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回想一下 -- 就是一秒钟前的事 --下面这张照片刚闪过的时候,你先看到的是什么?科学家已经有毫无疑问的答案:渡边谦的脸。Canon 的相机(你有看到他拿着台相机吧 @@)在这里是刚好沾光,因为它挡到了脸的一部份,如果再拿远一点的话,可能会完全被忽略掉也不一定。这就是科学家在研究的眼、脑与照相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
照相真实地重现了一个人眼见到的画面,这个瞬间,摄影师所见到的画面被定格,永远的存下来。所以,照相机的功能不仅是在仿真人眼看到的景像,最后的输出,也是要给人眼看的。在了解这点后,人眼的能力与照相机的能力的比较,以及相片中的影像如何被脑部解读就成为了一个很有趣的课题。PopPhoto.com 整理了几点人眼和相机的不同处,以及这些不同处对照相而言所代表的意义...
分辨率原则上:人眼的总可视角差不多有 120 度,总计约 5 亿 7600 万像素(576mp)。
实际上:照相机的分辨率(目前来说)远逊于人眼。但人类的大脑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会自动把分辨率不足的部份自动用「补插点法」补足,因此普通 3mp 的照相机照出来的画面显示在屏幕上,我们也不会觉得分辨率不够。景深
原则上:人眼的构造也和相机不太相同,因此不大能套用相同的理论来解释,不过人眼的「焦段」大约在 22mm,「光圈」约为 f/3.5,视角几近 180 度。有趣的是,人眼看到的范围中,只有中间的 2 度左右是锐利的,其它是愈向外愈模糊。
实际上: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浅景深照片一般比较受喜爱的原因。因为人眼视线范围中只有一点点是锐利的,自然将不重要的背景做糊焦处理,会有助于将人眼的视线(那窄窄的 2 度)集中在主体上。
感光度原则上:人眼的感光度是会自动调整的。晚上的时候大约在 ISO 800 左右,大白天时则大约只有 ISO 1。但又一次的,人眼的运作原理和照相机有很大的不同 -- 人眼会自动将很多「格」的画面叠加,来增强夜视能力。
实际上:因此照相机可以轻易地超过人眼的 ISO 极限,就算晚上从观景窗看出去一抹黑,用 ISO 6400 仍然能拍出照片来也说不定。
动态范围原则上:人眼的动态范围非常广,从正午的太阳到午夜的星星都看得见,整体算下来大约有十亿比一之谱,照相机就差得远了。
实际上:技术上照相机可以用 HDR 的技术来模拟出人眼在某些环境下的高动态范围,但即使如此,目前的呈现媒介(屏幕、照片)还是无法复制人间的动态范围。只能说,有些真正的美景仍然是只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线条原则上:当画面有线条时,人眼的视线会沿着线条走,并且短暂停留在转角处。
实际上:线条不一定要是线,也可以是色彩间的变化、或是强对比产生的线条。应用在照片上,就是多拍地平线、多拍蓝天白云的意思。如果有重要的目标,可以放在线条交叉的地方,有助于引导观看者在目标上停留。
光线原则上:科学家发现,当无法从画面的光影判断光线来向时,右撇子会自动认定光线来自画面的左上方,而左撇子则会自动认定光线来自画面右上方。
实际上:反过来说,拍摄时将光线设置为从左上方打入,会看起来最自然(抱歉了,左撇子们 XD)。
人脸原则上:人类是完全被「脸」制约的生物。只要视线中有脸出现,视线几乎毫无例外地会立刻被吸引过去,判断对方是敌、是友、还是可能的交配对象 (?)
实际上:看你是要拍什么样的照片啰?如果是拍景的话,那就要极力避免画面中出现脸。如果是同时拍人和拍物的话,就要设法将物靠近脸,增加「曝光」的机会。如果实在不知道拍什么好的话,拍帅哥正妹绝对是万灵丹啦!
视线追移原则上:如果画面中的人眼不是对着镜头的话,看照片的人会自然地跟着画面中视线的方向移动,试图找出画面中的人在看什么。
实际上:让画面中的人(如果他不是主角的话)看着画面中的重点。如此一来看照片的人的视线,就会自然从人脸移到物体上。
预期运动原则上:当人眼追踪移动中的物体时,会自然的把视线放在移动物体的前上一点点的位置,以避免追踪时丢失了目标。
实际上:照相时在物体的前方稍微留一点白,会形成好像物体在移动的假像。
--
所以为什么厂商喜欢找 Showgirl?为什么 Showgirl 每次的 pose 就那么几个 -- 产品放脸旁边、放胸前、放腰边?其实答案是很简单的,因为这些地方能吸引目光罢了。美眉先吸引着男人的目光,再把产品放在目光游移处,自然就没可能被忽略掉了。
来源:
http://cn.engadget.com/2008/09/02/eye-brain-and-photo/图片:渡边谦& 50D (YOSHIKAZU TSUNO/AFP/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