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初由 一冉 发表 好像市场上最后一批是有效期至2010.2 ,我买了十个,看来是少了。 |
中国最早胶卷品牌命悬一线 汕头公元停产
--------------------------------------------------------------------------------
news.dayoo.com 2005年08月02日 10:39 来源: 广州日报
“公元”——中国最早胶卷生产企业昨日宣布停产
昔日,“公元”曾在中国感光工业史上写下许多第一:中国第一张原始性氯素相纸;中国第一张符合使用要求的黑白相纸;中国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企业。连“公元”这个名字也有深刻含义,旨在开创我国感光工业的新纪元。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公元”相纸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在上个世纪,有多少老百姓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就记录在公元牌黑白相纸上永远地留存下来……
昨天,曾诞生中国第一张黑白相纸的汕头市公元有限公司宣布停产。记者了解到,曾经为中国感光工业史写下诸多第一的汕头“公元”,近年来一直靠生产黑白产品苦苦维持,至今已连续三年亏损。
由于难敌市场竞争,“公元”这个具有相当历史的中国著名胶卷品牌很可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公元”还能抗多久?
上世纪80年代的钡生产线仍是公元的主力设备
历史档案
1949年6月2日:我国感光材料工业先驱者林希之在位于汕头市德兴路86号简陋的化学实验室里研制出中国第一张原始性氯素相纸。
1952年10月:我国第一张符合使用要求的黑白相纸诞生了。林希之与伙伴们给实验室和相纸起了个别致的名称———公元,志在开创我国感光工业新纪元。
1953年4月:中国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厂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成立,并以公元为产品商标。当年全厂职工只有15人,生产设备仅有一台土法上马的13英寸木制小型涂布机,采用最古老的石灰干燥方法,产品只有单一的黑白印相纸,年创产值6.2万元。
1958年:公元黑白胶卷(胶片)投产。
至上世纪80年代:公元的主要产品已发展至黑白相纸、人相胶片、胶卷、X光胶片和印刷制版胶片等五大类42个品种,相纸产量居全国首位。除国内销售外,还出口亚、非、拉、欧等2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感光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
1986年:由国家投入9亿多元巨资,公元引进日本富士胶片公司彩色感光材料生产线,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彩色线投产不到一年就陷入停产、半停产困境。
上世纪90年代:负债达48亿元人民币。
1994年:国务院作出决策,包括“公元”在内的我国部分感光材料生产企业与美国柯达公司进行合资合作谈判。公元以1.8亿美元的价格将彩色生产线转让给柯达。
1999年:汕头公元感光材料工业总公司和部分公元职工集资参股成立一个全新的股份制企业——汕头市公元有限公司。
2005年8月:汕头市公元有限公司因为连年亏损宣布停产。
现状:黑白胶卷市场一泻千里
昨天,已经停产的汕头市公元有限公司厂区笼罩在一片阴霾中。总经理谢郭汉告诉记者,“公元”已连续三年亏损,今年亏损额已超200万元。
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方面,受市场变化影响,公元黑白产品的国内市场呈直线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国外市场亏损严重。苦寻无策,企业只能决定全面停产。
黑白市场萎缩“公元”盛名难再
其实“公元”的停产早现端倪。去年底,因与世界最大胶卷制造商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强强联合,乐凯得以入主柯达公司位于汕头的基地。短短六年间,“公元”经历两次易主,一是美国柯达,一是国内胶卷生产商乐凯。相形之下,汕头“公元”,这只曾经的中国感光行业“领头羊”早已盛名难再。
时间再往前推至1998年,在国内感光行业与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进行合资合作谈判的背景下,负债48亿元的汕头“公元”以1.8亿元的价格将彩色生产线转让给柯达公司。翌年,“公元”经过脱胎换骨成功地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依靠品牌的知名度以及黑白相纸、胶卷和蓝相片三大传统产品,公元仍占据着国内黑白市场的30%,改制第一年公元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近年数码技术迅速兴起,传统的黑白感光市场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萎缩。
谢郭汉告诉记者,目前黑白产品主要用于制证工作,农村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另外还应用于医用X光、印制板。但留给黑白产品生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去年以来,数码IC卡技术更给黑白市场以致命的打击。
黑白市场的一泻千里使得国内外同行业出现同步萎缩:世界一流黑白胶卷生产商英国伊尔福近年已全部改行;国内的无锡感光厂改行生产聚酯薄膜;汕头“公元”也无法幸免。
悬念:老“公元”生死难卜
凝聚着半个多世纪几代人心血的老品牌难道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公元工作了近40年的总经理谢郭汉告诉记者,单单公元品牌这块无形资产的价值就无可估量。
昔日的“公元”,曾在中国感光工业史上写下许多第一。直至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摄影者对公元牌黑白胶卷情有独钟。
谈到企业的未来时谢郭汉说:“最合理的途径是先保住公元这块牌子,再等待复活再生机会。”针对国内市场萎缩的形势,“公元”近年把眼光瞄向国际市场,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对黑白产品有市场需求,公元产品的出口量近年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另外,近期“公元”正在加紧研制第二代防水喷墨纸产品。
时代在变,老品牌也要跟着求新求变。目前横亘在“公元”面前有三道“坎”:一是技术脑袋跟不上现代化,目前这个企业的职工平均年龄达50岁左右,大部分技术人员已届退休年龄,严重缺乏创新力量;二是缺乏必需的改造资金;三是沉重的历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