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prbimage 发表 就算是入门级的DSLR,如宾得K100,CCD尺寸也是23.5X15.7=368.95mm2(平方毫米) 其面积是这一款S100(CCD面积是8.8X6.6=58.08MM2)的6.3倍!
|
冒昧引用一下prbimage这句话,勿怪。 S100FS是我到现在最满意的类单反相机,所以单反使用2年多,还会在一些场合使用一些顶级DC。 其实国人太多充满“感光元件尺寸”这一情节,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观念。 因为决定画质的是三方面:镜头、感光元件、图形处理器,三者各占1/3,互相弥补和牵制,哪一部分出现问题都会造成短板。 想想05年的R1,当年也叫板单反,甚至资本更雄厚:真正的红字蔡司T*(蹄花)镜头、24-120mm黄金焦段、APS-C规格感光元件,按道理说,这样的组合通杀入门单反套机一点问题没有,已经够直接和中端单反+中级标准变焦镜头叫阵的资本,但实际上呢?有几个爱好者把手里的R1发挥出了数据上的实力?因为R1作为实验品,本身设计上就存在诸多缺陷,SONY当时也没有能力把APS-C规格的感光元件发挥出最大实力(想想一年后的SONY A100的素质就明白了)R1的一切都还只是DC的结构,惟独有一颗超大的心脏却无用武之地。镜头、感光元件和图形处理器之间达不到一个平衡,大牛拉小车,自然也就不可能惊世骇俗,SONY也就索性一心做单反去了,DC旗舰自F828和R1以后再无后继者。 但反过来想想,4/3系统的感光元件尺寸比R1的感光元件尺寸还小不少,但1200W像素的奥巴E30+ZUIKO 12-60mm F2.8-4 镜头(等效焦距24-120mm)画质绝对秒杀R1,这就是三者间达到微妙平衡的结果。想想R1上1100W像素APS-C规格的感光元件带来的像素密度,是不是比E30上1230W像素的4/3规格感光元件像素密度小的多?但画质却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这又使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心爱的一代棚拍机皇E20P 同样是2/3英寸感光元件,但低感画质比当时的入门单反画质还要强大不少,这归功于那支等效35-120mm F2.4-2.8的顶级镜头与2/3英寸感光元件及图形处理器的完美配合。 到现在为止我先后拥有过E20P、C8080和S100FS这3部2/3英寸感光元件的相机,想想E20P是8年前的老头子,C8080也是4年前的中年人,S100FS在这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纵然像素密度高过前两位,但也拥有足够强悍的实力,不必为他的成像而担忧。 对我而言,旗舰DC和入门单反带来的画质差异,其实绝大多数情况来自于对后期部分的重视程度,S100FS的作品一定程度上重视后期,效果自也有明显提升。
[ 此帖由 康花花 最后编辑于: 2009-02-17 16: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