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距县城直线距离只有38公里,但若走两条坑洼的山路,可得花好长时间。一条是村东"井谷通"古道,能走牲口,到县城得9小时;一条是村北的被村民称为"哈楼梯"的台阶路,五六个小时才走得出大山。
哈楼梯从山根向上伸展,有200米高,近乎直立;一米宽,1380级台阶,没有扶手。很多地方只容半只脚,一侧是山,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绕过十五六个险弯能到山头上。走在这路上,人们无一例外地要哈哧哈哧地喘气,"哈楼梯"由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前,山民从此出入,每年都有人堕崖身亡。 走出大山,是井底村人最奢侈的梦想。 1988年,县里为井底村建起电站,通了电。后来,村民们向南,将祖先当年逃荒而来的土路拓展,修通5华里土路。绕河南地界,开车180公里能到平顺县城。 1996年,全省开始大规模义务修路。井底村民动作迅速,花钱请外省专业技术人员搞测量。站在悬崖边上,往下看,发现这么大的落差,人家丢出句狠话:“悬崖绝壁上,开什么玩笑。”“关键时刻,还得咱平顺人上。”村支书周成富请来县交通局的技术人员。人们把粗绳绑在腰间,从400米的山顶下到山腰,白石灰抹到山体上,确定了一条隧道路。隧道长约千米,离谷底约有150米。 这条线路,离村近,既能保证坡度压得下来,又不产生急弯,是最科学、合理,最省力气的一条路。为支持井底村修路,县里投入部分资金,村民们想方设法凑钱备火工料。最让大家难忘的是胡书林老人,当年他62岁,患食道癌。为了修路,他瞒着家人将寿木板卖了两百元,全捐出来。“可路还没通,老人就去了,他就葬在隧道对面,他说想看到路通的那一天。” 1996年冬天,周成富带四五十名精壮汉子开始施工。开工前,这支“凭一股豪情支撑着”的筑路队,想法很简单,“就想着一年不行修二年,两年不行修五年,愚公能移山,咱还不能修条路?” 他们用土办法掘进。在刀削过一样的山崖上人工打眼,放炸药往开炸。炸一个工作面,得打十几个眼,一次性放入30多斤炸药,一次能前进七八十厘米。干了两个月,前进了3米。大家蔫了。按这进度,不吃不睡,得30年。 出师不利,周成富放弃钻洞,改凿石。此后两个冬天,这位黑瘦的汉子带着村民居然将隧道两侧的山路修好了。短短两截路,付出了汗水,更付出了生命。当时,一个村民想用撬棍抠下一块巨石,由于用力太大,脚没踩稳,一下子被反弹出去,堕入深崖。 牺牲者,叫王长胜。
太迟散人 上传了这个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力不竭, 驴行不辍; 生命不息, 好色不止! ——太迟口号
|