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纪实摄影 > [分享]《天井下的故事》  
回复帖子
 作者 主题 
2009-09-24 19:37  #1
会员
闲情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457
发帖数: 392
注册日期: 2006-04
来自: 中国, 广东, 汕头市
[分享]《天井下的故事》

六百年前,张谷英携一家老小从江西一路西行来到这里,看到这个地方四面环山、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流水潺潺,是一个适宜居住的乐土,便在这里兴建住宅安了家。后来子孙繁衍生息,便形成了这样一片楼阁参差、路道纵横、屋脊连着屋脊、天井接着天井的大屋场。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睛不曝晒,雨雪不湿鞋”。张家的后世子孙便以其始迁祖的名字命名他们的住地为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比较完整的门庭有“上新层”、“石大门”、“潘家冲”三栋,三栋门庭各自分东、西、南方向设置,主庭高壁厚檐,围屋层层相因,分则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规格不等而又相连的每栋门庭都由过厅、会面堂层、祖宗堂屋、后厅等“四进”及其与厢房、耳房等形成的三个天井组成,可以说,张谷英村整个建筑由无数个“井”字组成。厅堂里廊栉比,天井棋布,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和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建筑材料以木为主,青砖花岗岩为辅。
最据特色是206个天井。其中最大的一个天井,大约有22平方米,既可以采光,又可以通风。天井内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花坛。天井一角的地下有下水道,雨水可以从下水道一直流到渭溪河里去。一般天井的左右两侧房屋对称。正面的会客堂屋比较高,常达10米左右,屋里冬暖夏凉。正屋后面是偏房,用来作牛栏、猪圈、柴房、谷仓和堆放农具,老人和孩子在屋前的天井里乘凉和嬉戏。
张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内人团结和睦,而且不以族大而欺压附近异姓邻居,与邻村人关系友善,互相帮助,许多老人主动帮助年轻人照看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白天劳力出工后,屋场里也没有关门闭户的现象。
闲情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闲情 最后编辑于: 2009-09-24 19:40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11-02 17:26  #2
会员
闲情

级别: 小学五年级
积分: 457
发帖数: 392
注册日期: 2006-04
来自: 中国, 广东, 汕头市
居然无人留言,哈哈哈。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06:17.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