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我的论文与图片
从两幅纪实摄影作品看摄影师敏锐视角与历史责任 07摄影本科班:徐旭 学号:073639031 论文完成时间:2009-11-30 一、《上访者》 摄于:北京街头 年代:1977年11月 摄影:李晓斌 通过摄影作品《上访者》,首先看到画面中的上访者,眼神里含着一种特有期盼目光,摄影师通过镜头的高视角、大光圈,压缩和虚化上访者与北京街头环境人物关系,突显上访者占画面的比例,图片记录了上访者体貌特征和社会年代关系,上访者黑色漏着棉絮的破棉袄和他那腰间白色呢绒包装带,显示了上访者的特殊身份,特有带帽沿的棉帽子和身后的背包表明上访者来自北方某个地区,尤其是胸前别着三枚闪着金属光泽的毛主席像章,这一切代表那个特殊年代,上访者满脸的胡须和面目表情,流露出上访者的心酸、疾苦、冤情和长期奔波的疲惫。 看得出摄影师李晓斌是用摄影艺术手法表现一种追求,他在追求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自由,他要挣脱纪实摄影作品画面政治内容的束缚,追求一种真实的摄影记录,他在还原历史,在那个年代想还原历史都要有一定的勇气毅力,要敢去反抗所谓的艺术形式……而要做到一个有社会责任有良知的纪实摄影师,随时都可能付出抗拒时代的代价。 二、《爱在延伸》 摄于:北京近郊东风乡 年代:2000年11月 摄影:徐旭 《爱在延伸》摄影作品也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它记录了北京一个九人组成的特殊家庭,狭小的屋内有五名天真可爱的女童,孩子们的身后是收养她们的父母,父母身边有两位英俊懂事的少年,屋中有个爱字,与家中每一个位幸福的笑容融为一个画面,就是故事的开始,《爱在延伸》。 男女主人公都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可脸上都露出幸福的喜悦,男主人公眼睛里同样有着和上访者一样的目光,男主人公叫叶新,来自江西龙南,曾经是一所专业学院的数学教师,70年代为了躲避“追杀”,孤身一人逃到北京求生存。女主人公叫陈荣,来自山东,70年代不知是什么原因,被人丢弃在北京同仁堂医院门口,这位生命垂危的中年妇女陈荣,孤身一人躺在医院门口没有人理睬,……过了许久,在此谋生的男主人公叶新经过医院打开水,发现了无人照看的陈荣女士,善良朴实憨厚的男主人公叶新,叫来了医生为她看病,男主人公叶新为她喂水吃药,昏迷中的陈荣女士慢慢地醒了过来,第一次见到照顾自己数日的恩人,有着同样生活经历两人,从此相依为命,白天捡废品、作保洁,晚上看仓库、当保管员,日久生情,在没有北京户口情况下,男女主人公叶新、陈荣在北京的天桥下、街道边、工地旁、开始组建自己温馨的家庭,以后有了画面中身后的两位英俊少年,大一点的叫叶天生,是北京宏志中学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这个家中是个大哥哥,小一点的叫叶中华,正在上着小学,几个天真活泼的小妹妹管他叫二哥,图片中其余五名可爱女婴都有着不同生理残疾,这些孩子大多有兔唇、先天性贫血、先天性疾病,这五名女婴都是这对善良朴实男女主人公,1993年至2000年七年间,在北京捡垃圾时捡来的七个女婴中活过来的五个。这个特殊家庭,特殊的男女主人公人生坎坷经历,五名被父母抛弃的女婴来历,今后这些女婴的生活命运,都是新闻的焦点,都是历史的看点,都是社会如何和谐发展的关注点。 事件发生在全国人民都在积极申办奥运会的关键时期,两位几乎是被社会遗忘的普通平民百姓,用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大爱谱写下这段感人故事,却发生在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后的首都北京,谁会想到共和国在这段时期,有多少上访者、求生者和被人抛弃者,默默地写着自己生活的歌,他们不适应红色,真话面前沉默。社会纪实工作者要敢于真实记录他们心中的歌。还原这首歌,就是还原历史。为了更好的救助这些急需医治的弃婴,让人们反思,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北京晚报》在2000年12月19日发表了这一组图片新闻纪实报道——《爱在延伸》。 《爱在延伸》报道之后,感动了中外无数新闻媒体记者争先报道,2001年这一年,无数家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几乎就没有间断过,《爱在延伸》成了跨世纪的话题。就在报道不断升温,爱在继续延伸时,这个幸福的特殊家庭在2001年11月5日这天,这对没有合法婚姻的特殊父母、没有北京市户口的特殊家庭,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面前和强大的社会舆论驱使下,情与法之间,这对特殊夫妇终于同意将捡来的五名弃婴送交北京儿童福利院,由于有一名女婴已上小学,年龄超出相关规定,特殊母亲陈荣只好带着复杂的心情与不为人知的原因,领着正在上学的女童蒙蒙,永远的离开了这个曾经是幸福的家,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从此,新闻媒体再也没有这些女婴和特殊母亲陈荣的报道了。再说男主人公叶新,男孩的亲生父亲,叶新带着两位未成年的孩子,靠捡拾废品、辅导邻居小孩功课,同时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艰难地维持着生计。2004年品学兼优的叶天生,被选中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留学半年,没有户口办不了护照和签证。阔别家乡20多年的叶新,只好重回江西龙南,来到了叶家唯一健在的大姐姐家中,在北京与江西往返5次,花掉了东拼西凑的3000多元,为两个北京出生的儿子和自己办理了江西户口,从此,有了合法的身份。 2006年大儿子叶天生考入澳门理工学院,离开幸福的家,远渡他乡求学深造,2009年二儿子叶中华也考入云南一所大学,也离开心爱的父亲南方求学,当年幸福的九口之家,只剩下孤独的叶老师,老人时常想起那些女婴:老三叶蒙恩,老四叶恩惠,老五叶苗苗,老六叶国妙,老七叶国庆,现在这些孩子都应该上学了吧?你们一定生活幸福吧!小姑娘们也变漂亮了吧? 九年过去了,作为当年的新闻报道者和记录者,有种难以言表的心情,非常想知道陈荣这位特殊母亲现在的情况,特别想知道五名弃婴离开幸福家庭后的命运,而善良憨厚的叶老师,在2004年的一次意外被人打伤,没钱留在同仁医院继续看眼伤,导致视力下降,叶老师无法再给邻居们的孩子辅导功课了,失去了教书的收入,孤独的老人一身疾病,常年的劳累使老人的腰时有作痛,很难以直立起来,当年为弃婴再冰冷的水里洗衣物的双手,现在伤痕累累。交不起每月六七百元的房租,67岁的叶新老师,没有老年人的养老金,却要早出晚归收集废品换出平日孩子们用的学费、生活费、老人的毅力打动了无数爱心人士,当地一位英国籍的女士为老人承担了房租,到目前已有三年。老人叶新还在北京的郊区终日捡拾着废品,等待着孩子们的学成归来,重现幸福美好的家庭。 上述图片《上访者》和《爱在延伸》的男主人公叶新,两人都有一种相同期盼的眼神,两位男主人公几乎容貌相同,不过一个来自祖国的东北,另一个来自南方江西,都是相同的命运,出现在那个年代,出现在北京,一个是来京上访,另一个是来京求生,上访者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已成为历史。而求生者叶新,这位人民教师仍在继续用自己的特殊方式,坚持着……这不是国情!更不是特色!只是阳光下没有照到的一处角落。一个求生者用自己对社会行动告诉我,职责可以不说,责任一定要去做,每一位有良知社会公民,要敢去承担自己的社会职责,敏锐的视角下不一定全都是红色,坚定的职责里一定有真话要说。等待的是历史,结论人们终会说。60年过去了我们的共和国,谁的职责能不让悲者再写悲歌。 经过几年的多次采访叶新老师,老人终于说出当年工作的学校,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九连山分校,老人教数学,老人讲当年的系主任是部队上的连级干部,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都来看过这所学校,周恩来总理为学校名提写过校名,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汪东兴是第一任校长,在江西有一百多所这样的分校。当年的电影《决裂》有这样的几组镜头,镜头1葛栫壮老师演的大学教授:“今天我们讲马尾巴的功能”……工农兵大学生:“老师少讲马,多讲猪和牛羊”……。镜头2某领导:“就凭这双手!怎么不能上大学?”……。“共大花开分外红咯哎,教育革命起东风,起东风咯哎,新型的大学办的好咯哎,他和工农心连心咯哎”……电影的歌声唱出了那个年代,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照片中的故事讲到这儿,70后的年轻读者更想知道,是谁当年要“追杀”善良的叶新老师?又是谁将陈荣女士丢弃在医院?为什么有那么多丢弃婴儿父母不敢承担社会职责?要等你我和广大的社会工作者找出答案,也许答案永远是个不解之迷,也有可种能答案就在下次的照片故事中能找到结果,因为,真实的照片永远是历史的镜子。
附有图片组照及说明见后
(看后有想法的朋友可拨打作者电话:13051857119 或 010 8412 3432家)
cnv 上传了这个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