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旅游,向有东线、西线、北线三条线路,但我觉得按这三条线路不方便我的介绍,所以我把婺源县境分成四大片区,除西南片区此行未至外,其余三大片区的精华都囊括在我的计划中了。
一,西北片区
1、大鄣山镇:大鄣山镇,以雄踞境内的大鄣山而得名。大鄣山,又叫三天子都、率山,俗称张公山,史载汉代有张公(字金星)至此隐居修炼,因俗名张公山。主峰擂鼓尖1629米,为婺源之最,登临其上,可“西瞩彭蠡,北眺白岳,东望黄山,南瞻信州”。古诗称它“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1)、大鄣山卧龙谷景区:近些年渐趋成熟,谷中以溪流、飞瀑为特色。但深秋季节已是枯水期。
(2)、黄村百柱宗祠:黄村经义堂,建于清康熙年间,有99根大柱,故名“百柱宗祠”,国家级保护文物。1982年,在法国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国民俗展览”上,百柱宗祠作为宗祠的代表参展,引起专家的关注。
2、古坦乡:该乡已裁撤,并入大鄣山镇,现延用旧称。
(1)、菊径村:菊径村为典型的山环水绕型村庄,地势奇特。小河呈大半圆型,绕村庄三面,仅村北与山麓相连。四周高山环抱,村子右上方为一狭窄的水口,建有祠堂,新修的柏油公路沿着河流呈圆弧型绕村而过,靠一些木板桥与公路相通。
(2)、通元村:通元村亦作“通源村”,位于古坦乡深山中,灵岩溶洞群即在村外山上,有大小溶洞36个,号称“灵岩仙境”。
(3)、石城村:石城村为一行政村,包括自然村程村、戴村。此村位于高岭上,古荫蔽日,村周有银杏、香榧、红豆杉、楠木、枫树、青栲等大树不计其数。深秋时节,红黄绿诸色与古村相掩映,美不胜收。
3、赋春镇:包括长溪、严田等17个行政村,特产甲路伞、酒糟鱼。有大游山(909米)、鸳鸯湖等景区。
(1)、长溪村:长溪村古名星江马源,距赋春镇十七公里,四面环山,是一个深藏于大山中的千年古村。从山腰上看,村景尽收眼底。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河流呈“S”形依村而过,整个图景恬静怡然。据史料记载,长溪村的始祖是戴匡德。他原居乐平,宋淳化年间(公元992年)举家定居此地。长溪村周围有大小枫树200余棵,深秋的早晨,伴着雾气与炊烟,美艳绝伦。
(2)、鸳鸯湖:位于赋春镇西,即原大塘坞水库。鸳鸯湖风景区水面2300余亩,湖水清澈,是可直接饮用的国家一级水。湖畔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繁殖环境。现每年10月中旬以后,都有2000多对野生鸳鸯定期来鸳鸯湖栖息越冬,最多的年份近3000对、6000只。堪称是罕见的自然景观,也是亚洲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
4、甲路乡:该乡已裁撤,并入赋春镇,现延用旧称。
(1)、严田村:严田于北宋乾德甲子年(964)建村。建村者李德鸾取“占得从田之鉴,以严治家”之意取村名严田。严田古樟民俗园占地40余亩,在景区中心石拱桥头,生长着一棵有1500余年高龄的古樟树,胸径4.3米(比虹关“江南第一樟”还多出90厘米),需30人才能环列树周,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樟”。
(2)、甲路村:甲路村有悠久的制伞历史,所产油纸伞久负盛名,素有“金溪斗笠甲路伞”之誉。 纸伞伞面画有精美的花鸟、仕女、风景等图案,以优质木竹、皮纸、桐油、柿树油为原料制作而成,有较高的实用性及欣赏价值。
5、洪村:(该村行政区划上属北线的清华镇,为行程的便利,我将之列入西北片区)位于婺源县清华镇西偏南7.5公里处,是一个隐藏在山间的“世外桃源”。因历史上该村多百岁老人,故朝廷赐名“长寿古里”。一个村庄能得到封建朝廷赐名,可见其在历史上何等荣耀。
二,东北片区
1、浙源乡:浙源,由浙水之源而得名。乡政府有唐代楮树、明代龙天塔等景点。
(1)、查村:公元963年,南唐宣(州)歙(州)观察使查文徵谢任,自休宁隐居婺源城西,成为婺源查氏一世祖。其孙查甄、查陶迁居凤凰山查村(原名铸炉坦),今浙源中学校址。元末兵乱,十八世孙查瑜偕妻儿翻过村北浙岭,顺新安江、钱塘江至浙江海宁县袁花里龙山定居,后逐渐发展为浙江海宁查氏望族,作家金庸(查良镛)即属这一支。
(2)、虹关村:虹关是徽墨名村,建村于南宋建炎年间,明清时有墨铺80余家。虹关位于查村北,村中有“江南第一樟”,树龄1000余年,树高26.1米,胸径3.4米,冠幅巨大,气势非凡,古人曾写诗称赞它“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淩云烟”。去虹关先过察关村,村中有祭酒桥。祭酒桥向浙岭有青石板驿道,古代在此设关卡,检查货物,收取关税,故名“察关”。
(3)、庐坑村: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隋灭陈后,东阳郡赞治大夫詹初不再出仕,隐居歙州篁墩。因慕黄石公之风,自号黄隐。他于隋大业二年(606年)定居庐坑村。庐坑村是婺源詹氏发祥地,台湾现有詹姓二十万人,都是黄隐公后裔。明吏部尚书詹同、詹徽父子,学者詹洲,詹轸光;清初学者詹养沉,晚清名宦詹应甲,近代学者詹剑峰等,均是浙源詹姓贤勋。移住到虹关、岭脚的詹氏还是徽州墨商世家。
2、沱川乡:沱川乡位于江西省最北端,与安徽省休宁县接壤。辖河东、河西、理坑 3 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河东村。
(1)、理坑村:理坑村位于沱川乡北,原名理源,距县城 56公里。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据说理坑是秦桧的祖籍地,村人原姓秦,后改姓余。我个人认为理坑是婺源最牛的古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第”,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等。
(2)、篁村:篁村位于沱川西南,是个近千年的古村。篁村的历史早于理坑,始于宋代。篁村余氏的后人创建了理坑,所以至今两村人几乎都是亲戚。有一传说是秦桧的后代逃到山中建了篁村,为了避祸,秦字去了头,全村都姓余了,这与理坑的传说是一样的。据说篁村的名也显示了秦桧的野心,想做皇帝又不敢,生生把“皇”字上头加了个竹头。
(3)、查平坦村:查平坦村位于沱川乡东南侧,距理坑8公里,离清华彩虹桥18公里。海拔680米,与气势雄伟的大鄣山隔山相望,有“十里平坦,三十里花园”的美称。 查平坦村建于明代初年,因村子坐落在山坳中,读书人希望平安顺坦而得名。春天游此村,以油菜花田景观见长。
3、清华镇:千年古镇,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清华镇位于婺源北部,星江河上游,鄣公山南麓。东连浙源、沱川两乡,南邻思口镇,西接甲路乡,北靠鄣山、古坦两乡。唐开元28(公元740年)年婺源置县,县治设清华。1985年5月建立清华镇。距县城紫阳镇 25公里。
(1)、彩虹桥:彩虹桥横卧于清华镇上街,初建于宋代,以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1米,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组建而成,木板铺设桥面,木椽青瓦结顶,廊亭两侧有栏杆和坐凳,供行人观赏憩息。
4、段莘乡:位于婺源东北角,有段莘、官坑、庆源等13个行政村。1970年建成的段莘水库,是目前县内最大的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库,“高山平湖”景观为该乡特色。
(1)、庆源村: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段莘乡南,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处万山之巅,阻外而溢中,是祖先几经选择的避乱佳地。由于庆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要自驾或包车。
5、江岭村:原有江岭乡,已裁撤,现属溪头乡。江岭山坡上分布着大面积梯田状油菜地,三月末至四月初时赏花摄影,游人如织。
三,中东片区
1、思口镇:镇政府所在地思口村,距县城紫阳镇13公里。有思口、长滩、思溪等8个行政村。
(1)、长滩村:长滩村距清华镇五公里,依山傍水,婺源到清华的公路经过村庄后的山坡,正好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观视角,得以看到村庄的全貌。这个村庄没有显赫的历史,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婺源村落,村中也是普通的徽式民居。但村庄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三四月份的时候,村庄靠近河边的那片土地上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小河,金色的菜花,村庄,村庄后的小山,构成了一个极美的乡村图。
(2)、思溪村:村落由俞姓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因地处清溪旁,故以鱼(俞)水相依之兆而取名“思溪”。 村内的古建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期,曾达七十余栋,现存三十余栋,其中“敬序堂”大屋最为著名。该屋建于清雍正年间,由庭院、正厅、后堂、花厅、厨房、花园等组成,占地面积一亩多;客馆的建筑雕刻精细完美,厅内为长方形藻顶,古色古香,电视剧《聊斋》、《青花》取其作外景地;更为罕见者,由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分别镌望在十二扇扇门的中间,堪称“精品”。村中另有通济桥等景观。
(3)、延村:村落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因地处登高山西麓溪旁,以期后世子孙延绵百代,故名“延川”,亦称“延村”。延村紧临思溪村,现保存有古民居56幢,多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体风格大同小异,多为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令人如痴如醉,为省古建筑群重点保护村。
2、秋口镇:毗邻江湾,南界浙江开化。下辖王村、秋口、李坑等15个行政村,是婺源区域人口大镇之一。
(1)、李坑村: 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小桥流水人家”是该村的招牌。村中多古建、古桥、古亭、古树,清澈的小溪映照着古民居和浣衣女的身影,使人目恍神迷。
(2)、月亮湾:实际上就是一个弯月形的水面,去江湾方向必经之地,可停车拍照。路边有石阶小道上攀,设一观景台。
3、江湾镇: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冲,成为婺源东大门。不过,这里近些年声名大噪,是因为“江伟人”认祖归宗的缘故。
(1)、晓起村:从江湾再往北走七公里就到了晓起村,有上、下晓起之分。是清代两淮盐运使江人镜故里,村屋多为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一派田园景象。主要景点有古樟、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
(2)、晓鳙村:原有晓鳙乡,已裁撤,现属江湾镇管辖。晓鳙之美,美在与环境浑然天成的和谐。“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无论是民居、村落都非常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环境关系,或枕山面水,或爽溪而居,山山水水都是“家”,形成优美和谐的村落风貌和田园风光。在关于婺源的风光照片里,我们常会看到一些表现竹匾晒秋的作品。直径约一米的大匾令人印象深刻。晒秋在晓鳙是一特色景观,一般每年的三、四月份晒萝卜干、茶叶,到九、十月份晒辣椒。
(3)、汪口村:李坑往江湾方向走八公里左右就到了汪口,这里最有名的就是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各种形体和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同时汪口村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4、紫阳镇:婺源县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溯源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始称弦高,又名蚺城,再称紫阳(朱熹别号)。四周群山环抱,星江河穿城而过,清秀宜人。城外有婺源县博物馆,是最牛的县级馆。
太迟散人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太迟散人 最后编辑于: 2009-11-28 19:56 ]
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力不竭, 驴行不辍; 生命不息, 好色不止! ——太迟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