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聚友同心 发表 丫髻山全请的局,妙峰山算朝顶,因为丫髻山我没有焚表! |
原来如此。帮你转来北京市朝阳区孙河雷家桥天平老会简介:
道光十五年由雷虎晨成立万善同德天平老会,1988年由雷殿坤重整公益助善子弟天平老会,2009年由雷鹏在其基础上重整老会并
成立聚友同心天平圣会!现任会首雷鹏,26岁!
天平老会简介:
早年演唱莲花落常常与"什不闲"合演.文武场中,打单皮者是指挥.这位鼓佬面前有一个架子,形似"天平",即两根立柱,下有横牚儿固定;上有横梁,两头出翘,且有龙头,绣球作为装饰物.这就是有"天平老会"或"天平圣会"之称的缘由.光是打七块竹板演唱叫做莲花落,不打竹板演唱叫"什不闲".莲花落与什不闲分家,单独演唱,应该说是艺人为了挣钱餬口,不得已而为之,致使逐渐流传.
莲花落的角色分工:
演唱莲花落共分三种角色:扮演坤角叫"包头"也叫"打里儿";扮演男角叫"画面儿";扮演老太太叫"画底儿". 演出阵容大小有"行话":单底儿,单面儿,至少四个人;双底儿,双面儿,至少八个人.就实质而言,人多人少都可以演.相对而言,人多方便于多演节目. 莲花落的表演方式是边舞边唱,走八字,笸箩圈儿,编黄瓜架……演员化妆是"漫画"风格,因而活泼,风趣.
莲花落的唱腔:
学唱莲花落的基本功是"三节一板".开始先由小段儿练起,多由"三节一板"加"垛板"组成. 莲花落的唱腔细分起来也类似单弦,有不同的牌子.常用的有:"太平年","喇叭腔","五更调","路长断","哭腔","耍孩儿","叠断桥","靠山调"……其中的"五更调"可以说跟单弦的"湖广调"一样.可以这样推测,单弦吸收了莲花落的唱法.
莲花落常演的曲目有:
《锯大缸》(属于什不闲唱法),《王小赶脚》,《老妈上京》,《小化缘儿》(杨二舍化缘),《韩湘子三度林英》(打老道),《丁香割肉》,《老妈赴善会》,《穷富姑奶奶拜年》,《姑存(谐音字,原字不详)打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