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圆丘
天坛圆丘,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每年冬至在圆丘上举行“祀天大典”,俗称祭天台。它最初是一座蓝色琉璃圆台,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圆丘,坛的建筑规制不变,将蓝琉璃改为汉白玉栏板、艾青石台面。圆丘为三层,每层九个台阶,从各层台面到登坛石阶,石栏板和望柱等数目均采取九或九的倍数,以象征“九重天”之天数。在圆丘中央“天心石”周边铺设了九圈石枚,是最大的阳性数字“九”,从中心向外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通过对“九”字的反复应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地位,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和自然的尊崇敬畏之情。站在圆丘高坛上,四野开阔,人们似乎手可触天,脚可离地,仿佛在天上行走,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的魅力。
园林古建 上传了这个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