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和顺游记 文章所属标签: 江山多嬌 旅游 旅游摄影 琐事 图片 文化艺术 衣食住行 小序 今年年初到现在,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忙忙碌碌象个正常人那样理由十足地生活,但是成效不大。 没有找到十足的理由,也没有理由不这么继续下去。 这句混帐话我一直没忘记:未来不会更好,只会不同。 它打消了你对未来的期盼,为当下的平庸和糊涂寻找某种精神支撑。 的确不存在一种历史的必然,人生不就是肉体的偶在与所处环境和人的遭遇吗? 结果谁也不知道。 主动寻找一种与陌生的碰撞,也许尴尬,也许能在陌生中发现自己。 不期待任何想象中的结果。 既然这样,还是出发。 生活,在路上! 摊开云南地图,将一个打火机随意投到上面,它落在腾冲。 方向就是这样“选择”的。 偶于3月27日下午7点精疲力尽地从昆明开车流窜进了腾冲城, 坚守腾冲阵地的昆明网友老馆和腾冲网友老段已经迎候在城边多时鸟。 我与老倌乃老友;老段还是见第一面,却毫无陌生之感。 我去腾冲,除了老倌的盛情邀请之外,与看了老段的《和顺之美》那个大贴有必然的联系。 让腾冲“老爷子”在城边久侯我这个老而无用的东西,实在是过意不去呀! 我一激动,握住老段温暖的手,就象抓住小宋的手那样久久不肯放开。 记得网友老不死曾经跟我说,老陈,到腾冲么你就好玩了。 老不死与老段喝酒往往不分时间地点,所以无从知晓自己什么时候醉倒在什么地方。 老不死说的“好玩”,我估计多半指的就是这个。 腾冲酒文化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大约也就是这个了。 我表面装做害怕,心里暗自高兴: 人生的极至,不就是个醉字吗? 与山水醉,其乐无穷;与朋友醉,其乐无穷也! 热情的网友老倌做东,穿过腾冲老城的小街小巷,将我们引至僻静处一家正宗腾冲食馆, 一桌丰盛的腾冲菜已经上齐。 老倌、老段和我三个老男人频频举杯, 谈网络、友谊和腾冲,未曾某面的网友之间,竟没有任何隔阂;不多时,我已经是云里雾中人。 第二天醒来,匆匆赶往腾冲著名景点走马观花了一圈, 晚上,老倌和老段又安排我们到一家百年老宅腐败, 我开车费了若干汽油才在腾冲城郊外的一个老村子里的一条窄巷里找到那家腐败老宅, 进了老宅深院大门,我立即被那种幽深古老的气氛所感染,感觉自己就象一个贵族遗老那样尊贵;规格之高,实在让我这个啃惯了窝窝头的老民工受宠若惊。 席上宾客满座,不仅有老倌的同事和老段的朋友, 还多了三位美女:微安和她的两位美女同事。 我想按网友的粗鲁礼仪与微安“抱哈”,又怕刺激了同桌的非网友, 所以只礼节性的握握手; 而在QQ里,我们借用QQ表情甚至已经啃过对方的脸。 众人频频敬酒,我一高兴,早将自己是谁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对老段说,看你的帖子给我的感觉,你就是个腾冲文人学士,你对腾冲历史文化的了解很了不得。 这么厮磨了一阵,老段答应第二天当我们去和顺的金牌导游。 当天,我又是有脚不走路,被人抬回老倌为我们安排的旅馆里去的。 还是回到正题,老段带俺逛和顺。
按照腾冲网友老段(dzj)的方式,他领着我顺一条古驿道步行至和顺古镇。 他说,只有这样,你才能领略和顺的原汁原味。 因为那个时代的和顺人,无论是普通农民工匠、著名学士文人还是巨商大贾,回家和出门走的就是这条道,而不是现在新修的4车道大马路。 和顺是著名的侨乡,海外的和顺人与本乡人的比例是106:100。 从这条上走出去的和顺商人,又从这条路带回了使和顺盛极一时的大量财富。 当然,有许多和顺人走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和顺也留下了许多女人无尽的哀怨。 和顺甚至有这样的传统,新婚三天后如果男人还不出门,那是遭到耻笑的。 离开新婚妻子,并不是出于无情,而是遵从传统。 云南人一贯说自己是家乡宝,拉不出圈门,不过和顺人是个大大的例外。 古驿道,是和顺人的梦,是法国诗人兰波所说的“生活在别处”。 古驿道,是和顺人的思,是光宗耀祖的和顺人归根的急切步履。 古驿道,弯弯曲曲起起伏伏,通向异国他乡,通往风险或财富;路的源头是殷切的期盼和漫长的等待。 古驿道上的闾门,门头上书写着励志或道德的教训,泥灰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班驳。
路边一面用黑色火山石砌成的石墙,石缝间星星点点的野花。 腾冲火山岩是很好的建筑用材,易于加工,轻而坚固。 腾冲许多古老宅院所用的石材就是这种马鞍山玄武岩。
和顺,中国魅力小镇评选第一名。 崔永元在电视上练嘴时说他对和顺有十大恨,其中一大恨是来了和顺就不想走。 老段领我们来到了和顺镇入口的地方。 柏联集团在取得和顺旅游经营权后在,在和顺模仿丽江建了个大水车,老段认为那是个败笔,破坏了和顺的原始风貌。 所以我就某挨那个败笔摄入镜头中。 老段说呢有道理,每个地方有自己的传统和个性, 和顺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何必又要加上个丽江式的大水车? 此纯属画蛇添足也!
飞檐画栋的元龙阁道观。 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为和顺凭添一股仙气。
我们跟着老段沿石梯登上元龙阁。 没有见到一名道士。 老段在道观里大讲天人合一、阴阳玄学,把我听得如坠雾中。
从元龙阁上俯视,可以看到那个著名的洗衣亭。 老段说,和顺男人并非不懂得爱,洗衣亭就是和顺男人疼爱女人的物化表征之一。 老段喜欢花花草草、书法石刻,夫人也尊重他的喜好;所以老段每天饭后就去摆弄他的花草,这就可以逃避洗碗之劳。由此可见腾冲男人爱女人的程度。哈哈~~~ 可惜当时洗衣亭里没有女人洗衣服,失去了拍摄的亮点。 柏联集团建的那大水车抢夺了人们的视觉,使这个意味着爱的洗衣亭难以成为旅游者的视觉中心,甚是可惜。
“极边第一城”腾冲产生过许多叱咤风云、对中国历史有影响的大人物,艾思奇既其中之一。 老段带我们走进哲学家艾思奇的故居。 艾思奇姓李,他的家族也是和顺豪门旺族之一,其父李曰赅就不用我说了。 艾思奇是著名的马列主义哲学家。 据说他的大众哲学这个思想武器比老蒋的百万大军还有力量。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理论体系的教育,但是现在看问题我还是缺乏一分为二的态度。 老段说,事物没有一分为二那么简单,世界万物有更多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显然,一种意识形态理论就是为统治寻找一种合理的说法,无论这种说法多么接近真理,都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
艾思奇的家族是和顺豪门旺族之一,但是意外的是这所老宅内部却不事奢华,比之和顺其它豪门大院,建筑装饰上显得有些粗陋简单。
天、地、君、亲、师牌位。 尊卑有序,儒家传统。 和顺人现在还保持着一种古老的遗风:早晚要向长辈请安问候。 想想我自己吧:忙着生存忙着为5斗米折腰,好多时侯都忘了自己的应尽的人伦本分。 游和顺,重新接受儒家传统教育。
艾思奇的故居的一个角落里放着这个石磨,上面摆着一个刻着“洗”字的卵石。 这意思给是喊我这种当不成好人也不敢当坏蛋的家伙“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难啦。朽木不可雕也!
我们都会问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宗祠记载着你的源出,你是乘上启下的一环,你不是单独的存在,你负有光宗耀祖的责任。 李姓是和顺的一个大族。 许多姓李的人走进李氏宗祠,难免会生出很铁不成钢的感觉。 宗祠是当地李姓的精神殿堂之一,也是对同姓接贫济困的慈善机构之一。 老段说,宗祠,能够加强同姓人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李氏宗祠门楼的飞檐,轻盈欲飞。 老段对过去的建筑工匠颇为敬佩。因为过去在建筑物被盖好以前,建筑效果只存在于工匠的心里,最后出来的效果却那么迷人,甚少败笔。 现在是数字时代,从CAD效果图可以预先知道建筑效果,但是现在的房子怎么就没有味道或干脆就是些建筑垃圾呢? 在这之间,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离李氏宗祠不远的刘氏宗祠。 石拱桥的线条十分迷人。 灰瓦白墙,建筑小巧精致。
寸氏宗祠。 中西合壁的建筑式样与周围环境颇为协调。 海外打拼的和顺人带回来西洋文化,所以在这个偏僻之地看到这种建筑风格并不感到奇怪。 宗祠建筑是和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是学地质的,不懂建筑,在老段的指点下看个一二,也能品出点味道。
水潭里的一只鸟站在木桩上,奇怪地看着这两个赶鸟的草人。
和顺古民居的代表之一:刘家大院。 始建于民国初年,刘家老辈是和顺一个在海外经商的大商人。 刘家大院有4个套院,建筑面积1000多平米,古朴幽深,现在只有刘氏后代一对老夫妻居住其中,他们已经是老宅的第四代。 老段说,从外往里走,你会越来越惊奇! 的确,刘家大院看看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只是我这种外行看不懂门道,就看哈热闹吧。 这是其中一个院。 老段说,老陈,这些石拱窗显然是西洋式的,但它与中式的东西结合的很好。 石拱窗里的走廊供乐队演奏用,主人就端坐对面的屋子里赏乐品茶,浪漫吧,贵族吧!
坐在刘家大院,一面喝茶一面听主人刘老先生讲老宅的来历。 老先生说,有个著名大学的建筑专家来考察过,说这幢老宅如果要估价的话1000万都不止。我说,这已经成为一种文物,一种历史的见证物,的确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
网友老段坐在一张明式椅子上,若有所思,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他已经和主人成了老熟人,想必他经常来老宅里发呆。 我知道他喜欢这些有历史感的沧桑的东西,这些比他本人存在的时间更久远的东西。
老祖母留下来的织布机。
空旷的老宅。
刘家大院老宅的每扇窗的图案形式都不一样,绝无雷同。
老宅局部。材质为楸木,虽历经百年,仍然不腐不烂。 其表面也不上油漆。 老宅装饰细部做的都相当精细,说明腾冲工匠的建筑技艺是很高的。 据说工价也不得了。例如木雕,用刻下来的碎木称重付相同重量的黄金作为工价。 说法虽然夸张,但说明技艺高超的工匠是很难求的。
石拱门。材质为马鞍山玄武岩。
老段虽多次走访老宅,但仍然充满好奇之心。 估计他要是有这个财力,也将效先人而仿之,让自己的居住具有某种意味,具有美感或象征意义。
刘家老宅的照壁,面对东方,因此画了一幅旭日东升图。
刘家老宅里的一盆大雪兰,据说已经100年了,生长依然良好。 刘老先生将其中两苗分盆栽植,也长势良好。 老段要我估价,我不敢发言。只感觉着老宅里的东西每样都很不寻常。
刘老先生种的君子兰。
刘家老宅墙上有两幅风格奇怪的绘画,显然是西洋风格。 不知是后人模仿西洋风格,还是洋人用中国水墨画的西洋画。 老先生认为是后者的可能性大。
和顺古镇的每个巷口都有一道闾门。 上面书写着儒家的道德教训。 每一幅字,又都是风格独特的书法作品。
中午,老段带饥肠辘辘的我们在小吃店吃“大救架”,一面吃一面讲“大救架”的来历。
现在进入弯楼子古宅。 这也是和顺古民居的典型代表。
弯楼子也很有看头。建筑风格更加大气。
诗书画,一样都不能少。 表明主人的身份和品位。 我总是有个感觉,与书画和诗歌生活在一起的人,一定不同于我这种住在防盗笼后面的贫民百姓。我没有财富,但是我把门关的更紧;关谁,也许是我们在自闭吧,心胸越发的狭小。
弯楼子的铸铁栏杆。 老段说,这是马帮从缅甸驮过来的英国货。 仔细看,的确不是中国图案。 弯楼子里面有许多西洋货,例如面包炉,灯台等等。 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个厚钢板做的大保险柜,重一吨多,马帮根本驮不动这么沉的东西,它是怎么被弄到这里来的? 保险柜的门打不开,后人想强行撬开,又怕设有爆炸装置,所以一直不敢动,里面有什么就成了个天大的秘密不断地刺激这人们的好奇心。
门拱局部。
玩楼子老宅的主人。
居住在昆明的弯楼子后代来看老祖宗。
弯楼子老宅的后代。 他们投胎投的真是地方啊!
为什么叫“弯楼子”这么奇怪的名称?里面的院子都是方方正正的啊。 等出来一看老宅的外墙才看出来“弯”在何处。 我拍摄的这个地点,无数的摄影人也拍过,这个弯很有构图意味。
和顺古镇一条普通的小路。
民房的屋檐,飘逸轻盈。
小巷口,一只麻雀站在电线上。
巷口的闾门。
月台上休息的和顺百姓。
和顺抗战纪念馆外景。
抗战纪念观内的一组抗战将士的浮雕。 纪念管内不准拍照。所以没敢违抗规定多拍。
纪念馆内展示的抗战期间的文物种类很多,数量巨大,参观后令人惊讶敬佩之余,亦喊叹这位文物收集者的伟大! 这是飞虎队战机的残骸。 它讲述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滇西抗战史,每个参观者无不深受感染!
纪念馆里一盆火红的杜鹃。
大名鼎鼎的和顺图书馆。
文澜壮阔。 知识文化象无边的大海!
阅览室。
和顺图书馆有无数名人学士的题字。 这是熊庆来的题字。
图书馆门前的两位老人,动作有点拽啊!
最后一张:贞洁牌坊。 现在几乎看不到原存的贞洁牌坊了,这个牌坊还是90年代仿造的,为旅游者营造一种气氛。如果不是这个目的,女权主义者也要将它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