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久摄之图 发表 此片精妙之处在于阿婆那双手 正应了国外某著名肖像大家之:不可忽略双手在肖像拍摄时的重要作用 (非原话,依稀记得的大意如此) |
“姜还是老的辣!”,“锣鼓听音…”,看图品味。“久摄”兄不愧“久摄之图”。 肖像摄影中肢体形态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双手。学绘画的人都知道人的双手是最难描绘的,但手的形态是情感的表达… 下面是一幅曾获奖的肖像作品,评委吕厚民说“手是这幅作品的亮点…”。 这幅图片后面有段故事: 自2006年10月,我连续三次进入贵州省从江县占里村采访。这是一处古老而神秘的侗族山寨,几乎与世隔绝。2004年县政府准备修建一条进寨山路,遭全村激烈反对,村民不愿与外界来往。经过政府派工作组反复做思想工作,勉强同意修建一条约2米多宽的拖拉机小道,山高坡陡,车辆难行,第一次是步行穿过原始森林进入山寨。 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山寨保持原始农耕方式,自耕自织,粮食收获不储存家中,全部置放村边小木仓内,夜不闭户,邻里和睦。说神秘,是因为自明末清初,全寨实行自控生育,每户只准生育一男一女两胎,由山上一株神秘的“换花草”调节胎腹中男女性别。 背景资料: 据《从江县志》记载,占里侗寨的祖先原在广西苍梧郡,后来由于连年战乱和饥荒,被迫背井离乡,沿都柳江溯流而上,几经颠沛流离,终于来到从江占里这深山老林之中,距今约有千余年的历史。 清朝中期,伴随着人丁逐渐兴旺,寨里便经常发生因土地和林木砍伐等纠纷,最终导致械斗。于是,德高望重的寨老吴公,从行船载人的负荷利害关系中受到启示,进而联系到本寨诸如田土面积、森林的承载力以及人口的增长速度等。遂将全寨人召集到鼓楼下,将利害公诸于众。并立下寨规,占里村不能超过160户人家,人口总数亦不能超过700人;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如有违规者,轻者将其饲养的牲畜强行杀掉烹煮给全寨人吃,以谢罪;重者则将其逐出寨门。这样一来,人口控制住了,矛盾平息了,治安稳定了,占里人的生活开始安定。而这一少有的寨规也随之当作一种铁定的制度沿袭下来,一代传一代,并形成了占里人独有的生育习俗。 翻开从江县档案局所藏的关于占里户口的资料,自建国以来有人口记载文献的1952年开始截至2000年,整整48年里,占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几近为零。资料显示,1952年,侗寨占里有168户人家,人口总数为729人。2000年,有154户人家,而人口总数则有739人。 在占里侗寨,几乎98%的家庭的孩子均为一男一女,很少有双男双女的现象。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近乎神话的秘密隐藏在里面,那就是用一种叫做“换花草”的草药来平衡胎儿的性别。在整个占里侗寨,无人知道“换花草”,仅有一位老奶奶被寨里人称为“药师”的掌握秘方。其“换花草”秘方是传女不传男的。据有关资料记载,这种现象是自占里人迁来此地时开始的。 占里现在的“药师”已经有72岁高龄,名叫吴刷玛。据说她所掌握的药方可以让孕妇只需在短短的15分钟之内就顺利地生产,而且目前尚无任何事故发生。占里的“药师”所掌握的药方不仅可以平衡胎儿的性别,让女人顺利地生产,还可以安全地避孕。“换花草”的神奇魔力不但为占里人带来了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也间接地为土地和森林的承载力减轻了负荷,并最终维持了生态的平衡。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一奇特的生育文化就曾引起了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情报中心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等有关机构的重视。采访中,贵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杨军昌副教授说:“‘占里现象’始于他们自广西迁来此地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了。而‘换花草’的真伪我们外人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占里现象的现实却又证明了它的存在还是有可能性的。” 图片说明: 下图是2007年10月22日,我第三次来到贵州从江县占里村拍摄。此行的目的是想了解“换花草”控制生育的情况,全寨仅有卫生员吴银娇家有条件接待外人住宿;不巧,中午约2点钟进村寨几乎家家无人,正逢稻子收割,每户早出晚归,全寨仅见老人与儿童。后来见一老奶奶携孙女,尾随其后观察。老人在一青石板前坐下准备展开新织好的布疋捶打,孙女依在奶奶身旁观看。山寨侗族服装均从植棉、纺纱、浆染,然后用鸭蛋清浸润后,置石板上用木棰反复棰打至闪光发亮。在这位老奶奶操作过程中拍摄数图取其一图表现其原生态生活方式及老与少之情感。因为村寨中年轻父母均外出广东打工去了,仅老少留守寨中。待过数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寨时,已“洋装在身”,谁还去穿这土布衣裳!
柳州石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柳州石 最后编辑于: 2015-02-22 09: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