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思南路记录着当年花园洋房的“原生态”:过了皋兰路开始,一直到建国路,走在这一段的思南路上,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月。 酷似老房子的现代式建筑 思南路45号 号称城市历史的活话本,思南路的老洋房本身就是值得细细研究的话题。如果从思南路一路走来,很容易发现一座“不甚和谐”的建筑;但是如果想按图索骥地找过来又很容易错过:思南路45号,仿佛老式居民楼缺少了上面三层的建筑式样,左边的门牌号码是47号,右面的紧邻是51号,一块细小的牌子竖在门边,生怕被人忘却似的提醒着这里就是45号。 建筑侧面的墙壁倒是有着解放前法租界老洋房的样子,开着圆圆的窗子,但是从正面看过来,阳台,阳台外飘荡的晾晒衣服,肮脏以至于颜色模糊不清的外墙,黑色的小铁门,和被门墙遮挡的花园草木……这里展现了一种和它四周都完全不同的破旧的生活气息——有些老洋楼精致得不食人间烟火,有的目前根本就无人居住。如果去掉高高的院墙,使之完全地展露三层,如果把它从这里移开放在一个老式的居民小区里,那么它看上去将就是一幢二十年以前的居民楼——尽管专家说它是现代式建筑。 尚未完工的现代住宅 思南路88号 过了建国路,思南路开始有了人气和热闹,而眼前突兀的是一幢尚未完工的建筑:思南路88号。在区内新建建筑限高18米以下的思南路,这样的一幢30余层的高层建筑从价值上就显得颇为珍贵,也成了要在高尚地段拥有高尚住宅的中产阶级追求的目标。 人迹罕见的小洋楼 思南路51号 思南路51号是一幢黄色的三层小洋楼,外面的楼梯直接通上二楼,外表、墙壁和楼梯的式样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或许这就是它有代表性的最好体现。推开虚掩的大门,土黄色的建筑外墙就全呈现在眼前。 整座建筑几乎是空置的,只有二楼的一个套间里开出了一间,摆了两张桌子作办公室。楼梯和地板原来的颜色已经无法辨认,一律灰蒙蒙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没有人气的缘故,在热汗淋漓的下午走进建筑,感觉所有的热气一下子都消退了。空旷的房子让人感觉尤其敞阔,说句话都似乎会有回声。据专家判断,这是现代西方式建筑的标本。 掩藏于弄堂里的别墅区 思南路65号至71号一路走过,细心的人会发现门牌号码是断断续续的,从五十几号直接跳到了七十几号,而突然间我们会被一条不知名的弄堂吸引,发现原来从65号到71号都藏在里面。而里面的建筑竟像是规划好的别墅区,全是一式一样的独立花园住宅前后相望。 弄堂里呈现出的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一侧是小洋楼,一侧是围墙和墙外光着脚玩耍的孩子。这几栋都是西班牙式建筑,:明朗、宽敞的内院,低矮围墙;墙面浮雕小巧多变,;有圆有尖,有长方形的窗户,南向阳台以花铁栅装饰。 弄堂里的这些洋房和弄堂外的周公馆都是当年“义品村”的花园洋房。在这些洋房中,周公馆又有特别之处:其他的建筑都是三层,只有周公馆是四层的。
芬芳 上传了这个图片:
[ 此帖由 芬芳 最后编辑于: 2010-03-26 20: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