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我的中国符号”成都站
成都新面貌
由尼康首席赞助的“我的中国符号”全国摄影大赛走进成都。
瞬间,一场突入而来的灾难,让原本安逸富足的天府之国陷入了长久的悲恸和挣扎之中,也因此,计划于8月在成都、重庆举办的“我的中国符号”选拔赛也推迟到了11月下旬,成为今年《数码摄影》杂志全年选拔赛的杀青之地。我们希望留给成渝影友更多的时间去调整、休养,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我的中国符号”活动中来。
悲情成川 四川是中国摄影界公认的风光摄影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成都更汇聚了大量中国一流的风光摄影师。但这次《数码摄影》杂志来到成都以后,我们接触到的摄影师们,我们交流的话题,不再是美不胜收的名胜风光,而始终没有离开过“5•12”这个沉重的背景。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莫定有老师是这次成都站的专家评委之一,也是我们这次活动场地的承办方,一见面他便送给我们一本厚厚的画册——《震撼5•12》,这本画册精选了全国数十位新闻摄影师的大量优秀作品;去年“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成都站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吴传明,在第一时间进入到受灾现场,拍回了一幅幅珍贵感人的精彩瞬间;本次活动的另三位专家评委: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贾跃红,《四川日报》摄影部主任尹钢在交流时都强烈表达了他们对灾难纪实摄影的认识,张国田说:“除了新闻摄影记者,我不建议其他人频繁到灾区打扰难民本来就难以平复的心情。”
后“5•12”时期 预料之中,本次成都站的参赛作品,纪实,特别是反映灾区现场和难民生活的作品,占了总数的1/4左右,本来以为成都站的一等奖会从这类片子中产生,但是看了现场作品之后,专家评委并没有给这类作品很高的评价,一方面反映灾区受害、生活的图片太多,拍摄角度和内容大同小异,切入点不够新颖;其次很少有拍摄者能拍到像新闻摄影记者那样的精彩作品,所以比较起来更难拔出高度。 但有一组名为《小鹰疗养院的中国元素》作品获得了二等奖,作品描述的是受灾地区的儿童、少年到俄罗斯接受疗养的生活片段,这类不同于以往我们看到的“5•12”作品的获奖,似乎预示着后“5•12”时期的到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组照决胜 最终的一等奖在两个组照之间决胜:一组是年轻的四川理工大学学生毕圣凯拍摄的《故乡》,这组富有惆怅诗意的作品也是他的毕业作业,为了拍这组作品,他从广西到四川,重新走过了自己童年的路途;另一组名为《小镇营生》,作者王大江也是年轻人,作品描述了四川小镇上特色浓郁的手工艺人,王大江在讲述拍摄故事的时候娓娓道来,真实而又温暖。 四位评委加上《数码摄影》杂志社的执行主编张韬,对两组作品最后评决,结果全票通过了王大江的《小镇营生》为全场大奖,富有个性的视角和统一的色调为他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获奖名单 一等奖 《小镇营生》 作者:王大江 二等奖 《国宝.国球》 作者:华熔 《小鹰疗养院的中国元素》 作者:余坪 《故乡》 作者:毕圣凯 三等奖 《土陶制作手工坊》 作者:陈艾 《新年祈福》 作者:龚雷 《旱地拔葱》 作者:刘成 《我的中国心》 作者:蒋胜 《传承》 作者:吴婕
[ 此帖由 摄想非非 最后编辑于: 2008-12-01 1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