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新摄影论坛 > 摄影讨论区 > 摄影杂谈 > [讨论]数码9区曝光控制初探  
回复帖子
 作者 主题 
2009-11-23 08:15  #1
初级会员
丰雨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17
发帖数: 14
注册日期: 2006-12
来自: 中国, 安徽, 安庆
[讨论]数码9区曝光控制初探
在胶片摄影年代,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在摄影创作活动中控制曝光起过很好的指导作用。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使得控制曝光和暗房处理变得更加便捷。在拍摄活动及照片的后期分析中,我经常联想到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难道他的区域曝光系统对数码摄影不再有指导作用了吗?相机所显示的色阶直方图非常直观地展示了照片从0-255色阶值的分布情况,甚至不用观看照片,仅仅从直方图就能大致了解照片影调情况,色阶在暗部或亮部是否溢出也清清楚楚。面对一幅色阶直方图,看到那座黑色的“小山丘”处在坐标横轴的某个位置,不禁悟道:“怪不得图片发灰,原来亮部色阶寥若晨星,应该增加曝光量才好!”或思忖:“怪不得该黑的地方还是那么明亮,原来那个“小山丘”离左边线竟那么远!”知道应该多曝光或应该少曝光,这是定性分析,但具体增加几档曝光量,就涉及到定量控制,直方图似乎并没有给出这样的指导。我们希望获得以1档曝光量为进阶的色阶值分区表,从0-255色阶中的任何值要么属于这个区要么属于那个区,如果想把照片中任何区域的亮度改变,只要改变色阶值所属的分区就行了,比方想把5区亮度改变为7区亮度,只要增加两档曝光补偿就能达到目的。应该分多少区?难道也正好是11区吗?每个区的色阶值范围有多大?是某个相同的值还是遵循一种特定的数值分布?这一切都不清楚。于是我们先开始试验。摄影爱好者果德居士协助完成了分级曝光实验,他非常严谨地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对瓷砖均匀照明,相机安置在三脚架上,从负8档补偿到正5档补偿,一共拍摄了14幅照片。然后在Photoshop中打开照片,测出照片中心点的RGB色阶值。其中正3档、正4档和正5档色阶值都是255,这意味着从正补偿的第4档开始已经发生高光溢出。去掉高光溢出的两张照片,其余12张截取照片中心的小长条拼成12区色阶图(见图1)
不难看出,前3张照片以肉眼来观看,基本上是全黑的,第4张照片稍微亮了一点,于是再去掉最前面2张,把0色阶并入第3张照片的色阶值作为1区,相邻两个区的边界以两个值的中点来划分。这样就产生了数码9区色阶分区值表,其中第6区为相机自动曝光模式下设置为零补偿所对应的照片亮度区:

1区:色阶区域 0-15 (中心值 11)
2区:色阶区域 16-30 (中心值 21)
3区:色阶区域 31-50 (中心值 40)
4区:色阶区域 51-85 (中心值 65)
5区:色阶区域 86-130 (中心值111)
6区:色阶区域 131-175 (中心值148)
7区:色阶区域 176-225 (中心值205)
8区:色阶区域 226-250 (中心值248)
9区:色阶区域 251-255 (中心值255)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亚当斯的11区胶片曝光控制比较,数码摄影在曝光控制上存在着不同于胶片摄影曝光控制机理。数码相机增曝1档所产生的效果比胶片相机增加2档曝光量产生的效果还要大;其次,零补偿区的位置,在亚当斯的11区里处于正中,而在数码9区里,这个零补偿区却明显偏上。
现在实验数码9区曝光控制。镜头对准安庆凤凰酒店,有意欠曝拍摄第一幅照片(见图2),在Photoshop中打开照片,测得塔楼受光面RGB色阶值为118,处于数码9区的第5区,显然这个亮度比景物平均值还要小。打算把塔楼受光面亮度提高到8区,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档曝光量。安庆凤凰酒店的第2张照片(见图3)整体上亮多了,塔楼受光面与真实景物的亮度比较吻合。测得相同部位的RGB色阶值为238,正好落入第8区。
此帖是为了将这种曝光控制设想提供给摄友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丰雨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丰雨/http://blog.sina.com.cn/fyship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11-23 08:19  #2
初级会员
丰雨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17
发帖数: 14
注册日期: 2006-12
来自: 中国, 安徽, 安庆
图片2
正文只能上传图1,此为图2:
丰雨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丰雨/http://blog.sina.com.cn/fyship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11-23 08:20  #3
初级会员
丰雨

级别: 小学一年级
积分: 17
发帖数: 14
注册日期: 2006-12
来自: 中国, 安徽, 安庆
正文中的图3
正文只能上传图1,此为图3:
丰雨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丰雨/http://blog.sina.com.cn/fyship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2009-11-23 15:44  #4
版主
太白遗风

级别: 大学三年级
精华: 5
积分: 27312
发帖数: 25622
注册日期: 2005-12
来自: 中国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据俺的粗浅理解,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拍摄时对个主要不同明暗区域的精确把握,使得曝光正确;
二是在暗房中放大的时候,对各个不同区域实际拍得的明暗关系,进行精细微调,使得符合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层次分布,实现创作的目之间的。
由于他对区域曝光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致于他逝世后,留下的底片,无人能放到他达到的质量高度。
他的离去,确实成为不可挽回的损失。
上面说的,基本是拍摄中的运用。


[ 此帖由 太白遗风 最后编辑于: 2009-11-23 15:50 ]
搜索:主题· 帖子· 图片 引用 · 报告  
回复帖子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返回论坛 »
所有时间均为GMT+8:00. 现在时间是 15:43.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 Powered by Nphoto Forum v0.5.0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