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摄影的几点想法
自从庆中大哥的帖子中,放了自己第一幅不拍人的照片算起,大概走过了有5-6年时间了,要说和摄影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是庆中大哥您。您不辞辛劳的,一步一步点拨我,虽然我现在还称不上登堂入室,但是绝对是您的双手,帮助我入了门。然而那么多年过去了,我还看到您为点拨那些热爱摄影,却刚刚起步的人,不厌其烦,并乐此不疲。我除了要感谢,更多的是感动。 摄影,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乐趣,不想追求什么,只是在摄影的过程中不断的体会着其中的乐趣,当然其中很大一种乐趣,是来自于自己的“作品”被认同,这也许是很多现在摄影的人的一种共同想法吧。 拍摄题材从小品开始,拍摄工具从dc机(A80)开始,那时候惊叹于庆中大哥的如国画般的构图,如梦如幻的光影和色调,这种迷醉,也许是推动自己不断的去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的动力吧。那时候,自己觉得没有东西可拍的时候,庆中大哥不断的激发我的思路,让我去寻找身边的人或事,题材很多,主题自定。 可是,摄影容易让自己成为器材党,对于摄影追求的同时,每个摄影人肯定对器材也是不断追求,有的可能限于某些原因东西上得少些,但是只要是热爱的,这种追求肯定是无法停止的。因此,上了自己第一台单反D70。为此,还和庆中大哥探讨过上什么镜头,也都是您给我指出了配置方案。银广角加105微距,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配置。当微距头拍出大光圈,浅景深的照片时,我深深的被大光圈所迷恋,为此进入了一个大光圈时代,拍出的照片总是追求浅景深,当然大风景除外。现在看来,我觉得可能是一条弯路,但也许是一条必经之路,谁知道呢。毕竟许多论坛上的许多风格,都在引领,都在提倡这种大光圈效果,毕竟这是单反才能达到的,普通DC达不到的。浅景深,题材其实很单一,微距小品,要么就是人物照,这条路,我走了几年。 第二台D300相机,也许来得有点阴差阳错,暂且不去说它,但毕竟迎来了自己第二个机器。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去西藏了,那是我多年梦寐以求的地方。去了,梦圆了,确实值得了,但是拍来的照片呢?看上去很美,其实很空洞。 谁知道自己会跑步进入全幅时代,并且配上一个24-70的镜皇呢。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会来得这么快,但这个时代毕竟到来了。于是,我在想,拍什么呢?器材基本上已经可以了,如果拍不出好照片,那肯定是自己的事情了。其实无论你手中的武器如何,拍什么,始终是困扰我们心中的一个大疑惑。而且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光影茶楼第二期又开张了,但里面的内容呢?好像还在日复一日的拍着一些小品,还在大光圈拍着一些糖水美女,还在拍摄一些看起来很美的风景,这些题材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个题材我们很少提及,也很少看到这类片子,那就是人文照片。 颠覆大光圈才能拍人物的这种观念的,是得益于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叫热靴日记,网上没有中文版,我花钱买的书。摄影师用闪光灯营造出美轮美奂的光影,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好的摄影师是多么注意背景的细节,而不是简单的模糊处理。 颠覆我小品为题材的这种观念的,是我的一个摄影群的几个资深摄影师,他们说你老拍这些东西有啥用呢?除了陶冶情操,其实还真没什么大意思。 于是所有的论调一直转向人文这个题材。我其实很迷茫,让我端着相机去拍人家陌生人毕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于是我第一次参加了他们的扫街活动。当我端起相机拍那些熟悉的地方,但又是那些陌生的鲜活的人物的时候,我豁然开朗,觉得摄影很大程度上的意义就在于此吧。因为人才是最最生动,那些糖水美女毫无意义的照片除外,我们镜头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用画面来体现我们的思考,也许这就是摄影语言的最好表达吧。 那天扫街完了后,我们去海涂拍日落,结果云层厚,没有日落,我很后悔的说,太可惜了。一起去的老田说:海涂明天还在的,而你刚才拍的小巷的人物,明天你就碰不到了。他的话很简单,但我觉得很有道理啊。 以上罗里罗嗦写了自己最近的一些思考,和一些想法。对了,另外再加上一点,也是最近受到的他们的影响,以前自己的ps可能处理得过头了。请大家也要注意,尽量保留多一点的细节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摄影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