平,去感受。。。。。
这片胡杨林面积很大,有一条16KM的公路穿林而过,可以开车进去,在你想停下的地方停下来,林子里有很多车辙,以前应该有很多车是开进去的,我个人觉得这样会破坏这里的植被生态的,靠腿去感受上苍留给我们的感动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
胡杨林里还生长着大片的芦苇、红柳,在晨曦中飘扬的芦苇花,反衬着阳光,亮丽而又摇曳多姿,刹是好看。
提示:要去胡杨林,可以从库尔勒和库车两个方向,从库尔勒大概要180KM,当然为了避免走回头路,也可以从这里走沙漠公路到民丰,我们的时间没有那么多,所以多是走回头路的设计了。
胡杨林的日出或者日落应该是最美最壮丽的了,这里的日出时间我看了一下,应该是在8点半左右,到了9点太阳光线就已经比较强烈,无法拍出柔线好片了。晚上日落应该在20点半左右,我们没有拍日落,所以不知道光线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拍日出,你只有大概半个小时的最佳时间,所以一定要早去,并且要早点占据有利的取景区域。在景区内是否可以扎营,我们不是很清楚。
景区里有小火车可以乘坐,如果不想开车进去,可以选择这种方式,一路上可以观赏到很多胡杨林。我们没有乘坐,所以不清楚路线和时间。票价好象是10大元/人。
个人感觉,由于这里是塔里木河的边缘,以前塔里木河经常改道,所以滋养出这大片的胡杨林,新疆其他地方也有胡杨林,但是要论最经典的观赏胡杨林的地方,估计这里是最好的了,值得一游。
塔里木河
从胡杨林出来,沿沙漠公路前行18KM,就到了新疆最大,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了。这里有座大桥,我们见过的大江大河不少了,所以一看塔里木河混黄的河水缓缓流淌倒也没觉得有多么震撼。听石师傅说,也就是十几年前,这里的塔里木河水很大,最大的时候水面可以达到桥面上。现在水小很多了,正是因为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的随便截流,才有了下游孔雀河,罗布泊的干涸,历史上由于塔里木河不停的泛滥和改道,导致了多少西域的灿烂文明兴衰荣辱呀,又留下了多少坐荒废的古城,一条河决定了整个西域的兴衰和变迁,联想到这些,眼前这条不起眼的河陡然间变得伟岸了许多。
我们下到河滩上,看到沙地上有许多小动物的脚印,看上去很是有趣。看来河两岸的野生动物还是很多的。天上盘旋着许多的隼,看来这里有许多他们的食物了。
库车王府
在回去的路上,可以在轮南公路,也就是沙漠公路的起点,有一个纪念碑,留个到此一游的影。也算到过这里了。乌鲁木齐到和田的班车也是从这里横穿沙漠去和田的。
回到库车县城,已经是下午2点半了,石师傅把我们送到库车老城,这里是维族人的聚居区,谢别石师傅,石师傅人很不错,还叮嘱我们在这里要注意安全,维族人没有交通观念,开车比较猛,在老城要留心些。他常年跑这些线路,还跑过217国道去那拉提草原,他的车况也很好,推荐大家以后去库车可以找他啊。
我们路过了库车大寺,不对外开放,所以也就是在门外看看吧。另外要尊重维族人的民族习惯,女人是不可以进入大清真寺的,有的是不能进入大经堂的。我们在路上走着,一路看见许多维族人家在翻修自己的家,大兴土木,不时有维族小孩跑过来跟我们打招呼:hello,hello叫个不停,一般情况下,你一定要有礼貌得给人家也回应,不要装做不理,这样非常不礼貌的,在维族人看来。
顺着街道走到头,就是库车王府了。库车王爷是世代嫡传的,最后一代是被民国政府册封的,现年84岁了,我们还见到了老爷子,并合了影。现在的官衔是库车县政协副主席。王府门票40大元,个人觉得是非常贵拉。一般都是旅行团队才过来,里面有库车博物馆和王府两部分,还可以住宿,用餐,都是旅行团队的项目,我不知道具体的价格。
王府的建筑和周围的民居相比,显得豁然开朗,大气而庄重。里面还有一个王爷自己家族私用的清真寺,不愧是王爷。库车博物馆的规模很小,展出的展品也没办法和大的博物馆相提并论,但都是周遍考古发现的,很有一线资料价值,比如那具从苏巴什大寺出土的怀孕的女尸就保存在这里,从骨骼看这个女人个子很高,鼻梁很高,应该比现在的维族的女子要更高,更象西方人的相貌。其骨盆里还有一个胎儿的骨架,猜测可能是死于难产之类的死因。
现在王府里还住着老库车王爷,老王爷在最靠里面的一个独立院子里,我们进去的时候,赶上有当地的几个汉族学生也在里面参观,他们和老王爷照合影,我们本来不知道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库车王爷,但一看老王爷躺在葡萄架的阴凉下打盹,旁边放着两张椅子供人合影,便猜出这便是哪个最后的库车王爷了。听王爷说,和他合影是要去售票处那开什么证明的,他的维族普通话确实听不太懂,大概的意思就是这个。但那几个学生苦苦求他,说他们都是库车本地的学生,放假过来玩,就跟他们合个影吧,老王爷倒也爽快,毕竟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老王爷和主人们合个影也没什么问题吧。我们也沾光和老王爷合了个影,太荣幸了,北京的王爷早被“四旧”光了,没想到还在库车和一个真正的王爷合了影。那几个学生还不依不饶地进一步提出非分要求,希望能去王爷的家里看看,拍张照片,我都觉得这太过分了吧,人家王爷住的地没义务让你还参观呀。老王爷面露难色,最后还是答应了,他喊来一个维族小姑娘,应该是他家的保姆吧,吩咐了两句,这个小姑娘就带我们进了王爷的家,当然我们先在门口拖了鞋,看到王爷家的中厅铺满了华丽的地毯,陈列着很多华丽的瓷器,还有一些具有阿拉伯风格的瓶瓶罐罐,墙上还挂着王爷年轻时候的一张照片,看上去英姿飒爽的。毕竟觉得去打扰人家还是不太合适,我们赶紧就退了出来。道谢过王爷以后,我们在王府里又四处溜达了一会。
从王府出来,一看门口有公交车,赶紧上去,跟维族的售票姑娘说去大树(是石师傅告诉我们这个地名,那有库车最大的巴扎),花了5大毛/人,一路在维族人高兴的叽里呱拉中到了大巴扎,进去一看,呵呵,都是卖衣服的,这里的巴扎可是面向当地人的,不象乌鲁木齐的国际大巴扎是骗旅游者的,里面卖得东西都是日常用的,没有什么特色。于是出来就去了当地的一个农贸市场,呵呵,太热闹了,里面卖什么的都有,维族男女老少,磨肩擦踵的,好不热闹。一想,我们这都到新疆三天了,还没顾得上品尝当地的瓜果小吃呢,赶紧着吧。先到了西瓜摊,一大元一大块,看维族老爹用刀切一大块,开啃,就一个字,爽,甜我就不说了啊。当然,这里的维族人汉语都不怎么溜,水平都是基本能告诉你多少钱,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连说带比画,我觉得还是小学一年级时候的掰手指头最管用了。沟通没问题。
库车最有名的是白杏,据说非常甜,7、8月应季,我们也看到有卖的了,但看上去个头也不太大,我们以貌取杏,就没买,买了点葡萄,全新疆的葡萄一个地一个味,感觉喀什的葡萄最好吃。当然,不能拉下烤肉串的,一群人围着,热闹,还有维族老爹上来和我们聊几句,当然我们都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拉。关键不在乎说什么,关键是高兴啊。库车的烤肉串粗旷,大铁签子一穿,两大元一串,我一比画五个手指,维族小伙麻利地给我们烤上了,看别人吃都是弄个馕,把肉从签子上给捋下来,就着馕香香得嚼上了,给我馋坏了。
我们的肉串烤好了,一个维族姑娘细心得给我们把肉从签子上捋到一个塑料袋里,本来我是要坐当街那,捋起袖子大快朵颐的,结果人家好心都给我收拾到塑料袋里了,那就拿上走吧。路上还买了个馕,找了个地,开吃。结果路人皆侧目观之,顾不上斯文了,民以食为天啊。
库车县城分成了老城和新城,老城是维族聚居区,很少有汉人到这里,新城是汉族人扎堆的地方,和内地的任何一个县城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去老城看看的话,你无法理解库车作为南疆的重要地位。
建议:库车王府就看你的时间和安排了,本来我们也没打算有这个行程,是因为我们有半天的时间,所以才选择了这个地方,个人感觉,如果你对维族过去的达官显贵报有浓厚的兴趣的话,想感受一下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快感,可以去看看也无妨。
库车的老城是一定要去看看的,虽然这里看上去乱哄哄的,基本上看不到汉族人,但是这里才是原生态的库车,赶赶他们的巴扎,和他们一起坐在当街吃点什么,连比带画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下,才能感觉到南疆的魅力。虽然库车老城不能和喀什老城相提并论,但是这里的维族民风更加有特色,相对喀什更加商业一些的维族民风,在这里你能感受更好的维族文化。
由于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有严格的宗教信仰,所以一定要尊重维族人的宗教。这个道理我想每一个旅行者都非常清楚了。不过要说的是,维族是自尊心很强的民族,表现在他们一般如果和你打招呼的时候,请不要不理人家,或者很勉强的去应付,那样会非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当地人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很真诚的微笑,甚至傻笑也比不笑好得多。
至于在维族聚居区的安全问题,我个人走过了很多地方,和其他少数民族地方一样,我们对安全的要求都来自于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恐惧,而且一旦遇到什么事件,我们往往依靠以前在内地的经验来处理,这样的处理在很多时候往往会激化事态,反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其实,在维族聚居区是很安全的,不要让自己盲目的介入和打扰当地人的生活,不要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去想当然做傻事,你会觉得在这里你比在内地还安全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