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渔泊涯 发表  55 镜头与操控技术都相当好,学习。  方幅广角镜头很难用,变形校正无法同135镜头比,决不能用135的构图理念去用66。我有俄罗斯的30(相当于135的20)东蔡司的50(相当于135的28)和施耐德60(相当于135的35)。原因是方幅广角是四面(上下左右等距)扩展,机位不正变形难于控制,没有前景构图缺乏透视感。哈苏的40头,只有高手才能拍出视觉舒适视角广阔的片子。 |
谢老兄鼓励! 话说自从拍6*6以来,才真正培训出了点“机位”感,诚如老兄所说,120的构图取景绝非以往135的构图习惯能完成的。 多次拍摄之后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要做到画面的精细调整最好是靠移动、升降去挪动机位,而不是简单的原地变焦、抬头低头、左摇右摇...... 我感觉6*6的片子似乎有这样一种特点:拍摄者需要假设自己处在一个立体空间内最合适的位置上,从这一个点你才可以得到最合适、最精妙的透视,我们每面对一处美好的景物,第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最好的透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