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城市·活动 > 其他地区 > 鞍山 > 千山风景区旅游指南(网络搜寻整理,奉献给广大的摄友)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    1  2       下一页 >
 作者 主题 
2007-11-24 18:06  #1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千山风景区旅游指南(网络搜寻整理,奉献给广大的摄友)
千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鞍山市区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其中行政管辖面积为72平方公里,保护地带面积为53平方公里。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千山以峰秀、石俏、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植被茂盛,景庙交融,四季景异,交通方便的独特风格,被列为东北“诸山之冠”,推为辽东名胜之首,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山为“园林寺庙山岳型风景区”,被誉为“东北明珠”。
  1982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
  千山自然景观钟灵毓秀千山群峰挺立,突兀争奇,雄伟险峻,幽深秀丽,象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卷。著名的有仙人台、五佛顶、莲花、月牙、狮子、弥勒、净瓶、钵盂、海螺、卧象、献宝、鹁鸽、三台、漱琼、松苔、上夹、下夹、笔架等峰。最高峰为仙人台,海拔708.3米,是“观云海、赏日出、瞰莲花、听松涛”的最佳观景台。五佛顶是千山的第二高峰,海拔554.1米。登山遥望,诸峰千姿百态,有如龙蟠、虎跃、鸟翔和潮涌,层峦叠嶂,尽收眼底。千山怪石嶙峋,各领风骚。它们造型奇特、峻峭,千姿百态,分外壮观。有的挺立峰顶,有的雄踞山腰,有的落卧沟间,它们象牛似马,若豹类猫,虎伏龙隐,豕突狮跳,栩栩如生。卧龙石、寿星石、 巨人石若鸟兽人形,合心石、夹扁石、钟鼓石乃天工巧成,而木鱼石因击之声如木鱼而称奇天下,使游人在寻幽访胜中增添了无限乐趣。
  千山的洞穴多数是天然形成的,只有少量由人工稍加穿凿的二有些洞穴如香岩寺后山的“老祖洞”、龙泉寺的“了凡洞”曾有僧人、道人在内“修炼”;有的洞如无量观的“罗汉洞”、普安观后的“玉皇洞”皆塑有各种神像。还有些洞很是奇特,如洞中有洞的“观音 洞”,寒气袭人的“冰洞”等等。这些洞穴不仅形态多样,古怪离奇,而且不少都寓含典故、传说,为古老的洞穴添上了神秘的色彩,令游人顿生探奇之心。
  千山松柏苍翠,林木茂盛。它们或昂首挺立,直上苍穹;或老枝纵横,盘根错节;或小巧纤细,匍匐山岩。“松涛涨壑千岩响”,“连云松海拍天浪”。放眼所及,漫山遍谷郁郁葱葱,松涛阵阵,更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千山植被覆盖率在95%以上,其中松树占林木植被的40%,百年以上古松万余株。千山,一年四季的自然风貌各有不同,美景终年纷呈。在风和日丽,山尽绿的春天,你会看到奇花异 卉漫山遍野,芳香扑鼻。盛开的梨花如白浪翻滚,又似瑞雪纷纷,雪白的花枝在春阳下轻轻摇曳,令人油然而生“山花芳菲日,游山当此时”之感。在骄阳照耀,云蒸雾散的夏日,你会看到满山滴翠,湖光山色变幻万千,凉风习习,神清气爽,暑气全消。如遇雨天,云雨微茫,雷回万壑,风舞林木, 泉水淙淙,更是烟云变幻,妙景纷呈。雨过天晴,群山更翠,正是“雨后千山铁铸成”。在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的秋季里,你会看到遍山红叶,如火似锦,绯红与墨绿交织,果味与谷香齐飘,令人垂涎欲滴。在白雪初霁,千里冰 封的冬季,你会看到整个千山银装素裹,连云接日,分外妖娆。千山地处辽宁省中部,鞍山市区边缘,与周边城市沈阳、大连、抚顺、本溪、辽阳等构成了环形旅游网络。距沈阳桃仙机场公有90公里之遥,与大连码头、机场只有2个多小时的路程,夕发朝至的北京--鞍山列车以及京--哈--长--沈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07  #2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仙人台景区

游千山不可不登仙人台。这里流传一句俗话:“仙人台,仙人台,不是仙人上不来。”语虽夸张,却道出了攀登仙人台的艰难,和登上仙人台给人带来的乐趣。
仙人台是千山第一高峰,海拔七百零八点三米。在千山诸峰中,它第一个迎来曙光,最后一个送走晚霞。登上仙人台可远望渤海,近瞻钢城,八百里云烟尽收眼底,千朵莲峰历历在目。
关于仙人台,有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曾有仙人在此下棋,至今山顶还有石棋盘,因此仙人台又叫仙人弈棋台。前人咏香岩寺诗中有“棋临沧海千年局”和“闻说仙台顶,棋枰今尚存”等句,即是指此而言。又传说,道士丁令威曾化鹤飞来千山仙人台,所以清高宗在《寄题千山》诗中有“空传丁令有遗台”之句。昔时也有道人从台上坠下而死,谓超凡出俗,即可成“仙”。这些传说,使仙人台在巍峨雄壮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从香岩寺向东约行二里山路,即到达仙人台脚下,从山下到峰顶是一段陡峭、险峻的山路。十分难行,需全力攀登。登上山顶。可见绝顶有一峭石,高约十五米,状如鹅头、向北倾斜。昔日石上置有八仙青石像,石棋盘以及青石栏板等。巨石朝东的一面有约两米多高的观世音菩萨像浮雕,上额横刻“仙人台”三个篆字,系清代涂景涛所题。
仙人台峰顶是一斜坡,上生古松数十株,三面临涧,十分险峻,俯视令人头晕眼花,唯有北面有一陡峭的小路迂回曲折,为上山下山的通道。登上仙人台,凭吊古迹,吟诗作赋,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是一大趣事。前人有一首“咏仙人弈棋台”诗写道:“天风吹轻衣,缥渺在绝顶。棋字若可闻,欲上梯痕迥。俯视屏嶂开,层叠青翠醒。万象罗吾前,所历皆炯炯。荒碑纪丙午,零落难细洞。摩絮未忍去,苔斑汉彝鼎。忽看峭壁来,高力破涬。下临无底壑,
仙人台景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景区素以山高、石怪、奇松、庙古、塔多、径幽而著称于世。历来名人词客游踵所至,不少留题,所谓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重峦叠嶂、古松参天,是旅游最佳好地方。
  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海拔708.3米,有千山"庙高还过五佛顶,山高不过仙人台"之说。台顶有峭石,向东伸出约10米,状如鹅头,三南深涧,其顶狭小,上轩南极八仙石像,中刻棋盘,盖取八仙庆寿仙人奕棋之义。传昔有吕洞宾曾在此下棋,故称仙人台。另传丁令威成仙后化鹤飞来。峭石东下刻菩萨坐像一尊,上额有清人涂景涛题写"仙人台"三个篆字。在此南眺渤海,北望古城,东看凤岫千障,西俯辽河炊烟。令人赏心悦目。游览千山有“不到仙人台,就等于白来。”这样的谚语。
  仙人台景区名胜古迹甚多,历史悠久,五大禅林,无量观中会、大安、香岩、三大寺均建在这个景区内。清代建的五龙宫、朝阳宫、太和宫殿、东极宫、泰安宫、斗姥宫、圣先宫、慈祥观、石龙庵、木鱼庵、洪谷庵等十多处道教庙宇均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著名景点近百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07  #3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香 岩 寺
  香岩寺有:天王殿、接引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洞、北塔、南塔、雪庵塔、老祖洞、仙人台;蟠龙松、笔架山、鹦哥石夹峰、卧虎峰、锦锈坡、炼魔石等。
香岩寺在千山南部,虽处诸峰环抱之中,但入其境并不觉其狭,反有远峰近坡层次鲜明、深远开阔之感。《辽阳县志》载:“寺当山阳,山花极盛,春夏之交,满山花开,香气氤氲,故名香岩寺。昔人谓香岩寺中名胜最多,为一山之冠。盖龙泉至狭,大安近险,祖越亦少纡回,惟香岩外境既旷,近复双崖夹护,鸟道千盘,如往而复,万树参差阴翳,时有怪石出没其间”。
香岩寺是千山的早期建筑,相传始建于唐,最迟也不晚于金、元时期。寺东山上的“双峰塔”就是金代留下的古塔,是千山现存的最古建筑,塔上有砖雕飞天等图案,建筑美观大方。是香岩寺的著名景点之一。寺前还有元代和尚雪庵的墓塔,元代皇庆时雪庵碑,寺内有明、清石碑十余块。据文献记载,香岩寺曾遭灾被毁,现址是在废旧址上重建的。清代,香岩寺已远近闻名。清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等年间又相继对其进行重修和扩建。
香岩寺的建筑艺术素为人们所赞叹。它那精巧的结构,玲珑剔透的雕刻,秀丽华美的装饰,为千山其它庙宇所不及。这里的庙宇都属单檐硬山式,脊上有彩色浮雕装饰,斜脊有跑兽,檐下有五铺作的补间、柱头、转角斗拱等,枋下燕尾,有盘龙与脊牛等透雕,梁、柱头上有三重昂和逼真的动物、花草等彩色装饰。这样精湛的雕刻与装饰,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才能。
香岩寺古迹很多,这些古迹又多半和寺僧连在一起。俗话说:名寺出高僧。雪庵就是香岩寺的高僧。《东北文献征略》载:“雪庵和尚名普光,字元晖,号雪庵,俗姓李氏,大同人。元(代)至元(年)间,特封昭文馆大学士,赐号玄悟大师,图绘宝鉴,但载其善画山水,学关同,墨竹学文湖州……雪庵善书八大人觉经,用笔俊劲,深得鲁公三昧。”由此看来,雪庵是颇有才学的。《辽阳县志》还记有雪庵的一段轶事:雪庵是元代人,家居鞍山西沟家寨。当时战事频繁,雪庵从征十年,一日归家,时已夜半,借着月光,从窗外窥见其妻与一个少年同床共寝,心中大怒,顿起杀心。但又转念一想,何必惹红尘烦恼,不如弃家出走,以断尘念。于是就把刀扔在窗下,到千山附近崔家屯的“夕阳寺”出家。他的妻子探听到他的消息,就领着女儿去找他,说:“你冤枉了我,睡在床上的是你走后生下的女儿。”可是雪庵佛心已定,誓不归凡,为避妻女哭诉,就转往香岩寺,在这里苦修得道,成为高僧。香岩寺的“雪庵塔”、“老祖洞”和“炼魔石”等都是同雪庵有关的古迹。
由“双峰塔”向下面的沟底走,在不远处的右侧山坡上较平坦的地方,有一个用六块石板垒成的石亭,石板每块长约一米多,宽约半米多,亭高不到二米,南面的一块石板有轴,可以开闭,为石门。相传此亭为雪庵打坐而用。由此向上行至“老祖洞峰”的悬崖峭壁下,有一个天然石洞,惟洞门经人工穿凿。洞门仅容一人曲身而入,洞内高约十米,宽约二米,深十余米。洞门上方有一“天窗”,可透进光线,使洞内并不昏暗。此洞曾为雪庵所住,因他被尊奉为老祖,故此洞被称为“老祖洞”。洞门上方镶嵌一块青石板,上刻“雪庵洞府”四字,两侧竖刻“皇庆二年祖师涅槃”、“隆庆元年发心重修”。由寺前向东,过林间小道,至仙人台北,有一石名“炼魔石”,相传雪庵亦曾打坐于此。
香岩寺还有一些优美迷人的景点。院内的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有一株古松,已有三、四百年的寿命了。它皮似龙鳞,枝干盘曲伸展,荫遮满院,人称“蟠龙松”。夏日,游人多在松下小憩。寺西北有一山峰,形若卧虎,因而得名“卧虎峰”。寺东山上有一块巨石,高约二十米,好象一只鹦鹉,所以叫“鹦哥石”。寺前还有一峰,四个山头,中间高,两边低,形似笔架,故名“笔架山”,峰下的山坡,五彩缤纷,光怪陆离,如锦似缎、十分好看,大家都叫它“锦绣坡”。香岩寺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位于千山最高峰仙人台西麓香岩谷内,每到山花烂漫之际,满山花开香氤,就连岩石都透着幽香,故称香岩。
  香岩寺是千山创建最早的寺庙之一,始建于唐代,在寺东面的山坡上,但因地处山口,屡遭山水冲击不能恒立,几经迁移,至明代方移现址。在千山诸庙宇中,香岩寺是迁移次数最多的一寺庙。寺前一块块正被“岁月”风化了的香岩石碑,记述着香岩所经历的沧桑岁月上面的字迹虽然已模糊不清,但仍可透过这一块一块石碑看到香岩那旧时的风貌。
   香岩寺 是保留辽金飞元古建筑和石刻最多的庙宇,被誉为千山的文物古迹之宝库。特别是寺东山上的“双峰塔”是金代留下的古塔,被称为南北塔,高18米,砖木结构的覆钵塔,塔上有清晰的砖雕飞天,巧筑奇构,堪称千山建筑之最,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之精美,这“双峰塔”也是千山著名的风景塔之一。
  香岩寺座落于群峰环抱之中,林木葱茏,山花簇拥,而且由小路蜿蜒而上大约四十分钟,便可登至千山最高峰——仙人台。寺周围奇峰怪石,山势雄俊,大有华山的味道。自然景观十分秀丽,难怪楹联这样赞叹:香花含露柳 浪烟波者里即是佛国,岩石流霞松涛泉韵何处更觅西天。这是一藏头诗,每句开头一字合为香岩,那么您还要到何处去寻“西方圣土”呢? “香岩”便是喽,那么就请您随我进入这人间圣境吧! (进入院中)您听那阵阵的松涛声,好似银河落至九宵。站于院中您再向寺周望去,青山墨石,如锦屏列就,处处怪石奇松皆可入画,好一幅天然妙丹青啊!
  香岩寺现有庙宇建筑11幢37间,近800平方米, 分为正殿(大雄宝殿)飞法王殿飞地藏殿。分前后三层,东西配以厢房,布局方正得体。不知不觉发现没有,香岩寺的这三层套院并不是如其它寺庙建筑于山坡或古坳之中,而是建于两层楼阁式殿宇之上,那么这下面的两层便是千山最大的地藏殿(寄骨寺)。内供地藏王及一些牌位。
  香岩寺的建筑艺术更是令人惊讶不已。精巧的结构,玲珑剔透的雕刻秀丽华美的装饰,为千山其它庙宇所不及,这里庙宇均为单檐硬山式,殿脊上雕有游龙跑兽,下有透雕燕尾,栩栩如生,这种精湛的雕刻与装饰,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才能。
  首先您看到的是天王殿,内供弥勒佛,被称为未来佛,四周为四大天王,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飞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文天王、南方增长天王。那么弥勒佛是未来佛,到 佛历的四千年也就是人间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将转世成为未来佛,接替释迦之位,您看弥勒与其他锦衣素裹的菩萨相比,笑口常开,坦胸露背,一副憨态可拘的行态,正如民间所云: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四周的四大天王手里分别持有琵琶飞剑飞伞飞蛇,分别代表着民间说的风、调飞雨、顺。与弥勒背对的是护法韦驮,韦驮的坐势正对大雄宝殿,因为韦驮是佛教护法,所以面对正殿是为保护寺庙之清静喽。天王殿楹联:山光月影含妙谛,松涛泉韵演禅机。译为:山光和月影,蕴含着佛教奥妙的真谛,松涛和泉水声似在 演绎着佛教与人为善的机缘o(西方接引殿)这里供奉着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蟠龙松
   千山风景区面积72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为百分之九十五点六,松树占所有植被的百分之四十。百年以上的古松上万株,但国家级保护名松就一棵,便是这大雄宝殿前的这棵千年古松——“蟠龙松”,此松高约15米,主干直径l,5米,主干围3米,枝干苍劲,伸向四面八方,触及墙壁迂回,有一侧干迂回后竟又长回主干,实属罕见,每逢夏季,树皮暴裂如鳞,如蟠龙盘旋飞升,故名蟠龙松。向有“千山松树之祖”的美誉。
  大雄宝殿
   这里为香岩寺正殿, “大雄宝殿”殿内中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左边供奉地藏菩萨,右边供奉观世音菩萨,两侧供奉十八罗汉。您发现没有,香岩寺除景色秀美之外,就连供奉的佛、菩萨所采用的材质都那么的名附其实,似乎都透着一股幽香。都为汉白玉雕刻,整座寺庙处于一片宁静祥和之中,这古老的松柏仿佛都是佛的“真身”再现,您看楹联不正述说着佛法的奥妙吗?山环水绕无非我佛妙相,苍松古柏皆是如来真身。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08  #4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中 会 寺
中会寺有:牌坊、天地楼、念佛堂、后阁;犀牛望月、财神出现、观音倒背、海螺峰、海市蜃楼、滴水辰雷、宝剑刺鱼、笔架峰、净瓶峰、石堆铁罗汉等。
中会寺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位于千山仙人台景区的五老峰山坡上,因为北有龙泉、祖越飞南有大安飞香岩,而安居于中心位置是千山诸高僧开会、议事飞讲经说法的道场,故名中会寺。又因其四周的壑谷中梨树很多,五月漫山遍谷,一片雪白,香气四溢,故名香雪寺。中会寺始建于汉,后经唐、宋、元、明各代修建,现占地面积为527平方米,殿宇依山临洞, 高低错落,与四周山峰浑然一体,不仅布局十分精巧,而且建筑工艺亦十分优美。中会寺建筑集明代歇山式和清代硬山式建筑风格于一身,许多建筑别具一格,堪称山中一绝,倍 受游人钟爱。明嘉靖翰林院撰修龚用卿在《中会寺》一诗中写道: “寺远山僧少,丛林草经深,悬崖盘石磴,古殿度山岑,树密迥溪同,岩幽向日阳,欲将金印解,潇洒定禅习。”。从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看见山中美景都想放下官印来千山长住。
  中会寺山门修建于民国23年(1934年),此山门是千山为数不多的排楼式的建筑,而在山门上有一副对联写道“为涤尘襟寻宝刹,愿新庙貌焕灵光”,在横额上写道“中会古刹”四个字,这也是中会一景,这副对联意思是说人们远离尘世的喧哗与烦恼,来到了僻静的古寺,希望崭新的庙宇能焕发出神灵的光茫,庇佑着虔诚的人们。两侧山门上有“林部” “哩汔” “祗垣”和“觉场”等,这些都是佛教用语,是指中会寺是僧人们练功和休息的精室美舍。“尚礼松”如一位忠诚的哨兵守卫在山门前,又有如彬彬有礼的门童在欢迎诸位的到来,它已经在这里有400年的日日夜夜。
  中会寺的建筑,明显的有新旧之分,新的建筑为毗卢宝殿,是中会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历经三年修建,在1999年全部竣工,6月1日铜佛开光大殿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为仿宋建筑,高16米, 属三层飞檐斗拱雕建筑风格,里面供奉着亚洲第一千佛,其头高2米,身高3米,莲花座7米,总高度12米,重13,6吨,内为铜塑, 外部18K金铂包裹。毗卢遮那佛为法身佛, 而佛有三身,为法身,报身和应身佛,法身“为普一切处”,也就是说无处不在之意,因毗卢遮那佛身座有一千座佛,故又称“千佛绕毗卢”和“千佛殿”,大殿两侧壁画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涅槃的过程,释迦牟尼佛原名为乔达摩希达多,是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在他母亲40岁那年,由于摩耶皇后睡午觉,梦到一头白象驮着一个婴儿钻入腹中,从此受孕,而且到娘家路过公园蓝毗尼公园,由于无忧树上无忧花生的美丽,摩 耶皇后伸出右手,从右肋生下乔达摩希达多,而他刚出生时就能口能言飞步能行,•当时是走了七步,朵朵莲花,他口中称“天上地下为我独尊”,由于他出生这些奇特的事,他的父亲净饭王派星象学家看相,当时星相学家就说乔达摩悉达多将采会出家,净饭王知道儿子会出家,非常舍不得,于是在他少年时就大兴后宫,修了春飞夏飞秋飞冬四个宫,希望能留住儿子的心,但在乔达摩悉达多十六岁那年,有机会出宫,看见人有生老病死这八种苦,于是他想将来成为国王也免不了这些苦难,于是准备出家,但是父皇不同意,在他十九岁那年,遵父命与邻国的公主摩耶陀罗为妻,后生一子罗喉罗,但是在29岁那年,乔达摩悉达多还是抛妻弃子离开宫庭荣华富贵进行苦行,经过6年苦行之后,在35岁得到正觉,传法45年,讲经300余次, 在80岁时涅俊少进入一种不生不灭的状态。墙上还有泥塑浮雕二十四诸天神在为佛祖送行,而在毗卢遮那佛另一侧则是??Y佛祖传法过程中的许多故事,比如持剑刺佛、火化莲池等故事。
  转过大殿,可以看见比较古老的建筑。首先,看到的是天地楼,它是千山唯一一座芜殿式庙宇建筑,砖木结构,面积达2l平方米,东西各有小门楼一座,颇具小巧美之特点,居高临远,美不胜收。
  天地楼对面是一棵三百年的古柏,此树有淡淡的香气,也被称为香柏树,在树后是观音殿,殿门前上有一幅楹联“大慈大悲观音愿,救苦救难菩萨心”,是说观音是世间最具同情心的大慈大悲救难菩萨。殿内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它是观音三十三法身之一,相传她有二十五只手和二十五只眼睛,每只手和每只眼睛都有40种法力,故称为千手千眼。两侧为文殊和普贤菩萨。他们分别骑着狮子和大象,代表着智慧和真理。殿两侧还有十八罗汉,整个观音殿内也都是铜佛为主。
  绕过观音殿为中会寺正殿祗圆法界,这里是高僧讲经 的精室美舍,中国供奉着佛主释迦如来,整个殿庙重建于明万历八年,面积100平方米,硬山式建筑, 原为透龙映脊上二龙用铁铸成,为千山中绝无仅有之奇观,殿内供的横三世佛,中为释迦如来,右为消灾廷寿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东西为韦陀,西面为伽蓝菩萨。
  位于五老峰南坡上有一白色砖塔,高2米, 四棱形呈白色,远看如瓶,故名为净瓶峰,塔基甚小,仅能容五六人并肩而立,足下百丈深崖,令人毛骨悚然。从西向东望去,大殿斜脊呈八字形,两边跑兽排列有序,大尾直竖,形成尖状,远处净瓶峰上白色的宝塔与大殿斜脊前后相叠, 高低错落,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又称斜脊宝塔。
中会寺自然风光也十分美丽,寺内有犀牛望月,寺西有“观音倒坐”“海螺峰”“宝剑刺鱼”,被誉为中会十二景,它们各具特色,维妙维销,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惹人留连忘返。

[清〕韩 觐
历编群峰缓辔归,马号鞭影趁斜晖。
残花无意随泉落,野鸟忘机对客飞。
风撼树声急雨至,路盘弓势乱山围,
白云深处庵三两,怕惹游人昼掩扉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08  #5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大 安 寺
大安寺有:山门、韦驮殿、大雄宝殿、钟楼、西阁(观音殿)、白虎殿遗址、罗汉洞、观音洞、开觉洞、齐国神祠、石塔;碧桃献寿、昙云捧印、蒲町长春、佛手拿空、保泰浮青、金刚坐镇、悬崖饮马、通明夕照、古洞藏云、钟楼远眺、宝塔迎风、香炉暮靄、英烈观峰、西阁凌空等
千山有近1500年的开发历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广大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世世代代装点着千山,雕梁画栋与风声塔影互映成趣,创建出灿烂的千山文化。同时,历代众多的达官显宦飞文人墨客,以至于位居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亦纷纷慕名遨游千山飞吟诗作赋、题匾赠联,为千山文化添上一股清新的溪流。僧道两众又把丰富的宗教知识飞精湛的建筑技艺融进千山文化之中。从而,构成了从历史飞建筑、宗教、文学,直至于民语俗说的多层次的飞全方位的千山文化。其涉猎范围之广,内涵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千山五大禅林各不相同,其中大安寺最为奇特。大安寺位于海拔600米高上的“文殊”“普贤”的谷坳之中,俗称高山古刹,在五大禅林之中素以“雄旷”而著称。寺周佛手飞保泰、英烈飞金刚、通明飞五峰环抱。大安寺是佛教传入千山最早的开发地之一。历史悠久,通明峰悬崖上迄今仍保留着唐代以前的古庵遗址及麻绳纹的瓦片,记录着大安寺的沧桑岁月。大安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森林植被的生态面貌,素有“原始森林”之美誉。难怪古人这样赞叹“灌木连云不见天,藤萝蓊郁响流泉,思蹬初地难停脚,笑挽红崖共拍肩。 但岁月悠悠,沧海桑田,最初的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处处古庵遗址却清晰可见。
   大安寺不仅景色秀丽,而且大多景物都有优美的传说,为游人所乐道,成为有志猎奇探险者必至之地。沿通幽曲境蜿蜒而行,山重水复中忽现大安寺山门,整个门高4米,宽6米,粗粒花岗岩所建的,这是一座建于清道光八年,重修于道光十三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造形宏阔,朴素典雅,门楣上刻有“敕建大安禅林’’之语,而且两侧各一个“日”与“月”字,其含义是为大安寺与日、月同辉,光茫四射。门前有石狮一对,分列两侧,系方丈童灵立于民国二十四年,每只重达一吨,造形逼真,神态各异,雄踞于级:弥座之上,大有威霞山林之势,128人组成64副杠, 如同抬轿一般抬上山来,竞耗时三日之久。沿山门拾级而上,几经曲折,古松翠柏之下,有一个重达千斤的大钟,上印有“大明嘉靖九年八月十五日造”,看到此钟,就可以想到,为当时没有高大坚固的钟楼建筑,则无法铸造和架托此钟,表明大安寺的建筑规模日益扩大,雄踞一方,从而吸引着大批游人,看完大钟,大家随我信步几级台阶,来到寺庙门前,凭栏远眺,环寺五峰, 一览无余,使人兴趣盎然。
  大安寺群山环绕,山势蜿蜒,洞深坡陡,林木葱茏,古老的建筑散落其间,显得雄旷深遂,向以奇峰古刹交相,辉映而驰名于世。大安寺现有建筑大殿飞韦陀殿飞神堂、客堂飞配殿斋堂及钟鼓楼等建筑6处,计33间,建筑面积866,6平方米。
  除正殿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外,其余都较完整地保持着清代单檐硬山式的建筑风格。我们先来到了庄严的庙门前,门的两侧题写着让人深思的双联是“常记大师悲勿切,匆忘世上苦人多”之句,让人摸不到头脑,再一看啊!原来这里是妙湛大和尚纪念堂,打开庙门,我们信步来到了宽阔的庭院之中,看到了 一个白色的覆钵式建筑分三层,上面是汉白玉,中间为雪花石,下面是花岗岩所建,白色素雅之塔,是妙湛大和尚舍利塔。“妙湛大和尚”让我介绍一下这位受人敬仰的大和尚口巴!大和尚原厦门南普陀寺方丈,闽南佛学院院长,佛教慈善基金会会长,曾创寺办学,修建正定、正义、正念飞正行等楼舍,复修佛教养院。大和尚生于1910年11月12日,于辽宁丹东,40岁出家,42岁在北京拈花寺受戒,为修三藏佛学,后在扬州高灵寺修行佛法,最后落成一代巨德。1957年,十年动乱期间,老和尚为保护南普陀寺免受劫难作出巨大贡献。1995年,老和尚在12月19日南普陀寺安祥圆寂,临终之时,曾留下“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遗言,就是大家看到门上题写的对联,而且,老和尚炼出五色舍利,因为大和尚是辽宁丹东人,而且与大安寺有着不解之缘,所以生前愿望把他的五色舍利存放于大安寺中,大家所见到的白色覆钵式建筑舍利塔是妙湛大和尚的,后人又说到:塔在寺中,寺在大自然之中,老和尚留在人们心中。看完了妙湛大和尚舍利塔,仿佛大师的话就响在耳旁。几步之间,我们走进了正殿,在一看整个的建筑辉煌飞雄伟、壮观。
  首先看到的是法王殿:只见两侧对联特别记录了大安寺的沧桑岁月,走进殿宇之中,正中供奉大家比较熟悉的“笑口弥勒”,也是未来佛祖“弥勒佛”,原名阿逸多尊者飞和佛祖释迦牟尼同一时代人,在佛主之前涅磐上升兜率宫,等到佛历四千岁,继承释迦牟尼的地位,所以称为未来佛主。
  为什么中国人以胖和尚的形象塑造弥勒呢?原来在中国古五代时期,有一个和尚,他袒胸露腹飞喜眉乐目、笑口常开,其实这并非弥勒的本像,而是源于中国的布袋和尚,他身体矮胖、肚子奇大,常用竹杖挑着个大布袋在闹市行乞,点化世人,最能预测人的凶吉祸福,颇为“灵验”,他的圆寂非常奇特,后梁贞明三年的一天,他来到奉化岳林寺,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日: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而逝,人们仔细一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胖和尚就是弥勒转世,所以就以这形象塑造弥勒。俗话说:摸摸弥勒肚皮一下,就能消灾除病保佑平安。所以大家也要摸一下哦!弥勒又被称为喜佛,民间供奉特别多,因常背一个布袋,又有招财之意。两则四大天王、护法,四大天王分别掌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民间又称为“风调雨顺”四大天王。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安寺聚集着“灵秀之气”。左侧是观音菩萨,是大家在熟悉不过的了,以前观音菩萨称其为观世音菩萨,唐代以来为了避讳,李世民的“世”字之嫌,所以改为观音菩萨。观音有三十二法身,本身是莲花化生,所以没有性别之分。“观”称其为看, “音”称为听。就是说观音菩萨看尽天下一切众生,听尽天下一切悲声,所以大慈大悲度一切苦厄,空飞色相现五蕴光明。南海普陀是他的道场,常念“ 吗呢叭咪 ”,观音六句真言,功德无量。
  右侧供奉为地藏菩萨,为什么叫地藏呢?是因为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为地藏,说他如同大地一样,含藏着无数善根种子。地藏的道场为安徽九华山,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佛经记载,在释迦佛灭度一千五百年以后,降诞为新罗国王子(朝鲜半岛)姓金名乔觉,他躯体伟岸,顶耸滑奇,自幼出家,法号地藏比丘。唐玄宗时,年方二十四岁,航海来到中国,因为喜欢我们中国的佛学经典,所以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游历大好河山之后,入安徽九华山苦苦修行,•当时九华山归闽公和道明父子俩所有,当时闽公特别佩服地藏苦行,决定为他修做寺庙,问“地藏”须多少地,地藏说: “一袈裟高地足矣!”当时地藏把袈裟脱去,抛向空中,袈裟越长越大,整个覆盖九华山,后闽公把儿子道明送到庙里修行,自己也到庙里修行。因为寺庙之中佛教丛林制度闽公叫儿子道明为师兄,自己为师弟,后来两位成为地藏的左右胁侍,城藏在九华山宣传佛法,广收信徒,使这里成为香火盛级一时的佛教圣地。金乔觉九十九岁时,念罢偈语坐在函中圆寂,三年后开缸安葬时,肉身不坏,面色如生,抬动时骨节俱动,系摇动全锁声,按照佛教说法,金锁眩鸣,乃是菩萨应世,于是以全身入塔,这就是著名于世的地藏肉身塔, “肉身”又称其为肉身宝殿,坐落于九华山,神光岭之上,每逢七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是地藏的生日和成道日,千山有上万个信徒朝拜他,而且地藏菩萨曾经说过: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终不成佛,地狱若空,方正菩提”。正殿两侧是东西配殿是僧人居住之地,是神仙佳境。
  大安寺建筑错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林荫小路,木桩飞台阶,信步几阶,上面是高低错落的石台阶,我们踏上了青草、野花之间,小路之上。早晨太大的山雾打湿了台阶,参天古松,高低错落,小鸟吱吱喳喳,蜜蜂忙着采花,大约行至五分钟的路程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的,而且仿古建 筑,依着山洞修建的观音洞。据说是李世民争战高丽族时所留下的,观音洞宽6米,高为4米,近深3米, 里边的塑像现已不复存在,站在这里你会感觉到当时僧人信徒络绎不绝的朝拜观音,那虔诚正确的拜姿、那喃喃细语祈求飞还愿……大安寺路途遥远,群峰围绕,羊肠小路,参差错落。其中,大循环奔往最高峰仙人台的路程需25分钟,走在奇松怪石之间,当年明代翰林院大学士龚用卿游历大安寺,大寻循羊肠小路之后,见到大安寺如此美妙胜境,山势蜿蜒,奇松飞怪石错落。山梁之路如同春蛇之脊险而难行,所以有感而发题写奇文佳句,可见大学士有辞官隐居之心,视大安寺为“世外桃园”。
  通明峰的山路上一巨石上有一个大脚印,这个景观叫“仙人遗踪”,还有一段离奇故事。正殿之西,有通明山,山巅有一巨石,高约丈余,犹如浮置山顶,由下向上望去,石下透出一丝亮光,每当夕阳西下落入后山之时,暮色四合,唯有石下一束夕阳余辉,射入寺内晶光夺目,迥异寻常。相传唐王李世民征战归来之时,由千山取通辽阳,由于长途跋涉,兵士疲劳不堪,皆有“望家乡路远山高”的厌倦之感。一天行至大安寺山下,兵士皆不愿前行,唐白袍将军薛仁贵,告诉大家,千山距辽阳已近,仅数十里之遥,见众人不以为然便弯弓拔箭,射穿此峰,兵士从洞中望见辽阳,具欢呼雀跃,精力倍增,争先此峰,不久即抵辽阳,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此峰分而复合,但仍留下现存的岩缝,证实了这一神奇传说,人称“通明夕照”。薛礼用力搭弓射箭之时,一个大脚踩到岩石之上,立刻现出脚印,显示出他力大无穷,此印叫“仙人遗踪”。“琳琅井凿最高峰,饮马谁留世外踪。上界岂容凡骨到,奔泉只合有神龙”o这是光绪太史缪润绂咏“悬崖饮马”之诗,在通明山西斜石之上有一古井,俗称扳倒井, 因无碑记,无确凿年代。相传,唐兵屯扎大安寺之时,寺中水源无法供众人之需,太宗令人掘井,入地8米, 滴水未出,唐太宗乃令僧人备香案,亲祷上苍,求赐甘泉,次日晨,井水果然充盈,甘甜无比,但井口狭小,取水不易薛仁贵手握井壁,较力扳之,使井口倾斜,甘泉自然外溢,成为唐兵人马用水之处,后人称之为“悬崖饮马”或“扳倒井”。
  寺东峰脚下,有钟楼一座,巍峨高大且又建于半山之上。登楼远眺,金冈U飞佛手、诸峰尽收眼底,山雨未来风亦满楼,顿使人生飘然弃世之感,游人每每相聚吟咏,留 下了“微雨乍收风未起,远山多少上楼来”的奇文佳句。寺东印盒峰东北石棚沟,有一石洞,为天然石棚形成,高2米,深7米余,古称“石棚卧虎”。相传,很久以前,大安寺有一僧人,因恶同辈俗气,避之远去,独宿此洞,后至一虎,为僧人善心感化,结伴而居,双宿双飞,直至僧死,虎方离去,一时传为佳名。此洞现称为观音洞,系明嘉靖十九年重修并于洞口题下“观音洞”之名。寺西通明山南,有金刚峰巍然屹立,拔地而起,东南西三面立壁千寻,只有北面峭壁之上有参差石台、石槽、石桩,此峰气势雄伟,唯我独尊,称金刚坐镇。
   相传,大安寺开山祖师,不语禅师打坐参禅,金刚峰出现四尊者,英烈山上亦现出一尊者,互相问答,方知金刚峰上乃“金刚四兄弟”,英烈山上为“英烈天尊”,均为不语禅师护法而来。 “是夜,不语禅师圆寂”。寺后保泰山巅,又有一洞,称罗汉洞,洞口南向深约26米,高3米,宽约3米,该洞大部分天然形成, 清幽雅致,实为千山清洞之冠。洞内原有观音菩萨坐像和十八罗汉立像,现已无存,仅有明嘉靖万历游人游罗汉洞碑记残片数块。罗汉洞底有一小门,门下为深不见底的壑谷,更衬托出罗汉洞之高峻,倚门远眺“对鸿蒙排闼,连山奔马做湖来”,逶迤直入天际,气势磅礴。此外,大安寺诸景,如碧桃献寿飞佛手擎空飞悬云捧印、英烈观峰飞保泰浮青飞西阁凌虚飞香炉暮霭等,无不以峰奇闻名,无不以险峻传世,登高临远,群峦簇拥,气象万千,令人荡气回肠,正如清代学者陈梦雷《游千山记》中所述: “诸峰皆在平地。拱者飞伏者、起者、卧者,如蟠龙者飞如虎跃者,如鸟翔者,如潮涌者,千态万状,毕现目前,一望苍茫无际,惟黑山五峰微露”。
  大安寺景观以奇峰古刹交映而著称。清光绪太使品题16景为:保泰晴岚、唐峦拥翠、金刚镇地、佛手擎空、碧桃献寿、香炉暮霭、石洞藏云、双峰排荙、悬崖饮马、宝塔迎风、昙云捧印、蒲町长春、西阁凌虚、通明夕照、石棚卧虎、钟楼远眺。
  游历大安寺,正如清代左都御史姚元之曾赋诗赞道:“明霞为饰玉为容,山到辽阳峦嶂重,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而千山正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统一,宗教文化是人文景观的主体: 临山已毕 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动用这样的诗句赞美大安寺。
大安寺位于千山东南部,在“五大禅林”中素以“雄旷”著称。
大安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刹。据《辽阳县志》载:“寺内有唐代重修碑。唐太宗……曾驻跸。……东山下有英烈观,相传即驻跸地。”“山中石碾甚多,谓当日屯兵碾米所用。”可惜碑志已无存,无以考证。在寺的周围,有较大的遗址数处,说明该寺在漫长的年代里有过数次的变迁。从现存的遗址、遗物看,明代时大安寺的建筑已具相当规模,至今寺中尚存的“大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八月十五日造”的铁钟就是明证。这口钟重约千斤,当时如果没有坚固结实的大钟楼,是无法架托这口大钟的。据明代碑记载,当时的许多上层人物都曾游历过大安寺,一直到了明末清初,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还曾向大安寺拨十名寺僧,供给衣粮。后来发生火灾,寺庙被毁,藏经被焚,寺僧畏罪潜逃,遂由龙泉寺代管。后来,在清道光四年(公九1824年)和十三年(公元1833年)又重修了寺庙,以后历代又不断地对它进行了修缮。现有前殿、后殿和东西配殿等三十余间建筑物。
大安寺处诸峰环抱之中,雄伟壮阔,寺址较高,在寺内举目远望,深远寥廓。《辽阳县志》中形容说:“千山山势以秀耸著奇,而大安一角独称雄旷”,系“五寺中独出之胜境也”。大安寺有景点十六处。在寺的东西,有“英烈观山”、山下有观。名“英烈观”。“英烈观”原名“璎珞观”,相传唐王李世民曾驻跸于此,因而易名。大安寺的南面有一绝壁。由西看,形若立于空间的手掌,故名“佛手拿空”,又叫“佛手山”。在寺的东北有一天然石洞。洞形如棚。传说,昔日有一寺僧在洞内修行,后又来一猛虎,因僧入佛心虔诚,老虎似受“天意”,也不伤他。从此,僧、虎同居一洞,相处如友,故此得名“石棚卧虎”。此洞深七米,高二米,洞门有“观音洞”三字,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刻。在寺东后山,有一罗汉洞。此洞原为天然石洞,后经人稍许加工,洞深二十余米,宽约三米,比无量观的罗汉洞宽阔得多。洞内原供有观世音和十八罗汉塑像。
大安寺还有一处著名的奇景,即“通明夕照”。寺西有通明山,山顶上有一横石窟,宽约三米,每当红日西坠之时、阳光透过石窟斜射寺院,的确别致、风趣。
大安寺虽地处偏僻,不如无量观、龙泉寺等处游览便利,但它却以深邃雄旷吸引着大批的游人。寺周的山峰,或形状奇特、或雄伟壮阔,或幽雅清静,或古迹斑驳。每逢春季来临,满山郁郁葱葱,万紫千红,清泉蜿蜒,百鸟争鸣,游人至此,如入仙境。难怪古人要这样赞美它:“灌木连云不见天,膝萝蓊翳响流泉、思登初地难停脚,笑挽洪崖共拍肩。”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09  #6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五 龙 宫
  五龙宫有:观音殿、吕祖殿、老君殿、玉皇阁、卧牛峰、双头峰、卧石峰、子母峰、乌首峰、三龙谷、月牙井、老龙潭、背阴洞等。 慈祥观有正殿、十方堂、经堂、七圣祠、嵌松崖、象头崖、狮子石、海螺石、老洞、玄合洞、如醴井、玄合井、扫帚松、丹凤朝阳等。 余观宫、庵均分布景区深藏的峡谷徒峭中。正在修复开发中。
五龙宫位于千山仙人台景区,五龙谷内,名字因山形而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四周有五座山峰犹如五条石龙围绕宫旁,并取名平行龙飞下山龙飞回头龙等而这五龙又因一宝珠而发生争抢,所以又形成王龙戏珠,这宝珠是人们在传说中认为是人工堆砌而成的,所以1969年湖南省省委书记在游千山写道: “千山不足千,人造一珠莲”的佳句,指的就是眼前的山峰。
  五龙宫是丘处机的第十四代弟子彭复光开山而建,是典型的清代建筑单檐硬山式建筑,五龙宫襟龙泉而带祖越,接中会而引香岩,按民间传说有五龙择圣之忌。看完五龙,进宫内来看一只凤,凤龙呈祥,刚好符合中国人的吉祥象征。正门还有一楹联: “鸟语花香何处更求阆苑,山明水秀此间便是蓬莱”。这里的阆苑、蓬莱是指仙人所居住的洞府,也就说五龙宫是人间仙境,道教修行的最好场所。
  清代建筑‘慈航普渡’,楹联为: “和光同尘上德若谷,致虚守静众妙之门”,含义为不露锋芒,与世无争,品德和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广大,追求虚空,操守清静的无为而治是许多种精神奥妙之法门,内供慈航道人,佛家称之为观音菩萨,但这里是倒坐观音,所以在塑像两旁有楹联: “问观音为何倒坐,因众生不肯回头”’意思说:众生在人间以苦为乐,更甚者以苦为恶,所以观音发誓,不渡尽人间一切苦厄,不听尽人间一切悲声,誓不成佛,由于他非常灵验,所以佛道两教同时供奉。
  院中有一香炉,精雕墨玉,焚香大炉,做工精巧,用于磨揸炉耳,发生铜乐之声,所以又称墨玉钟声玉龙炉。正殿中间供奉北极玄天真武大地,两旁为药王孙思邈和全真派第二位传人丘处机的塑像,真武大帝生于净乐园,原为王子,母亲为善胜皇后,从左胁出生,19岁梦游仙境,便进山修道,因其胃肠总发声音,影响修行,破腹扔胃肠于江中, 变龟蛇二妖在江中坑害鱼民,他遇紫元君所授秘决,又遇天神所赐宝剑,42年功成白日飞升,收二妖为二将,五条祥龙相送,被玉皇大地封为北方正神、青龙飞白虎飞朱雀飞玄武同为道教四大正神。
  孙思邈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医学家,发名悬丝诊脉,因古代男女授授不亲,虽然医术高明,皇后生病被请入宫,但他手不能触到皇后脉博,他就利用丝系在皇后脉之上,靠丝的振动来诊断病情,传统第一例剖腹产手术,是他在老虎身上进行,给龙拔过龙牙的骨刺,这样就是说天上飞人间飞森林动物界都知道他医术是高明。
  丘处机是王重阳(元代)的弟子之一, 王重阳在元1167年创立全真派,50年后丘处机尊为国师,统领全真派,并创立龙门派。据载,他当年修道过程历尽艰辛,但王重阳就拒收他为徒,因为以看出他有三十大难,他立志不改。直到他62岁时,还没有得到正果,所以他在江边背众人渡江,他的苦修感动了三元,后化成三名官差,手提一人头过江,当背至江中时,人头落地,顺水而下,官兵大怒,你若不背我们,这人头怎么落进水中,他可是朝庭抓的要犯,现在我们三人的性命都断送在你的手中了,丘说这样:将我人头砍下对圣上就说我人头是那犯人的头吧,官差说“你可想好了,事关你的性命”丘说: “我一人换你们三人还是非常值得的”。官差将刀高高举起,砍在丘的脖子上,便将62岁老翁砍成22岁青年,得到正果。
  站在此处,向上望,依山而建三层大殿是辽宁省道教协学会长五龙宫监院王全林四处化缘数百万所建,97年破土动工,99年5月20日开光。沿阶梯而上是三宫殿,道教是我国国教,所以把历史上做出同贡献的人定为神,在庙中供奉。此殿中间供尧飞
舜、禹,他们是我国氏族部落时期的三位首领,称为上元飞中元飞下元,尧王为天官赐福,舜为地官解罪,禹为水官解危。西侧供奉(关羽)关圣帝君,他是我国唯一被儒释道之教供奉的人,儒家称为仁义之师,道教认为刚直忠义,是有情有义的神人形象,是讲信用飞讲义气的代表形象,所以是作生意人的财神爷、保护神,这也许是人们对正义的召唤,强权的抗争吧,一般供在城外。东侧供奉吕祖纯阳祖师,他是吕洞宾八仙之一,唐朝人,屡试不第,64岁遇汉钟离点化成仙,但他总是认为修行不够,所以在元朝时,以纯阳祖师出现,传说有三戏白牡丹、三醉岳阳楼,称为诗仙、剑仙、酒仙,发愿渡尽众生成仙,饮进众烦恼,且大家都喜欢到庙上抽鉴这种形式就是吕祖发明的,所以人们都说吕祖鉴最灵。
  此处,眼光娘娘和子孙娘娘:古人认为多子多孙才是福,所以人们都到庙上求拜,求子求孙平安无事,有近视眼的拜一拜眼光娘娘,也许能把眼镜摘掉。
  然后就是老君殿,殿高13米,塑像高7米,先看楹联。这是太上老君烧金丹时,口念的咒语,“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内供太上老君手持阴阳八挂图,因为是歹顷其自然的宗教,两旁壁画是太上老君随方度化众生的八十一壁画,相传在春秋时期,函谷关大将殷喜会夜观天相,有一日,当他在夜晚观天象时发现有紫气从东方冉冉升起,于是逝言道明日会有圣人从此经过。于是,第二天早早便在城池等候,约过半个时辰,东方来了一位白发老人骑板角青牛,缓缓走来,殷喜便一眼认出这位老人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老子,于是上前跪下,请求留下几句箴言,经沉思后,口诵五千言道德经之后便西出 函谷不知所踪,殷喜得道德经后便辞去了大将之职进山修行,所以在《老子例传》中经载殷喜是观音在人间的转世之身,所以佛教称观音菩萨,道教称为慈航道人。
  站在殿外,向远方望去一朵硕大的莲花展现在眼前,每当轻云薄雾缭绕之际,群峰隐隐,犹如山水芙蓉、骄艳欲滴,若逢夕阳西照之时,千山万岭披上金色晚霞,恰似金莲怒放,玲珑剔透,楚楚动人。所以清举人李龙石在游千山之后,挥笔写下:
怪石奇峰绝代无,茫茫一碧倚天铺,吾济眼界从今阔,此后何须看画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10  #7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太和宫

  太和宫位于千山沙子冈西太和谷,修筑于一陡坡之上。西和南用石砌起高墙,内填石土垫平,筑成长为50余米,宽30余米的高台。有院墙,内建大殿、观音堂、大仙堂、客堂、斋堂、库房10幢24间,562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中有一花墙月亮门。两院相映,显得高雅,可以与素有小蓬莱之称的西阁媲美。东院大殿为正殿,三间,建筑面积133平方米。 硬山式,砖木结构,雕龙透脊,斜脊有腰兽和跑兽,梁枋施彩画。 塑有真武大帝、邱祖、吕祖、灵官,土地像。 “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砸毁。东配房为库房,西配房为客堂,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西院宽阔,正面五间斋堂,建筑面积118平方米。 硬山式,砖木结构。西厢为配房,三间,建筑面积52平方米,亦为硬山式,砖木结构。
  太和宫与太和门相邻,创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为龙门派道士温本保所创。咸丰四年(1854年),道土吴合纯、高教吉续建。光绪九年(1882年),道士高教文重修。民国年问破坏严重,殿宇趋于倒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资进行了大修和多次修缮。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泥像被砸,窗门被拆,古碑被毁。1978年经千山风景管理处进行大规模维修,1982年对庙宇进行大修,开放以来,又经辽宁道教协会会长千山五龙宫王全林道长,进行全面扩建,使全部殿宇换颜一新,重见天日,始有今日巍峨壮观之盛况。自太和宫向西南行3公里,可达香岩寺,自香岩寺可登仙人台。自太和宫向东行2公里,可达五龙宫可登仙人台。
  太和宫自然景点有(1)太和古松:在太和宫门外,高11米,树干周围2.2米,有300年历史,早已载入史册。(2)锁钥石:于太和宫西南,石高数丈,其状如锁,故上刻:“锁钥石”三字,已载入史册。(3)两半石:位于太和宫南湾沟内,有一巨石,高6米,长工3米,不知何故,石裂开一道大缝,宽1米,上下同宽,缝中长出一棵白腊树,堪为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10  #8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慈祥观

在五龙宫的东北方还有一座较大的道院,这就是慈祥观。它坐落在向阳坡上,大殿和其它建筑物皆在一个东西长四十余米,南北宽二十余米的长方形平台上,显得十分肃穆、幽静、典雅。观内有正殿、客堂、七圣祠等建筑物十余幢。慈祥观的突出特点是正殿不正,即不在整个观的中心轴线上,而在中心轴线偏西接近三分之一处。这可能是由于该观多次增建扩建的缘故。但游人并不觉得布局紊乱,相反,却有一种风格独特之感。自慈祥观南行300米,可达五龙宫,从五龙宫可登仙人台。
慈祥观原有观音菩萨塑像十八尊。特别令人赞叹不已的是,正殿原有九龙透雕万岁牌一架,高约半米,宽约零点二三米,上部雕一龙戏珠,左右两侧为二龙戏珠,底座为四龙戏珠,底座前栏板又雕有二狮守门。以上所雕九龙皆张牙舞爪,成盘旋状,唯后柱二龙昂首向前探视。这些雕刻极为精致,显示出当时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慈祥观创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创始人是陈本丹道士。陈本丹原来是洪谷庵主持道士的师弟,后离洪谷庵,独自在古碾子沟山上的天然石洞(后称“老洞”)内苦修。慈祥观创建后,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对殿宇、道舍、塑像等又进行过修缮。一九四○年又修缮了观之山门、十方堂和库房等。
慈祥观现有景物十一处。优美秀丽的风景和古色古香的建筑融为一体,十分宜人。站在观内往正南望去,可见前山坡上有松一株,苍翠茂密,形如扫帚,故名“扫帚松”;因枝干繁多,无宾无主,又名“千头松”。这种松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是稀有树种,在千山风景区也很少见,据说仅有七、八株,唯慈祥观前这株“扫帚松”最为典型,颇得游人赞赏。前人有诗咏道:“如针似盖满山中,只此团松迎不同。簇干攒枝形若帚,化生异种
托神功。孤植昂然八尺余,不偏不倚对茅庐。观中倘有飞尘扰,愿假山灵一扫除。”在观的东北方,裸露的峭壁上有一巨大圆石,在石缝中,好象人工把一株一米左右高的松树镶嵌在其间,故称“嵌松崖”。崖上,还有一枝干横生,虬姿雄发的松树,每当山风吹来,它最先婆裟起舞,好象向人们通告“风神”的降临,故得名“探风松”。在观的正西山上,有一座十六余米高的大石崖,宛如象头,因此被称为“象头崖”。在悬岸间,有一人工穿凿的石洞,旁有人工穿凿之脚窝,据该观道士讲,此洞为古时玄合真人打坐之处。
走出观院,可见观后西北山上,有三块巨石顺山势叠摞,自下而上渐小、呈圆锥状,形若海螺,名曰“海螺石”。不远处,还有六块半圆形巨石交叉垒摞,并从第二与第三块巨石之间,长出一株形状奇异的松树,粗壮的树干呈蛇曲状,向东南方向水平伸展约三米,前端若凤头,就在这尽头又生一枝,舒展向上,形如凤凰展翅,故称“丹凤朝阳”。从这里向西北山上盘旋而行约二百步,即达“老洞”。洞高约二米,宽约三米,深约四米,是中沟较好的山洞。相传慈祥观的开山祖师陈本丹道士曾在此苦修,并曾收徒八人亦在此修炼。从“老洞”下向南行不远处又有一洞,洞在地下,上覆一巨石,洞深约三米,宽约六米,长约五米。据说,该洞常有蝙蝠藏匿,名为“蝙蝠洞”。离此不远处的山沟内还有一泉,深约半米,泉水清澈,常年不涸,昔时庙中道人多用此水泡茶待客,因水味醇美如甜酒,故称“如醴泉”。由“如醴泉”上行,可见一块约两米高的巨石,形状奇特、非雕非琢,面目俨如雄狮,青苔盖顶,形若卷毛,遂得名“狮子石”。 慈祥观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是开山祖师陈本丹所创,他是洪谷庵主持道士的师弟。
  
扫帚松
  慈祥观前之南山坡上有一奇松,四季苍翠,枝丫纵横,叶密无隙。因该树无主干,而枝干繁多,形如巨大的扫帚,故曰:“扫帚松”。此松乃稀有品种,在千山极为少见,据查全千山此品种松树仅有七、八株,此株为最茂盛者。

嵌松崖
  在慈祥观的北方,有一巨大圆形石崖,其石有一罅,罅缝中生出一株约一米高的奇松,犹如神仙妙手把它镶嵌在石缝中一样,故曰:“嵌松崖”。

探风松
  在悬崖之上有一枝干横生的古松,每当微风乍起,其枝叶即刻摇曳,莎莎作响,每当大风袭来,有如涛声大作。其树声之大小,随风势强弱而变,恰如大自然在这古老的山林中安置的一支测风仪!游人把它称作:“探风松”。

象头崖
  西山之上有一大约五丈高的大石崖,初看起来无甚特异之处,如果细心观赏,有如一只巨象,其首更是神态逼真,故名:象头崖。

玄合洞
  在悬崖之腰有一石洞,传说是古时玄合真人在此洞修行打坐,后来修成正果,在此洞得道。洞旁有一石脚窝,据传,是玄合道人得道的脚印,其实乃是人工所凿。

海螺石
  在慈祥观之北山上,有三块巨石,自然摞叠而成,其状呈圆锥形,紧紧吸附在高山之上,在林海松涛之中,形若蠕动不止的海螺,故名:“海螺石”。

丹凤朝阳松
  离海螺石不远,有六块由半圆形的岩石交叉摞叠的石堆,从石缝中长出一株奇松,枝干横生,向四方张开,形如凤凰展翅,凤首冲东朝阳,故名曰:丹凤朝阳松。

老洞
  由此绕山北行不远,有一高二米,宽三米,深约四米的山洞,这里是慈祥观开山祖师陈本丹道士,率弟子八人,在此修炼打坐的古洞,名曰:老洞。

蝙蝠洞
  从老洞向下南行,又见一石洞,上盖一巨石,洞深三米,宽六米,长约五米,因这里终年藏有大量蝙蝠,故名曰:蝙蝠洞。

如醴泉
  在离蝙蝠洞不远的山沟里,有一清水泉,深约二尺,泉水清凉透骨,终年不涸,因其水味醇美有酒味。故曰:“如醴泉”。
狮子石
  循“如醴泉”上登,有一巨石,高约二米,上有石苔覆盖,形如卷毛雄狮,故名曰:“狮子石”。

千山慈祥道人
  千山慈祥道人,姓吴,名树古,道号教滋,河北省河涧县人,书香门第,聪敏好学,但屡试不第,于清道光14年(1834年)来千山慈祥观修道,咸丰元年至咸丰4年在千山中沟慈祥观西北坡上修筑《遁颐庵》,作为自己修道的道场,光绪12年仙逝。
  慈祥道人学识渊博,是千山历采少有的大诗人,他在千山生活了52年,一生主要都是在千山度过的,他对千山的风景十分熟悉,对千山的感情很深,他把一生交给了心爱的千山。千山优美的风光陶冶了他的性情,他在自己的诗集中,表达了自已的心声,他用自己的诗句 来规劝世人,他把自己的诗看作是能供给俗人在追逐名利和金钱女色的迷惘中,苏醒过来的良药验方,因此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医俗清凉散诗集》”,希望世人能步他的后尘。诗歌中宣传了他的道家人生观,他在诗中开头写道:“嗟呼!天下最难得者,莫如吾身,而天下最易失者,更莫如吾身,旷观斯世百年之人少有,耄龄之老,亦罕逢,胶胶扰扰,不过数年间,而气散神离,贵贱已同归于黄泉……余顾以此难得之佳境,何不来与吾友共居之,于免有感,爱债管城子,楮先生(指;用可爱的笔和纸),以达其意(去表达你的心意),倘能应急而来(如果你能急早的来到美丽的千山),永脱人间之累,同修世世(指:共同来这里修道),因炼其形,以延其寿,凝其神便可学仙,岂不美哉!快哉!”从以上所见,书中反映了他的道家人生观。千山慈祥道人平生所著的《医俗清凉散诗集》有100多首诗,都是歌颂千山或因千山有感之佳作,是难得的千山文献,它不但可以帮助后人更好的欣赏千山风光,而且还可以帮助后人了解千山的历史和风物变化。
   如他在千山《无量观》诗中写道:仰溯康熙壬午年(1702年),千山道院记开先,始祖刘公非常绩,道祖梦修有夙缘。从诗中看出:千山《无量观》始建于康熙壬午年,是千山的开基道教观院,开基祖师是刘太琳。又如他又在书中写道:《双龙观》系《朝阳宫》之上院,在仙人台以下,古云:松门、双井。又写《普庵观》系《青云观》之上院,在《五佛顶》以下,有《玉皇洞》,洞外有静室两所,普庵禅师在此修道。由此可见,慈祥道人所著的《医俗清凉散诗集》是我们后人观察研究千山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慈祥道人在当时出版工作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克服了种种困难,自费用手刻木版,印刷自己的这本诗集,最初全套木版存放在当时千山印刷经书的南泉仓库中,后来转存在慈祥观库房,幸喜,近 日在辽宁省图书馆库房里终于找到了这部木刻版《医俗清凉散诗集》,为我们研究千山历史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11  #9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冰洞  
  在千山西南部,香岩寺的西面,有一座海拔六百多米的山峰,因山顶上有一巨石,形状古怪,远看如同一个朝拜四方的石猴,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石猴峰”。
  在“石猴峰”的半山腰上,密林之中,有一突起的石壁,上面向外突,下面向里凹,在向里凹处有几个小洞,深不可测,这就是千山著名的冰洞。在严寒的冬天,从洞内向外喷热气,而在七、八月的酷暑季节,洞口却结成雪白的冰,洞口附近的气温降到摄氏零下五度以下,游览 、的人们看了无不称奇叫绝。
  关于这个冰洞,有一段传说: 当,年在修建香岩寺时,正是伏天,炎热的天气,使许多修庙的工匠中暑倒下,无法解救,焚香祈祷都无济于事。一天,老禅师作了一个梦 ,梦见“石猴峰”下有两条大蟒, 口吐冰片,可治中暑之症。第二天,老禅师便来到“石猴峰”下,果然见到两条大蟒。老禅师向大蟒求索冰片,大蟒不给,便争斗起来,最后大蟒被治服,钻进此洞内,昼夜不停的向外喷冷气,在洞口结成雪白的冰片。老禅师取回冰片,解救了工匠们的中暑之症,很快把庙修建起来。这传说虽然不真实,但却给冰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至今,当地的人们在暑天里还经常来到洞口取冰解暑,也有许多游人不辞辛苦的寻找这个冰洞,渴望见到它带有神奇色彩的真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12  #10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积翠门

  积翠门位于千山正门转盘西南0.7公里,丁香峪腰岭桠口处,距千山正门1公里,与千山正门中轴对应的“倒砬子”天然风水屏障遥遥相对,与千山正门共有这天然风水屏,并结合腰岭垭口处的地势地貌,依山傍势而建积翠门。
  积翠门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体高度20米,为传统的唐代风格建筑,综合总投资近400万元,青瓦青砖,唐式硕大的斗拱檩材,重檐飞翘,气势恢弘。仅仿唐木构唐顶就耗木材400立方米,超大尺寸青砖近4万块,其气势、规模、形式、内涵堪称“辽东第一门”。
  积翠门城门上4000×1400整快花岗岩匾额上刻由千山考古专家张喜荣老师撰文、著名书法家温同春书的“积翠门”三个大字。门楼正面两块匾额,歌咏千山仙人台景区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歌咏仙人台景区悠远的历史文化,内容为“千华胜境”、“锦绣”,楹联内容为“临绝顶一览群山尽,登极峰四顾周天收”表现了仙人台景区的极致及博大。门背面门楼匾额书有“仙峰岚岫”几个大字,楹联内容为“登高欲览天下奇,入寺能闻雾中香”体现仙人台景区迷人、神奇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13  #11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太和门

  太和门位于千山风景区南麓的太和宫附近,距千山正门约7公里,距仙人台北门积翠门6公里,地势较为平缓,自香岩寺及太和宫而下的溪水流经门前,形成景致极为优美的谷地景观,太和门正对一片势呈龙脉的松林,为风水屏风,北倚梨花谷涌的山沟谷地及倚天高耸的重峦叠障,风水极至。
太和门占地近1500平方米,由六个汉阙组合成门枋形式,总高度18米,门阔近50米,内外广场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为典型的仿汉代建筑形式,青砖青瓦,大气典雅,六个门柱均配置大型传统浮雕,给太和门赋予了深刻文化内涵。两个主体门柱,配以汉代风格的“四灵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镇山之吉祥灵神,粗放而不失优雅,四个小门柱分别配以佛教传统的“吉祥八宝图”,道教传统的“吉祥暗八仙”充分反映了千山宗教文化的历史。产体门柱各面均雕以取自汉代瓦当图案上的汉隶体“泰和”两字,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品位浓厚,太和门总本色彩为仿汉代风格,灰色系列,色彩深沉而典雅,融入青山绿树之中,体现了千山风景区的风格特色。太和门已经确定为千山风景区的南大门。
  两个大门的建成,贯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保护、利用、开发千山仙人台景区”的指导文针,体现了千山管委会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思路,加速了千山风景区旅游产业化进程,延伸了千山悠入的历史、宗教文化,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标志着千山仙人台景区开发己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4 18:36  #12
会员
懒散

级别: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04
发帖数: 213
注册日期: 2007-10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斑竹辛苦!介绍得很详细,可惜门票太贵,去不起啊!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5 14:36  #13
会员
鲁提辖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6
积分: 1511
发帖数: 1041
注册日期: 2006-02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开始研究千山了。斑竹辛苦了!
千山是我们家乡的标本性自然景观,也是《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的创作基地,鞍山及周边的著名摄影家在这里不断创造佳作。相信影友沙龙的弟兄们也能不断地从这里成长起来,并为名胜古迹集中、秀美纷呈的千山也做点贡献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山,山恢弘,有水,水灵动。山山水水伴随着人生旅程。翻过那座山,便是海吗?游过那汪水,会是岸吗?希望总在不远处闪光......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7-11-28 21:10  #14
会员
小巷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精华: 1
积分: 573
发帖数: 517
注册日期: 2007-07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引用:
最初由 鲁提辖 发表
开始研究千山了。斑竹辛苦了!
千山是我们家乡的标本性自然景观,也是《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的创作基地,鞍山及周边的著名摄影家在这里不断创造佳作。相信影友沙龙的弟兄们也能不断地从这里成长起来,并为名胜古迹集中、秀美纷呈的千山也做点贡献吧!

是啊!从家乡拍起!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8-07-01 08:25  #15
会员
艺秀

级别: 初中一年级
精华: 1
积分: 1983
发帖数: 1796
注册日期: 2007-01
来自: 中国, 辽宁, 鞍山
千山大佛景区
千山大佛景区
千山集寺庙、山石、园林之胜于一山,具有植被繁茂,景庙交融,四季景异,交通方便的独特风格,被列为东北“诸山之冠”,推为辽东名胜之首,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整个风景区的面积约四十四平方公里,重点游览区约为二十一平方公里,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达一百八十余处之多。
千山群峰挺立,突兀争奇,显得十分雄伟险峻,幽深秀丽,象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卷。著名的有仙人台、五佛顶、莲花、月牙、狮子、弥勒、净瓶、钵盂、海螺、卧象、献宝、鹁鸽、三台、漱琼、松苔、上夹、下夹、笔架等峰。最高峰为仙人台,海拔七百零八点三米。五佛顶是千山的第二高峰,海拔五百五十四点一米。登山遥望,诸峰千姿百态,有如龙蟠、虎跃、鸟翔和潮涌,层峦叠嶂,尽收眼底。
千山庙宇众多,布局巧妙,建筑宏伟。现仍保存良好的有龙泉寺、祖越寺、中会寺、大安寺、香岩寺;五龙宫、太和宫;无量观、普安观、圆通观、青云观、慈祥观、武圣观;南泉庵、鎏金庵、伴云庵、木鱼庵、遁颐庵等。这些建筑座落在千峰万壑之中,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修筑于群山怀抱之中;有的座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荫。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
千山不仅庙宇众多。而且遍山怪石嶙峋。它们造型奇特、峻峭、千姿百态,分外壮观。有的挺立峰顶,有的雄踞山腰,有的落卧沟涧。它们象牛似马,若豹类猫,虎伏龙隐。豕突狮跳,栩栩如生,使游人在寻幽访胜中增加了无限乐趣。
千山的洞穴多数是天然形成的,只有少量是由人工稍加穿凿的。有些洞穴如香岩寺后山的“老祖洞”、龙泉寺的“了凡洞”曾有僧人、道人在里面“修炼”;有的洞如无量观的“罗汉洞”,普安观后的“玉皇洞”皆塑有各种泥像。还有些洞很是奇特、如洞中有洞的“观音洞”,寒气袭人的“冰洞”等等。这些洞穴不仅形态多样,古怪离奇,而且不少都寓含典故、传说,为古老的洞穴添上了神秘的色彩,令游人顿生探奇之心。
千山松柏苍翠,林木茂盛。凡到过千山的旅游者,对这里苍劲挺拔的松柏都赞叹不已。它们或昂首挺立,直上苍穹;或老枝纵横,盘根错节;或小巧纤细,匍匐山岩。放眼所及,漫山遍谷郁郁葱葱,松涛阵阵,更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千山风景区,依山势走向分北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四个景区。这四个景区各具特色:北部景区风景优美,山色秀丽,庙宇成群,名胜多,景点密。其它三个景区,山势蜿蜒,涧深坡陡,丛林茂密,宿草清香。古老的寺庙建筑散落其间,显得雄伟、深邃、险峻。
千山,一年四季的自然风貌各有不同,美景终年纷呈。在风和日丽、漫山尽绿的春天,你会看到奇花异卉漫山遍野,芳香扑鼻。盛开的梨花如白浪翻滚,又似瑞雪纷纷,雪白的花枝在春阳下轻轻摇曳,令人油然而生“山花芳菲日,游山当此时”之感。在骄阳照耀,云蒸雾散的夏日,你会看到满山滴翠,湖光山色变幻万千,凉风习习,神清气爽,暑气全消。如遇雨天,云雨微茫,雷回万壑,风舞林木,泉水淙淙,更是烟云变幻,妙景纷呈。雨过天晴,群山更翠,正是“雨后千山铁铸成”。在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的秋季里,你会看到,遍山红叶,如火似锦。绯红与墨绿交织,果味与谷香齐飘,令人垂涎欲滴 。在白雪初霁,千里冰封的冬季,你会看到,整个千山银装素裹。连云接日,分外妖烧。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摄影 真诚交友
我的QQ:77436378
新摄影秀色千山影友沙龙群:43910988
http://showqs.com
http://forums.nphoto.net/forum/f412.shtml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总页数 (2):    1  2       下一页 >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1:30.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