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踩倭窝 发表 纤毫毕现,请问怎样才能拍的这样好? |
以摄影角度需要解决的问题:1、合理的布光,一般我都用夹光和逆光。 2、一支优秀的微距镜头,O家我用过4支,原厂的35微、50微;适马的150微和奥林巴斯OM时代的90微(孔雀翎),这4支里成像最好的当然是孔雀翎,但价格和使用便捷度上不是一般爱好者可以接受和适应的,所以这里首推50微。 3、被拍主体与背景的颜色,即互补色,这个道理很简单,用在实践当中确实效果明显,比如兰色和绿色,棕色和绿色这样的互补色。 4、合理的构图,可以进行适当剪裁。 5、具有特色的生物需要多角度、多焦段、不同放大比的拍摄方式组成系列照片,以给观者以不同感受。 以生物角度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被拍摄生物的习性,掌握他的一些基本行为规律。 2、在了解基本行为规律之上,逐渐发现一些他所特有的行为动作和姿态表现。 3、尝试诱导他做出你希望做出的动作,前提当然是他做的出来。 4、生物由出生到长大成年,每个阶段都有各不相同的地方,能够连续不断的加以记录,会非常有趣,在某些方面甚至会改变你的价值取向(别忘了法布尔当年就是如此)。——不过你一定得一直养的住才能做到这点。 以哲学角度要解决的问题:我的哲学思想传承于尼采,尼采的哲学思想中,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价值重估”,他要求打破人类社会被神话的恒定价值观,而由自己来重新定义事物的价值。 他说:“在价值度与实在度之间有一种联系(因而最高价值也就具有了最高的实在性),这是一个形而上学假设。” 因此,对有别于人类的其他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尝试更多的角度来重新定义他们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我多次运用仰视角度去拍摄他们,就是要带出一种他可能凌驾在人类之上的姿态。这就是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里借助查氏所说的“当你在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旧的世俗与道德有很强的诱惑,在打破以前的规则中很容易被以前的规则所改变,要避免针锋相对的争执。 以艺术角度要解决的问题:什么生物更能令大众所接受? 这个问题即简单又复杂。 简单来说,诸如螳螂、蝴蝶、蝈蝈这类节肢动物(并不仅局限于昆虫)他们或威武或幽雅或憨态可掬,本身不用多做解释即可引起多数人的兴趣而且并不排斥。然而换做是蝎子、蜘蛛、蜈蚣呢?很多人绝对难以接受每天看到这些毒虫的“写真”,但我恰恰又认识相当多的,喜欢这些毒虫的爱好者,我自己也很喜欢(或者说只要是六条腿或六条腿以上的动物我都多少有兴趣),在我眼里,这些毒虫自有他们的一种自然美,这在3年前我的一篇博文中详细的写过:《你所不知的“自然的魅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64cf96010007ho.html可见,摄影只是或高或低的表达手段,但决不是摄影本身决定了摄影目的,摄影的目的,其实深深直根在每个人内心的深处。 摄影4年,哲学5年,生物6年(加上瞎玩差不多20几年),外加心理学1年,到现在总结出来的。
[ 此帖由 康花花 最后编辑于: 2009-01-28 0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