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龙华寺不远有一高阁,立柱飞檐,凌空欲飞,名曰“中山飞阁”。原为李宗仁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所建。抗战期间阁毁。解放以后得以重修,依山凭险,凿石为梯,石径幽深,回栏曲折,更胜从前。在飞阁两旁的玉柱上刻着清魏笃所撰写的名联,上联是“吏隐访遗踪,半世功名春梦里”,下联是“思灵观夕照,万家灯火晚饮时”。登阁眺望,桂平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其实,西山人文之魂当属历载文人墨客名流,游踪不绝,与佛浮尘。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前后) 姚坦任浔州知府,任内“卓有惠政,盗息民安”。公余常游西山,与高僧唱和于今“姚翁岩”前。 皇祐元年(1049),程珦时任龚州(平南)太守,曾游西山,在西山刻“畅嵒”二字于石壁。民国版《桂平县志?纪文?文录》载清王俊臣《唐御史李明远西山郡主庙游记》一文,中有云:“东坡曾访孝子梁诏来浔,睹此佳山水,度先百年恋恋于此。” 崇祯十年(1637) 徐霞客七月二十日由武宣乘船到桂平,登小北门的城头向西眺望,在其游记中记道:“循埤西行,望西山屼(山枭)出云表,……上有石纵横,土人指其处有寺,当郡志所称三清岩也……”。清道光年间李少莲落藉桂平,慕西山景色清幽脱俗,便在山脚筑屋为居。为西山石壁刻“碧云天”三个大字,并在其下刻草书对联:“尘世路间,不觉忙忙终日;碧云天里,何妨息息片时。” 民国十年(1921) 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 10月21日,为与驻在南宁的陈炯明谈北伐事宜,从梧州沿西江赴南宁,经桂平时,因故驻跸县城,次日畅游西山,览形胜于姚翁岩,品茶于乳泉亭,进餐于洗石庵。 民国十二年(1923)10月 ,李宗仁顾军事之暇,登西山游览。于次年,倡建飞阁于西山姚翁岩之前,并写《飞阁记》。 民国十二年(1923),郭凤岗任浔州水上警察厅厅长,长书法,在西山石壁上刻“别有天地”四个大字,落款为“五岳归客题”,一向为书家和游客所称道。…… 县志有云:“五指卓其北,百石耸其难,紫荆障其西,黔郁两江,汇流东注,振衣千仞,洋洋大观”。今日游离于西山圣地,偶拾西山:西山菁,点苍思,万丈俯江流;隐山居,思尘哀,暮鼓晨钟度虚生;过楼阁,欲语空,飞似山雨两相抱;古刹幽,径曲深,佛门不解人世忧;顾相望,影自怜,唯与西山文人共枕眠……
思灵山人 上传了这个图片:
![](https://p.nphoto.net/forums/image/200908/16/8343415571a64a4fa3d68fbcbdcf3bf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